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余秋雨来温说文化:打造“时尚之都”不妨学学米兰

余秋雨来温说文化:打造“时尚之都”不妨学学米兰

温州网–温州晚报 2014-07-19 08:28:23

  人物名片:我国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主要作品集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行者无疆》、《文明的碎片》等。

  温州网讯 余秋雨来了。深色立领衬衫、无框眼镜,不改他以往的标志装扮,比起在电视里,显得清瘦些。昨天,余秋雨做客市委党校瓯越警务论坛,主题还是他最擅长的文化。

  和温州缘分不浅

  “……在中国人中间最敢于做这种不远万里的事情的,大多是吾省温州人。记得那次去威尼斯,预订了一个小岛上的旅馆,却在大雨滂沱的下半夜迷路,浑身湿透,饥寒交迫。突然见到一星灯光,投奔而去,居然是温州人开的餐馆,真是大喜过望。”在《行者无疆》一书中,余秋雨这段零星的关于温州的文字,却让余秋雨与温州有牵扯不断的缘分。多年来,温州的文化盛事,似乎总能看到余秋雨的身影。

  余秋雨第一次来温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谈起对温州的最初印象,他还是充满着作家特有的比较。他说,那时温州的道路还不是很宽,出租车比较少,老城区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三轮车,当时温州师范学院院长雇了10多辆三轮车接待客人,大伙坐着三轮车去开会,又坐着三轮车去饭店吃饭。

  2005年,“活力温州大型专题演讲”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余秋雨、著名战略策划专家王志纲和300余名温州企业家面对面地刮起“头脑风暴”。

  2009年,余秋雨摇身一变,成为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局高级文化顾问。

  去年,这位“奔七”的学者又风尘仆仆地赶到温州,为永嘉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楠溪讲坛”第三讲做主讲人。

  一一满足“余粉”签名合影

  昨天下午的讲座2时30分开始,到5时10分结束,持续了2小时40分钟,不带讲稿,没有茶歇,甚至没有喝一口水。余秋雨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从中华文明的脉络讲到社会正能量,让人不得不佩服他。

  关注余秋雨微博的人都知道,余秋雨不用手机不上网,微博都是助理所发。在讲座上,这位文人还不忘提醒“少玩手机少上网,不要过多关注网络上各种复杂的信息,不妨多看看书。”

  讲座结束后,“余粉”蜂拥而至,围着他签名合影,他都一一满足后才起身离开,态度礼貌而又和蔼。当中一名20出头的小姑娘好奇地问:“余老师,你当明星累吗?”他笑着答:“我不是明星啊,这样为你们签名的机会也不多呢。”

  对话余秋雨

  温州打造“时尚之都”不妨学学米兰

  记者:余老师,您好。我知道您来过温州很多次了,对于温州这座城市,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余秋雨:我对温州有非常好的感情,我认为温州有三个非常好的特点。第一,它具有“世界性”,我漫游欧洲,在小岛上没饭吃,看到灯光就知道一定有温州的老乡在等我。第二,它一直有一种创业的闯劲,这让温州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之先。第三,温州这个地方商业发达,同时还有很好的文化追求。

  记者:之前很多人提起温州,就说是文化沙漠,照您刚才的说法,应该是对这个观点并不认同?

  余秋雨:温州很早以前就有永嘉学派,还有很多大诗人和这里有关,近代的教育事业也发展不错,还诞生了很多让全国佩服的人,所以温州不是文化沙漠,只不过温州的文化有点不一样,而且温州人敢为天下先,以全世界作为自己的蓝图,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这些文化,温州人想要丢弃是不可能的,它是一种故乡梦,所以温州这个可爱的地方要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一定有更开朗的路。

  记者:2005年,您来温州讲座,说温州唯独文化没有转型,快十年过去了,你觉得现在温州的文化转型了吗?

  余秋雨:当时我讲的是温州的大文化,其实从小的方面,有些温州文化比全国文化转型得还要早,甚至是走在全国前列。这些年看来,我觉得温州应该保留自己独特的东西,不是所有文化都应该转型,有些文化保持传统也挺好。

  记者:你觉得温州文化当中最精髓的是什么?温州人应该怎样去打造温州文化?

  余秋雨:温州文化就是创业,世界规模的人生历险,这两条就可以了,不用太多。温州人只要把这两条打造好就非常了不起了,甚至可以说为温州文化开辟了一个前沿阵地。

  记者:我知道您走过世界很多地方,其中就包括全球有名的时尚之都,而温州正在打造“时尚之都”,您有何建议?

  余秋雨:我觉得这个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世界上创新的地方很多,我比较喜欢的有纽约和米兰,但纽约太大了,我觉得温州更适合学习一下米兰,而且米兰有很多温州人在那儿。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叶双莲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