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有“面子”还要有“里子”

2014年04月09日 09:09:23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造福一方百姓,真正让乡亲们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下家岙村新房与旧屋杂居,如何让村民都能住得舒适,是美丽乡村建设要考虑的问题。苏巧将摄

  结对村:

  永嘉县鹤盛镇下家岙村

  结对记者:沙默

  今年年初,我曾经来过下家岙村,为了采访因新农村建设累倒在工作岗位的村党支部书记李成相。还记着当时村委会主任李海舟说过,李支书离世的前一天,还再三交代自己未完成的4件事:雁楠公路边上500多亩的农业观光园建设、600多亩的滩林景观改造、300多亩山地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以及修建村内革命老区纪念馆。如今,这些未竟的事业终归要继续前行。

  再次来到这个小村正是午后,在村办公大楼前等了一会儿,李海舟才匆匆赶来歉意地说:“去县里开会刚回来,午饭还没顾上吃。”“开什么会,还是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吗?”我有些好奇地问,“算是相关吧,经过村子的省道改线,涉及到100多户村民住房的宅基地。”说到这里,李海舟皱了皱眉头,“自从村里启动一系列新农村建设,村民对政府的工作都很配合,我担心的其实是如果要搬迁,这些村民的住房问题怎么解决。”

  “村民的住房很紧张吗?”我有些疑惑,放眼看去,村路两边的落地房都挺气派,配合村环境整治建起的公厕、村民活动广场,绿化金角银边等基础设施,让下家岙成为永嘉美丽乡村精品线上的一个节点。“别看我们‘外门面’做得挺漂亮,但住房这个实际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李海舟领着我去看望村民李长妹。

  穿过一条窄窄的弄堂,一座木结构的老房子出现在眼前。这种房子的结构在永嘉很常见,但往往出现在一些古村落中。72岁的李长妹就居住在这座老房子里的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房子虽然是两层结构,但二楼只是局促的阁楼。屋子里十分昏暗,李长妹说,晚上睡觉时才会回房,通常她都在房子外的院子里坐着。“我的三个子女都在外面打工,过年回家也没地方住,只能借住在村里的亲戚家。”她说。

  居住在这间老房子的几户村民都和李长妹的情况相似。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福有接过话茬说:“原先我们也计划把这座老房拆了,原地建一座联建房安置这些村民,但几次入户调查后,只有一户村民能负担得起建房费用。”

  走出老屋,我又在村子里慢慢走了一圈,对这座2000多人村子的住房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村子里常见的景象是:两座气派的3层落地房中间,嵌着一座矮矮的旧式老屋,像是一排“牙齿”中间长着一颗“蛀牙”。

  “有些村民在外赚了钱,就回家自建新房,但有些村民却没有办法。”李海舟说。

  “村里能补贴一些建房费用吗?”我问。

  “我们倒是想补贴,但是村集体至今没有任何收入,县里每年虽有对自建房的补助,但都是分配到镇上,才几十个指标,我们村没指望年年能分配到。”李海舟无奈地说。

  这时,一旁的村民李建武说:“要是能把500多亩的农业观光园、300多亩山地农业产业基地都建起来,应该能增加不少集体收入。”听起来这个建议不错。但李海舟的脸上依然不轻松:“今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就聚集村里回乡的能人商讨了,大家的想法很多,但是否落地还是八字没一撇呢。”能否引来资金?已经去世的李成相,如今的李海舟、李福有等村干部早就在琢磨着各种办法,但正如他们所说,想法还只是浮在空中的楼阁,需要也许转瞬即逝的机遇,或者搭上某一班政策的“顺风车”。“我觉得下家岙村的前景还是很好的,因为雁楠公路、41省道都在这里交接,或许将来我们这里会成为永嘉旅游的一个集散中心。”李海舟说。

  记者手记

  乔布斯曾说过:“了不起的木匠是不会用糟糕的木头做柜子背面的,虽然没有人会去看它。”美丽乡村的建设也不应该只做“面子”文章,更应该做靓常常看不到的“里子”。“里子”是什么?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造福一方百姓,真正让乡亲们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对百姓来说,道路整洁,环境变美,但住得不安心舒适,仍然“神马都是浮云”。而对一座村庄来说,真金白银更要花在刀刃上,多把关注点投在乡村发展前景规划、产业发展升级上,出一些实用的让百姓致富的点子,让老百姓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是真正提升幸福指数。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编辑: 叶双莲|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