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珊溪库区面临转产转业之困 应跳出农业抓增收

来源:温州网作者: 戴玮 2014-06-11 08:03:57
核心提示: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马永伟认为,珊溪库区有特殊性公益性,政府应给予政策和技术支持,但同时政府的“手”也不能伸得太长。
查看评论
加载视频hellip;

  温州网6月10日讯(记者 戴玮)为保护500万温州人的水源地安全,温州市自2012年开始整治珊溪水库畜禽养殖污染,库区所在的文成和泰顺两县,共拆除养殖场2286家,削减生猪当量22.54万头。

  原本年产值达3亿多元的“浙南闽东仔猪生产基地”被拆除,当地人的“养猪致富梦”戛然而止。养猪户后来尝试蔬菜种植,但是政府的补助资金不到位,扶持政策未落实,种植的蔬菜难以打开销路,当地农户正面临及其艰难的转产转业之路。【详情

  6月10日下午,温州网《代表在线》栏目邀请到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农资委副主任周辉,文成珊溪水利枢纽保护管委会副主任刘勇,市委党校温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马永伟,温州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建淡参与访谈。

  珊管办:政府起到引导作用,思路还得农户自己拿

  珊溪水利枢纽保护管委会副主任刘勇说明了库区养殖户转产转业情况和政府扶持政策。据其介绍,文成从2010年开始整治,几年下来累计拆除2700多个养殖场。市委市政府去年7月份提出了转产转业的指导意见,针对市里的指导意见,县里出台了更加具体县一级层面的指导意见,来帮扶农户。但由于农户从事的项目杂,资金走流程很难一下子到农户手中。

  刘勇认为,对于政府的扶持政策主要还是起到引导作用。“转产转业的思路还是养殖户自己拿,政府起到引导跟扶持的作用。”

  菜篮子集团:蔬菜卖相差,消费者不太愿选择

  温州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为帮助库区农户转产转业,与跟文成县人民政府签订了珊溪库区合作的协议,让库区的无害蔬菜进入菜篮子的交易平台,同时也对珊溪库区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温州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建淡分析,原因有几点:一是传统的小农意识,没有商品菜的意识,菜品卖相不好,没有分类;二是目前合作的都是食堂,大锅一炒很难体现出高山蔬菜的口感。总的来说,库区的蔬菜还没有真正适应市场化的路子,因此销路很难打开。

  市人大代表:长期来讲,“大水缸”下还应退耕还林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农资委副主任周辉认为库区农户们目前转产转业这么困难,问题在于:“一个是资金问题,农户前几年投入投入赔是赔,政府有补助。但是到另外一个行业有一个瓶颈;第二个技术问题,好多年积累了这么多搞养猪行业跳出新的一个行业,同样就是农业里面的,养猪的不一定会种菜,现在说要提高科技含量,种菜也要有技术水平,技术很缺乏。”

  周辉还认为,“养殖、种菜也是农业,库区这样的,发展高山蔬菜、有机物蔬菜,在文成这个地方还不是治本的,还是治标的。”“从长期的角度来讲,在库区大水缸的下面,农业要退耕还林,少耕或者是不耕的产业,应该是种水果。库区养殖户要跳出农业抓增收,比如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等产业。

  党校专家:政府不能袖手旁观,但手不可伸得太长

  温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马永伟认为,珊溪库区有特殊性,首先这次的转产转业不是市场导向,而是源于水源的保护,有一定的公共性,保护500万温州人吃水的问题,从这两个角度上政府就不能袖手旁观了。但是在转产转业的过程中政府不应该参与经营活动,干预市场导向,若这样的话政府的手就伸得太长了。政府可以做的是提供公共服务:一是政策支持,二是技术支持。

  在蔬菜的销路上,马教授提出了创建品牌的影响力和拓宽营销模式的点子。

  “提高品牌的辨识度,提到无公害大家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质量,蔬菜品牌的打造仍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另外,菜篮子(集团)的展台上有销售,还是不够,要扩大销售渠道,设立无公害蔬菜的专柜。”

  一个多小时的访谈结束后,几位嘉宾意犹未尽,相互交换了名片,他们想在节目之外做更多的交流,为库区的农户转产专业想办法。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戴玮|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