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狐狸”关键在“限虎威”

来源:长沙晚报作者: 袁云才 2014-09-30 15:45:10
核心提示:要治“狐假虎威”式的腐败窝案,单靠“抓狐狸”或“打老虎”,都只能奏效于一时,治标不治本。最主要的,除了左右开弓两头都重拳出击之外,还要彻底斩断狐狸与老虎之间的共生利益关系。
查看评论

  万般宠爱的情人、百般溺爱的儿子、手足相亲的兄弟、同舟共济的妻子,最终却在自己身后戳了一个惊人的贪腐黑洞,将自己送进了铁窗……记者在梳理被查处的官员腐败案时发现,“老虎”和“苍蝇”身边总有一批狐假虎威之辈,依附于贪腐官员,大肆借权牟利,危害不可小觑。(9月21日《长沙晚报》)

  “树倒猢狲散”,人们惯常用这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大贪官倒台后,各类依附者的窘态。然而,就腐败中的“狐假虎威”情形而言,若光用这个比喻就只揭示了问题的表象,而未能淋漓尽致地反映其内在的相互关系。

  如果大贪官只是一棵树,那么猢狲们再怎么在树上胡作非为,比如翻筋斗、捋树叶、做鬼脸,折树枝甚至剥树皮,也只对这棵树本身造成危害,于周边环境并无太大影响。换言之,其所形成的丑态,主要是“家丑”。狐假虎威则不同。借了虎威的狐狸,侵害的对象主要是周边生态,而且比起仅得了绿阴的猢狲来,“能量”不知要大多少倍。据报道,“河北第一秘”李真在当秘书期间作风就不好,对地位比自己略高的人也呼来喝去,不可一世。甚至一些官员的司机,也信奉“宰相府里的丫环比县官大”,利用权力的边际威力为非作歹,“胆子大”的还能直接将领导权力转化为自己的权力,从中谋取私利。因此,狐假虎威实际上成了失控权力的“扩大器”,成了腐败的一种延伸。

  按理,领导身边的人,配偶、子女也好,秘书、司机也罢,更应该受到严格的管束才是,何以不少“狐狸”却如《西游记》里一些神仙的坐骑一般,“下凡”就变成妖怪?有人说,关键是对“神仙”们的失察失管缺乏追究机制。此论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仍未把准病根的主脉,还是在把狐狸当成猢狲。现实中的腐败案远比神话中的天庭复杂,狐狸与老虎之间,已不仅仅是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而往往是相互利用的共生关系。就如非洲草原上的鬣狗与秃鹫,后者为前者发现动物腐尸,当好觅食的“引导员”;前者饱食后,用锋利牙齿咬碎骨头,将碎渣留给后者。也就是说,两者是各取所长,各有所图,这比大树单方面被猢狲所利用,其动因更大、“粘合力”更强,腐败的渗透力与辐射力也更惊人。

  显然,要治“狐假虎威”式的腐败窝案,单靠“抓狐狸”或“打老虎”,都只能奏效于一时,治标不治本。最主要的,除了左右开弓两头都重拳出击之外,还要彻底斩断狐狸与老虎之间的共生利益关系。如果严格执行领导的配偶、子女不许经商的规定,则“狐狸”们纵有虎威可借,也会少些欲望支配下的动因;如果法律不忌于虎威,一旦秘书、司机当权力的掮客,就会受到严厉的查处,“狐狸”们的胆子肯定就没那么大。更主要的是,如果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则“虎威”本身就失去了利用和被利用的价值,“狐狸”们还会屁颠屁颠地绕在“笼”边拉大旗做虎皮吗?

  大树倒了,作鸟兽散的猢狲会去寻找其他大树;老虎倒了,沮丧的狐狸也可能寻找另外的老虎。唯有让老虎们乖乖入园入笼、在大树旁边筑上篱笆,狐狸与猢狲们才会断了念想、彻底作罢。树旁筑一个制度的篱笆相对容易,而将老虎赶进制度的笼子则是一大难题。这也正是狐狸比猢狲更难对付的关键原因,唯有靠法治发力才能破解。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陆向东|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