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木文化研究与实践基地落户温州特殊教育学校

2014年03月28日 07:09:19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阿根廷等35个国家的40多位木艺艺术家现场献艺,在接下来的3天里,这些艺术家将开展授课、现场创作等活动。

  昨天上午,“国际木文化研究与实践基地”、“浙江省根雕艺术教学传承基地”授牌仪式,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这标志着该校与国际木文化学会、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达成正式合作。昨天下午,在学校的体育馆里,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阿根廷等35个国家的40多位木艺艺术家现场献艺,在接下来的3天里,这些艺术家将开展授课、现场创作等活动。

  在5年合作期内,国际木文化学会,将邀请世界木旋艺术家来校开展授课、培训、创作交流等活动。双方还将共同开展国内外木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交流和推广,木艺术品展示和公益拍卖等活动。

  本土鲁班“做媒”成就好事

  国际木文化学会是一个非营利的国际公益组织,由世界各地木材相关领域的热心人士组成,致力于研究、教育以及推广木文化。该学会秘书长苏金玲说,这是该学会第一次和特殊教育学校合作,这次总共来了50多位国内外的木艺艺术家,大部分艺术家参与了现场创作,希望以后通过授课、互动创作等活动将木文化更好地带给这些特殊孩子。

  这么多海外艺术家与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结缘,促成此次合作的最大“功臣”是从事黄杨木雕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他也是这所学校的艺术顾问。10多年前的一个全国助残日,他应邀在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举办木雕展。他发现特殊孩子在手工艺上很有灵气,肯学也很专注。于是,2012年他受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邀请,与该校合作开设黄杨木雕课程。

  去年11月,国际木文化学会一行来温参观高公博的作品展,他就把这些艺术家带到特殊学校参观,希望让外国艺术家感受到这些特殊孩子对艺术的热爱,并促成合作,让孩子们的艺术学习有机会与国际接轨。当时,双方就已达成合作意向,昨天终于达成正式合作。

  市特殊教育学校从2009年开始打造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为学生逐步开设细纹刻纸、瓯绣、黄杨木雕等工艺课程。据悉,该校学生工艺作品经常在省市级、国家级的工艺赛事中获奖。

  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科说,学校里的孩子毕业后一般只能从事低技能的手工劳作,难以与正常人在职场上竞争。可是在手工艺方面,他们有优势:注意力和耐性都比较好,也更愿意学习。此次与国际木文化学会达成合作,将拓宽孩子们的艺术视野,让他们的未来多了一种选择,同时也让民间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

  特殊孩子有了“洋爷爷”

  在活动现场,一名女学生突然跑来和美国木旋者协会无国界木旋者分会主席、澳大利亚木旋艺术家Terence John Martin(他喜欢大家叫他Terry)拥抱在一起,显得十分熟悉。Martin先生说,这是他的中国“外孙女”——市特教学校职高一(17)班的胡小雯,一名17岁的听障姑娘。

  他们结缘始于去年11月。当时,Martin先生应高公博的邀请来校参观,他正好看到这个女孩在课堂上认真地刻着细纹刻纸。他上前轻拍孩子的肩,孩子转过头露出笑脸,并通过手语告诉他,他很像她爷爷。“这是我看过的最美丽的笑容之一,我很感动。”他当场给了小雯一张名片,没过几天就收到小雯发给他的英语电子邮件,接下来,他们几乎每天都通过邮件沟通近况,感情也逐渐加深。

  小雯说很喜欢这位洋爷爷,感觉很亲切,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用网络上的英文翻译软件“写”出了那封英语邮件问候Martin爷爷,没想到得到了回复,于是她就坚持写。这次是她和洋爷爷的第二次见面,她亲手制作了纸玫瑰作为礼物送给他。

  Martin先生在活动中教授小雯木艺,他说:“如果她学习好,我将带她一起去澳大利亚,到我家玩。”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记者张新彤实习生陈梦园/文见习记者黄攀/摄 |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