1、重视并着手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作者:郑建兴)
温州教育不公平现象比较严重。建议政府今后要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山区等教育不发达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通过采取学费降、减、免等具体措施,保证使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完成学业。
2、把三江口瓯江大桥建成城市标志性景观(作者:老赵)
诸永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三江口瓯江大桥的开工也为期不远。越来越多的车辆将通过这座大桥正面进入温州市区。鉴于该大桥在城市中重要的位置,应该把这座桥建成温州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希望有关单位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大桥的观赏性,使这座桥将来能够和江滨路、杨府山商务区、七都岛和三江口的高楼及江心屿、山和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成为温州城市最美丽壮观的景色。建议在大桥上修建步行道、安装迷彩灯等。
3、加快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机制(作者:郑建兴)
企业不仅要遵纪守法,还应该努力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企业不仅要对股东、员工负责,还应该对其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社会大众及国家负责。建议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加快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机制,通过要求企业定期发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建立履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等,积极引导和督促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4、加快建设台风避灾所(作者:郑东)
温州每年都会遭受台风袭击,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受到很大威胁,特别是现在许多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木结构的老房子居多,就连新建的住宅也是“土造的”。建议:1、借鉴厦门市出台《厦门市城市建设综合防灾规划》的做法,搞好城市和农村建设综合防灾规划,在政策层面对防台抗灾进行总体规划和指导。2、在农村推广高等级的抗台风民居建筑设计方案。3、建造台风的避灾区(安置点),充分发挥村两委办公楼、学校等公共建筑的台风避灾所功能。4、在乡镇农村中组建抗灾指挥救援梯队,制订详细的抗灾救灾预案。
5、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者:马军建)
必须改革现行医疗补助制度,取消医疗保健定点医院的制度,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医、药分离。消费者买到劣质商品有消费委与工商局等政府管理部门帮助解决,而目前医患纠纷、小毛病大处方等问题,还没有中立机构负责解决,利益均沾的医疗体制必须彻底改革!
6、温州应成为“长三角”一分子(作者:黄松光)
“长三角”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作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温州却置身其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区域发展的共同需要。温州要想成为浙南闽北的城市群“领头雁”,就必须融入“长三角”,加入综合经济体,通过与“长三角”的合作与交流,谋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建设“三个温州”的目标任务。
7、建议举办温州文化节(作者:李明/李永波)
温州文化节围绕温州商文化和山水文化做足文章,并结合本地民俗文化之定位,再与其相关的丰富内容构成一条清晰的主线,从概念策划升华到主题策划,创造城市的文化名片。设立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神秘文化、建设文化、餐饮文化、旅游购物文化,体验文化、艺术文化“八大主题”。同时,丰富社区文化,举办邻居节、婆媳节、社区青年节,提高温州人素质,打造和谐社会。
8、重视建设社会保障房(作者:邓先生)
温州建设了多年的经济适用房,但是社会上不少低收入群体购房还是难比登天,这也不利于人才的引进。建议将安居工程改为社会保障房建设工程,分配的低价房子供无房户交租金使用,并加以限制,不准转租,不准进入市场流通。此举将大大改进住房供给结构,降低温州房价,提高政府在百姓中的公信力。
9、推行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作者:柯晓云)
加强村干部监督,确保干净干事。建议:1、推行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2、实施村干部补贴制度。撤并部分条件成熟的过小行政村,减少村干部职数;出台经济薄弱村主要干部经济补助的政策。3、建立村干部目标考核机制。4、开展星级党支部评比活动。5、健全村级审计制度。
10、建设瓯江公路大桥,免费通行,实现“温乐永”一体化发展(作者:吕先生)
目前乐清到温州市区只有一条温州大桥,这座大桥属于高速公路,并且收费高达25元。瓯北到温州目前只有一座桥,并且要收费。此外,落后的轮渡只因便宜还承担着当前人民过江的主要任务。这种人为设置交通分割的状况,对温州发展很不利。希望在今后几年的规划中,建设一座免费通行的瓯江公路大桥,实现市区、永嘉、乐清一体化发展。整理 施世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