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
详情 |
乒乓外交 |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应邀访华的美国团体。代表团的访华打开了隔绝22年之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 |
尼克松访华 |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访问期间,中美双方于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 |
中美建交公报 |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 |
“断交、废约、撤军” |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 |
邓小平访美 |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揭开了中美关系史的新篇章。1月31日,中美双方签订科技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 |
八·一七公报 |
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中美“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售台武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
李先念访美 |
1985年7月22日至31日,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美。 |
台海危机 |
1995年至1996年间,在李登辉前往美国康乃尔大学发表公开演讲等事件背景下,中国大陆举行了军事演习行动。美国进行了一系列活动,被外界评价为测试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 |
江泽民访美 |
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10月29日,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声明》,确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中美关系的目标、原则和指导方针。 |
中国大使馆被炸 |
1999年5月8日凌晨(贝尔格莱德时间5月7日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遇难、多人重伤和使馆馆舍严重毁坏。中国政府对此提出最强烈抗议,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此后,美国总统克林顿公开道歉,美方对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
南海撞机 |
2001年4月1日,美国一架军用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对中国进行侦察时,撞毁对其进行跟踪监视的中方歼八飞机一架,致使飞行员王伟罹难。随后,美方飞机未经中方允许,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在海南陵水机场。在美方于当月11日作出道歉后,中方于次日同意美方人员离境。 |
江泽民访美 |
2002年10月22日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工作访问。双方认为,中美作为拥有广泛而重要共同利益的两个大国,应扩大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对话与协调,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双方还同意加强高层战略对话和交往。 |
胡锦涛访美 |
2006年4月18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双方一致认为,中美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良好的中美关系对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具有战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