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红色细胞工程”一线的三个片段

2014年03月28日 10:02:09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通过记录展示一批切合温州实际、顺应群众需求的实践和创新。

  温州网讯 瓯海区上蔡村有一处3年前就建好的安置房,因村民意见不合,迟迟无法分配。“红色细胞工程”试点中,全村59名党员亮明身份,各施所长开展群众工作。很快,673户安置房分好了,村民与党员干部的关系也紧密了。

  “红色细胞工程”是我市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近日,记者前往“红色细胞工程”试点一线探访,撷取其中三个典型片段,通过记录展示一批切合温州实际、顺应群众需求的实践和创新。

  【片段一】

  瑞安:党员带头架起“连心桥”

  前几天,瑞安市马北村邻里互助会的党员金建光,像往常一样带上笔记本,去找村民王北傲。

  王北傲曾因术后问题,和医院协商不下后续治疗费。金建光得知后,多次上门,协调多方,最终院方答应承担80%的后续治疗费。这次上门,是对协调后的情况做回访。

  邻里互助会,是“红色细胞工程”试点马北村的创新。该村有19个邻里互助会,分别以一名党员为主,联系10至30户村民,关怀孤寡老人、调解纠纷、听取民意等都是他们的日常工作。此外,通过“一牌一卡一本”,即悬挂党员户牌、分发互助会联系卡、记录工作笔记本,促使党员们带头架起党群“连心桥”。

  画外音:完善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是推进“红色细胞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村(居)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组织村(居)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确保每户群众都有党员联系、每名党员都有干部联系。马北村的做法是对这项机制的具体实践。

  【片段二】

  鹿城:楼幢互助组组团自治

  前两天,鹿城区青园社区锦园片区解决了困扰居民已久的“心头大患”——化粪池疏通了,影响出行的污物清理干净了。

  “大患”的消除离不开楼幢互助组。青园社区辖区15个党支部以楼幢为单位,以121名党员为核心,建立了141个党员带头,热心居民共同参与的楼幢互助组,实行自治管理。

  在青园社区每幢楼前,有一个“楼幢服务平台”,亮出互助组成员,边上配有民情信箱。每周,党员要收集信箱中的群众意见,传到互助组,梳理出一批问题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申请社区党支部帮助。

  画外音:收集社情民意,是“红色细胞”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扬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各地结合实际层出创新,鹿城青园社区的做法尤其值得一提。该社区从机制构建入手,发动党员定期分析社情民意,全面了解基层生产生活情况和利益诉求,行之有效,也很受群众欢迎。

  【片段三】

  乐清:彻夜“亮灯”听取民情

  每当华灯初上,乐清市淡溪镇政府办公楼值班室窗前总会亮起一只灯箱,上面印着“24小时值班”字样和一串电话号码。

  “亮灯”是淡溪镇基于住夜值班制度的一个做法。以往,群众半夜跑来办急事,一看楼里灯暗着,就只好回去。为了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淡溪镇强化住夜值班制度,每晚安排镇班子领导、机关干部和值班室专员值班,组织他们到村里夜学、走访,听取群众心声。同时,值班室也会亮起“热线灯箱”。目前,该镇已接到反映森林火灾等问题的热线,为群众及时办了一批实事好事。

  画外音:为民解难题办实事是“红色细胞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除了整合县乡两级资源、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平台建设等各项工作,“热线”也是畅通民情、解决矛盾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淡溪镇在强化住夜值班制度时,为群众亮起夜里的一盏灯,更加全面地实现了群众需求无缝对接。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记者 姜巽林 |编辑: 叶双莲|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