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死亡阻止死亡 7影院02期影片《自杀俱乐部》

来源:腾讯娱乐作者: 2015-03-30 14:29:59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自杀俱乐部》剧照

  腾讯娱乐专稿文/席蒙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自杀俱乐部》是英国当红作家尼克·霍恩比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及在2014年上映的同名电影,但在这里,它是中国新锐导演赵曦夕的微电影作品。因此,在看这部影片时,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摆脱先入为主。

  虽然主要人物都是一群失意的人,他们的命运走向相似,都因自杀而相聚,但这是一个和小说完全不一样的人物故事。首先影片《自杀俱乐部》是中国化的,每个人物,每个场景对我而言都有一种熟悉感,进而更具备中国式的真实。其次,在小说《自杀俱乐部》中,主人公的相遇是偶然的,之后发生的故事也是顺其自然,但在微电影《自杀俱乐部》中,相聚却是刻意设置的,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也是有计划地进行着,因此在影片中,“自杀俱乐部”成了一个更具目的性的场所,直接道破导演的诉求。

  所以导演的诉求到底是什么呢?最直接的一点想必是呼吁人们珍惜生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得的太多,却往往忽视一个严峻的形势——很多人因为高压、抑郁、失意而自杀,并且这个数据日益增加。《自杀俱乐部》的出现,无疑为满目是暴力、情色吸睛的新媒体时代注入了一股清泉。

  但赵曦夕导演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将“自杀”这个当代异化世界的沉重话题抛出来,绝不仅仅是为了让观众从一场荒诞的自杀游戏中去感悟生命。仔细想想,拥抱梦想却怀才不遇的青年导演丛林、情感迷失的心理医生赵冉、渴望亲情的叛逆少女齐琪、亲人离世的独居老者李海和不谙世事的傻子等形象,似乎分别代表了社会中不同类型的失意者,当他们选择自杀时,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上的各种问题:教育、就业、养老、医疗……我想,作为一部微电影作品,《自杀俱乐部》也许挖掘的不够透彻,但已足够,剩下的问题就交由社会专家去解决吧。

  自杀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否则《自杀俱乐部》中的主人公不会结伴而行,但往往这样的人的自杀计划会泡汤,因为真正抱着必死决心的人,不会为死亡举行仪式。因此,《自杀俱乐部》似乎还传递了一个信息,即从某种角度来说,当人们向周围的人宣告自杀的念头时,他对人生仍然充满了依恋,渴望获得的反馈不过是挽留。看罢影片,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更多地去关心身边亲友的状态,当他们情绪低落时,送上一句鼓励的话也许就可以挽救一个生命。

  快与慢,胖与瘦,喜与悲、好与坏,生与死……这些都是意义上的反义词,但前面每组词的状态都可以随着时间或者立场的变化而逆向转换,唯独生死不可逆。能够让观众记住这一点,影片《自杀俱乐部》就完成了使命。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温网编辑|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