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大街,别成为 西红柿重演的“宿命”

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作者: 邓海建 2015-04-09 09:29:06
核心提示:农产品滞销,靠媒体张罗的“爱心购”,也许解得了一时的燃眉之急,但终究不能为粗放的农业产业化破局。
查看评论

  这是新一季的谷贱伤农——“苍南西红柿‘烂大街’,10块钱能买一麻袋。”温都记者在龙港镇一处西红柿交易市场走访发现,成堆西红柿被废弃路边,农户叫苦:“去年一斤都能卖到3块多,今年一斤只能卖几毛钱。”

  市场经济时代,没有人能保证农户稳赚不赔。如今西红柿烂大街,就全是“天气影响”吗?一则,这个“天气影响”算是不可抗力吗?二则,面对铺天盖地的西红柿,地方部门已穷尽一切办法而无能为力了吗?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说起来都在思考公共治理能力,怎么眼瞅着西红柿烂掉竟束手无策?

  我们不能逼着官员站台推销农产品,但在农业产业化命题上,权力责任也没有豁免权。从苍南农地到千百个温州菜场,为什么不能构建一条便宜快捷的“拯救西红柿”的绿色通道?如果止步于初级产品,一旦供求关系逆转,农民只能靠天吃饭。那么,农产品深加工体系呢?不少地方的农业据称已有了电商平台,需要厘清的:类似平台不是用来展览政绩的,而是帮助农产品提升竞争能力的。如果苍南西红柿永远是没有附加值的西红柿、永远在等着天气创设的供求关系投机发财,那么,烂大街或者烂田头,不是迟早要重演的“宿命”吗?

  看起来,就是“多收了三五斗”。这个时候,大数据背景下的供求关系,产销对接的运营能力,就成了考验县域经济的时代命题。

  农产品滞销,靠媒体张罗的“爱心购”,也许解得了一时的燃眉之急,但终究不能为粗放的农业产业化破局。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陆向东|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