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赛】让慈善成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自觉

来源:温州网作者: 潘圣国 2014-09-04 16:47:35
核心提示:坚持比理想更重要,行动比激情更迫切。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我相信,慈善文化一定能够深入人心,慈善事业一定能辉煌发展。
查看评论

  正兴法师有句名言:心中有爱的人,才会拥有快乐。我们知道主导人们行为的是人的思想、人的价值观,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自觉。慈善行为只有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成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自觉,才能帮助人们找到慈善的原动力,从而积极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使人们在慈善事业中寻找到充实与快乐。

  追本溯源,我们的慈善文化主要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无论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反面论证,多从自律的角度,强调个人修养。而西方慈善文化主要源于基督教中的“原罪”和“富罪”,多强调他律。从卡内基的名言“拥巨富而死者以耻辱终”,到查尔·费尼回答记者为何要把自己的财富捐得一干二净时的答语“因为裹尸布上没有口袋”,都体现了这种他律的道德要求。了解中外慈善文化的不同渊源及其差异实践,是促进人们对慈善文化由浅入深、由窄变宽的自觉认识。就慈善文化的构建,我们应该融合两者的慈善文化元素,融合自律的个人修养和他律的社会道德,使慈善文化逐步上升到社会意识形态高度,从而形成慈善文化的道德约束。慈善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成为一种责任,慈善事业才能找到了它的原动力。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善行,使贫者、难者、患者、老者、残者、弱者得到物质的帮助或心灵的慰藉,使他们分享到发展的成果,体会到人间的温暖;每个企业也才会意识到,自己在创造财富、促进社会进步时,占据了更多的社会资源,理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慈善城市”的建设更是离不开慈善文化的呵护、宣传,乃至意识上的自觉。“义利并举”的温州从来不乏慈行善举。无论是“红日亭”四十年如一日,从夏送伏茶到冬送热粥,从端午送粽子到冬至送汤圆,一直默默温暖着这座城市;还是“7.23”动车事故,在灾难面前的温州人自发开车抢救伤员,撩起衣袖自发排队献血,深夜组织志愿者照顾伤员。他们心中涌动着的是善念与慈爱……这一桩桩一件件,不但显示温州人民的火热助人心肠,更是“慈善温州”这一形象的具体诠释。

  当然,作为一种“善”文化,慈善离不开宣传,尤其是当它还没有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之时尤显得迫切与必要。就这方面而言,国人内敛的性格、低调的行事作风,加上潜意识里认为“做好事不留名”显得境界更高,“宣传”多少让人感到不自在。这似乎又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陈光标的慈善行为,他的“慈善”让自己身处风口浪尖,是真慈善还是借慈善以炒作、推销自己?模糊了我们的视线。但起码他敢于秀“慈善”,这多少应该赢得一分认可。环视世界三大财经杂志《福布斯》、《财富》和《商业周刊》,哪一年不推出全球慈善家及慈善企业排行榜?再看那些商业巨子,无论是捐出巨额财产的比尔·盖茨、巴菲特,还是备受争议的慈善家、投机客索罗斯,他们热衷慈善事业更是让人津津乐道。正是这些宣传,极大地促进了西方慈善文化的传播。而我们的慈善事业也需要薪火相传,也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水。传播慈善文化,是我们的一份责任。那么,让慈善美名远扬本来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我们又何必过于羞涩!

  坚持比理想更重要,行动比激情更迫切。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我相信,慈善文化一定能够深入人心,慈善事业一定能辉煌发展。到时候,我们温州作为“慈善城市”其爱心也定能名扬四海!(文/潘圣国)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陆向东|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