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做寿不摆酒捐款30多万 央视关注芙蓉古村新风

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作者: 陈忠 2015-03-11 06:57:52
核心提示:央视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之前以“耕读传家久”为主题,报道了芙蓉村的这个教育基金“红榜”。
查看评论

  陈成南指着墙上的红榜说,村民陈久宣刚刚给村里教育基金捐了10万元。

  温州网讯 昨天,永嘉县岩头镇芙蓉村水中亭附近的房子墙壁上,张贴着几张书写在红纸上的光荣榜。该村村民、教育基金负责人陈成南指着其中一张红纸说,这是记录村民陈久宣刚为教育基金捐款10万元的光荣榜。央视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之前以“耕读传家久”为主题,报道了芙蓉村的这个教育基金“红榜”。

  据陈成南介绍,芙蓉村有两类“红榜”。一是由该村在外能人捐款设立的教育基金,专门用于奖励该村考上高校和重点高中的学生,目前已收到捐款30万元,奖励大学生和高中生共290名;另外是做寿不摆酒的老人捐款做公益事业,至今已有上百名老人捐款,筹得公益款30多万元。

  该村教育基金的第一笔10万元捐款,来自90岁高龄的陈田丹。陈老先生原先在台湾一所大学当教授,1996年他远在他乡,给村里寄来10万元,要求奖励给读书好的学生,资助他们成才。

  陈光妙是芙蓉村教育基金设立后,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而受奖励的学生。1998年,他考上浙江大学后,村教育基金奖励他600元。陈光妙如今自己创业,任杭州市温州商会秘书长。2012年,他也向村教育基金捐款10万元。陈光妙告诉记者,虽然当时村里奖励他600元,钱不多,但是对于他们这些学子来说是很大的鼓励,如今他有能力了,也要加入捐助行列,鼓励村里更多学生成才。

  芙蓉村如今有400多户,据《芙蓉陈氏宗谱》记载,族人中考中进士、举人、生员的有30多人,南宋时在京任职的有18人,世称“十八金带”。陈成南说,为鼓励学生学习,今后将发动村民捐出更多的教育基金,对于考上博士、硕士研究生或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将奖励2万元。

  村里的老人做寿不摆酒,把钱省下来,用于村里公益事业。今年该村有24名老人做寿,记者在红榜上看到捐得最多的是村民陈道兴90岁的母亲,捐出了1万元。据芙蓉村老人协会负责财务的陈继忠说,原先村里老人逢60岁以上大寿时,全村分寿桃,还宴请亲朋好友。8年前开始,一些老人做寿不摆酒,把省下来的钱捐给老人协会。至今,已有100多名老人累计捐出30多万元。

  该村老人协会有关负责人说,这些钱捐来后,每逢正月老人协会都会敲锣打鼓给老人送上祝寿年画、红包,送上祝福话,老人们都很高兴。老人捐出的这些钱用于造路、建老人活动中心、给老人过节等公益事业。

  今年80岁的陈阿公也捐出了2000元,他说,不搞做寿仪式,省下钱捐给公益事业特别好,过去村民做寿全村分寿桃既麻烦又浪费,如果不分寿桃总觉得欠人情,如今捐钱做公益事业有意义,对子孙后代也是一种教育。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温州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我市不少地方兴起文明新风,如上月乐清蒲岐的周氏宗亲大会上,村民现场认捐800万元设立教育基金,重奖周氏学子。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李思思|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