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第一个乡镇生态污水处理场近日在江苏省宝应县试验成功,记者在宝应县见识了这座生态污水处理场的奇特功效。
大邵沟是宝应县主河道之一,沿线20公里有3个乡镇20多万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工业污水和数十万人的生活污水直排大邵沟。河水变色了、鱼虾绝迹了、青草枯萎了、空气变臭了,就连附近的井水也一股异味。
为此,曹甸镇政府投入300万元,一座崭新的污水处理场建在了大邵沟上游,一期工程日处理量为2000吨。
今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司有关负责人在验收工程后表示,在乡镇实施生态治污,工程土方量少,易管理,有利于周围环境改善和生态恢复,这座污水处理场利用河道自然地形,就地治污,河道两旁重建生态景观,方案值得在小城镇推广。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污水处理场没有大型设备和一个个集水池、生化池,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生长着芦苇、水芹、菱角的河塘。污水首先通过格栅,去掉漂浮物,沉淀后曝气处理,然后流入河塘。神奇的就是这一步,河塘里的水生植物“吃”掉了剩余的污染物,下游出现了汩汩清流!
据测算,通过水生植物过滤、净化污水,运行成本能节约80%,治理后的水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有关专家认为,小城镇治污是遏制我国乡村生态恶化的一个必由之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曹甸镇因地制宜、就地治污,低成本再现清水宜居的做法很有启发性。 高杰 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