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地方政府举债招商隐患:税收未达预期财政压力大

地方政府举债招商隐患:税收未达预期财政压力大

《瞭望》新闻周刊 2014-07-26 13:56:10

  举债招商存隐患

  

  负债完善基础设施,大规模招商引资,但税收却远未达预期,地方财政面临着很大压力

  中部一个地级市副市长给《瞭望》新闻周刊讲述了一个项目引进的“痛苦”决策经历:国内一家大型企业决定在当地建设一个加工生猪、家禽的特大型肉联厂。这对于这个鱼米之乡来说,是雪中送炭。但投资方要求“零地价”且政府出资建设部分生产设施。“反复讨论市里共识是三句话:条件实在苛刻,机遇确实难得,下定决心搞得!”

  这个城市面临的窘境在多地都有显现。

  近年来,一些省市通过负债完善基础设施后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比拼土地、基础设施甚至财政补贴等公共资源“贴钱招商”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随着一些行业步入调整周期,地方花大价钱培植的产业发展不如预期,“收不抵支”导致财政偿债风险开始凸显。

  受访专家建议,应采取政策输血、运营造血、博弈活血来积极应对。

  “牺牲眼前利益,指望将来靠税收弥补”

  位于辽河入海口右岸的盘锦市辽东湾新区,不少地方前些年还是芦苇荒滩。随着当地加快建设公路、铁路、桥梁、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石化、精细化工、新材料、现代物流等新入驻企业很多,相关产业迅速发展。

  辽东湾新区管委会公布的资料显示,为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今年新区计划投资41.92亿元,建设景观绿化、生活给水、工业给水、供热和燃气等五大公共设施。新区金融工作局负责人介绍,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性融资,其中银行贷款和信托类融资占比分别约为30%和70%。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内蒙古、安徽、湖南、湖北等地采访发现,各地发展模式与辽东湾新区大同小异:地方政府基本是“白手起家”,征地拆迁、道路、水电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靠地方融资平台以财政信用、土地或项目抵押举债来解决。

  湖南一个大型工业园区负责人介绍,各地发展产业举债来源复杂、成本高昂:既有年息6%左右的政策性银行贷款、年息8%至10%左右的商业银行贷款,也有年息13%左右的信托机构借款;而面向社会融资方面,则有承包基础设施工程的基建商垫资,还有园区要求承担基建任务的企业向园区打入工程总造价50%的资金作为“诚意金”,园区每年按照12%左右利率支付利息,项目建成后分三年偿还;还有面向拆迁户或单位干部职工等特定对象的“定向融资”,借用征拆款等民间资金,按照12%左右年利率付息。

  花大价钱建公共基础设施,有的地方提供给招商项目时却十分“慷慨”。

  湘南一个大型工业集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园区融资约30亿元建设三通一平和标准厂房。厂房直接建设成本每平米2000元的,月租金挂牌价只有每平米10元。“牺牲眼前利益,指望将来靠税收来弥补。”

  中部一个地级市商务部门负责人说,近些年只要是“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或是“高成长的小巨人”,地方政府都挤破头让渡公共财政资源。“好项目少,抢项目的多。各地恶性竞争,‘零地价’司空见惯,‘拎包办厂’比比皆是。一些企业把项目一签,土地、厂房甚至管理人员和员工宿舍等全有,它们将这些已过户的资源拿到银行去抵押,就能贷款买设备、原料。”

  内蒙古一位县政府负责人坦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就业和改善财政状况,是地方政府“贴钱招商”的主因。“我们县税收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不超过10家,出路就是借钱完善基础设施来招商引资,把‘吃饭财政’变成‘做饭财政’。”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温网编辑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