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8日早上,众多流动摊贩在市区公园路(中山公园门口)占道经营。 许日尤 摄
|
流动摊贩的双重性格使其屡禁不止,如今,我市流动摊贩群体出现的新变化,再次考验着执法部门——
流动摊贩是城市管理的大难题,双重性格使得其一直“被禁而不止”:被禁,是因为流动摊贩在市容、卫生等方面会带来种种弊端,必须整治;不止,是因为流动摊贩有便利的“个性”——摊主时常以便宜的价钱贩卖新潮惊人的玩意,引人之时为自身赢得了生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市流动摊贩群体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大学生、白领等并非以“糊口”为目的的人,加入流动摊贩行列;在利润丰厚的地段,流动摊贩开始形成组织,避法抗法能力日益增强……
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对待流动摊贩?可有新思路让流动摊贩与我们的城市和谐相处?这一话题公布在温州bbs和温州网手机报之后,读者和网友进行了热烈讨论。
网友自述>>>
夜市,不该是这样的
网友“蛋蛋”:2006年,我刚刚大学毕业,想体验一下生活,于是和几位同学一起,用心地从义乌进了许多独特的小玩意儿,在市区纱帽河摆起了地摊。那时纱帽河还没多少流动摊贩,满清静的。那天晚上,我们从7点多摆摊到10点多,顾客还不少。不过,一晚上下来,人站得很辛苦,其间又被城市执法人员“赶”了两次,挺不好意思,后来我们就再没干过流动摊贩的“营生”了。
虽然我也算短暂的“同行”,但我还是想说:现在市区纱帽河、第一桥一带的流动摊贩,实在太恐怖了!有点空地就挤得满满的,你看晚上9点以后的谢池巷,人都走不过去;商品档次都很低,而且严重雷同;卖小吃的也不做好卫生,垃圾乱丢……现在执法人员过来,流动摊贩也不怎么逃的,听说上次还把执法人员打了。我其实是挺喜欢小摊小贩的,特别是马路夜市,但是,也不该乱成这个样子吧?还有旁边的店家和居民,这么脏乱,又吵,难以想象他们怎么会受得了。
网友热议>>>
存在总有其合理性
网友“0577sky”:流动摊贩也是都市的另类风景,如果没有的话,还真的不适应。
手机尾号2034的读者:谢池巷的流动摊贩最乱,从前环城路、解放路的流动摊贩夜市和它一比,都算太有秩序了。是该管管,不过不能简单粗暴地取缔就完事。
网友“yswz”:毕竟人家也是为了生计,要不然谁愿意起早摸黑、冬冷夏热地在路边摆摊?总比去偷去抢好。
多数赞同划区疏导
网友“魔鬼监督”:管理的前提是要允许小贩存在,不能把一个群体的生路给断绝了,否则将造成严重的社会隐患。
网友“小小”:流动摊贩固然给城市管理带来麻烦,但流动摊贩多是弱势群体,理应得到政府的照顾。
手机尾号1516的读者:在市区繁华地段,应禁止流动叫卖;在商贩流动较多的地段,划出允许贩卖区域,加强管理。
手机尾号8071的读者:听说上海正准备出台政策,针对流动摊贩,划出控制区、严控区等,并在营业时间上加以限定,搞好了,小摊小贩也能成为城市的一大特色。
手机尾号8833的读者:划区,并启用准入制度,但要规定严格的“行业”标准,便于监督管理,比如不丢垃圾、减少噪音,否则取消资格。
管理应该因人而异
网友“yswz”:为生计摆摊的弱势群体,政府要好好引导,给予一定照顾;但白领、学生摆摊的,管理上总不该一概而论吧。
网友“8542”:现在闹市区的一些流动摊贩,月收入可能比你我高出数倍。砍头的生意有人做,有些流动摊贩已形成组织,居民投诉也好,执法人员管理也好,他们都会公然对抗,已不能以过去的“小摊小贩”概念来看待。必须要迅速对流动摊贩进行系统的管理,而不是单一的驱赶或处罚,否则,流动摊贩都形成团伙,甚至有黑恶势力介入,到时就更难管了。记者 林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