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温州历史上第一位宰相 又是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 潘猛补 2015-05-27 09:49:30
核心提示:元末明初叶子奇说:“徘优戏文始于《王魁》,永嘉人作之。识者曰:‘若见永嘉人作相,宋当亡。’及宋将亡,乃永嘉陈宜中作相。”
查看评论
青山村莲花心斜岩状元岗是青山陈氏拜祭六世祖陈宜中的敬仰之地。在宋代,凡进士前三名都可称状元,故榜眼陈宜中也被其后人尊称为状元,其祭拜之地也被称为状元岗。
《嘉靖永嘉县志》记载相儒坊为陈宜中居住地。
《青山陈氏族谱》记载陈宜中退隐青奥(即今青山)。
陈宜中纪念馆,位于永中街道青山村。

  温州网讯 6月7日,为纪念研究温州历史上第一位宰相,陈宜中研究会将在其后裔聚居地、温州龙湾区永中街道青山村成立。

  陈宜中作为温州历史上第一位宰相,是温州的骄傲,但他又是一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宋末宰相,他似乎也理应负起赵宋王朝灭亡的责任,后人持此见者不乏其人,元末明初叶子奇说:“徘优戏文始于《王魁》,永嘉人作之。识者曰:‘若见永嘉人作相,宋当亡。’及宋将亡,乃永嘉陈宜中作相。”将产生于温州的南戏,视作南宋亡国的靡靡之音,甚至把南宋亡国罪责归于永嘉学派的事功思想和温州人的性格使然,这真是天大的冤枉。民国初年冒广生在《戏言》中认为,永嘉学派和南戏是南宋温州两个丰碑,是温州地方文化在全国的“两霸”。

  海坛沙涨,温州出相

  陈宜中之所以能成为宰相,据说与海坛山有关。海坛山位于鹿城“九斗山”之斗口,俗称上岸山,濒临瓯江,潮涨潮落,浪里淘沙,是一风水宝地。宋朝温州有谚语云:“海坛沙涨,温州出相。”海坛沙是经常涨,温州状元也常中,但温州宰相不常见。

  隆兴元年(1163),时年二十三岁的木待问中状元,好友、同乡、绍兴二十七年(1157)状元王十朋在《答木状元》赞云:“振赋海之名家,符涨沙之胜地。”“涨沙”即寓意拜相,王十朋四十六岁才中状元,故对木待问少年得志,寄予厚望。后木待问生日,其好友、同乡甄龙友特作《南乡子·寿木状元》词一阙贺之,末也云:“见说海坛沙涨也,明年。”“明年”,俗言“且待”,言下之意就是调侃木待问他当宰相时间还没显,这正是和尚问山魈,天天有明朝。据《弘治温州府志》记载,一直待到南宋“咸淳间,海坛岭下江沙忽涨,人以为异”,未几,德祐元年(1275)陈宜中果拜相,才应验了谚语的预测,故宋遗民郑思肖在《心史》中有“相国生东瓯,应谶海坛沙”句。

  外沙借钱,奇结姻缘

  陈宜中的婚姻也是一段离奇的故事。据周密《癸辛杂识别集》记载:陈宜中父尝负官钱,囚在囹圄,陈宜中祖父叫陈宜中向温州富商葛氏借钱去还官府贷款。陈宜中父出狱后,来葛家道谢,葛氏不嫌他家穷,还主动负担了陈宜中的学费,后来还把大女儿许配给陈宜中。陈宜中的岳父葛氏是慷慨的商人,在郡城外沙市开店。《嘉靖永嘉县志》卷二记载,城东有“外沙市,在镇海门外。”《弘治温州府志》卷一:“镇海门,初名宜春;旧传华盖、积谷二山与海坛山相连,望气者以为太盛,凿断之,其门隘,俗称石窟门,今称东门。”外沙近海,是温州对外交流的主要出口,所以商品贸易发达,市场繁荣。

  后来陈宜中上书攻丁大全,被羁押管教,葛氏到江心寺设水陆供为陈宜中祈福,家里只留长女独居。葛很富有,一天夜里,强盗来抢劫,席卷过去,连长女也被抢走。葛又将幼女嫁给陈宜中。后陈宜中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到了乞巧节,下属各献礼物,陈妻发现有件原来是自己家里东西。陈宜中就问下属此物何来,回答说:“海巡所赠送。”陈宜中马上发兵围其寨,逮捕诸校,经过审问,原来早年抢劫其岳父葛家,强占其前妻的正是福州海巡所属官兵。于是将他们伏诛,无一漏网。福州海巡所竟然远到温州(东门外)外沙抢劫,在福州自然也是作恶多端。陈宜中发兵将其彻底歼灭,为福州人民消除隐患。

  虎跑寺边,世德碑残

  据《乾隆温州府志》记载:元朝国史院编修刘赓,在延祐五年(1318)曾为陈宜中上辈撰写《永嘉陈氏世德碑》,刻立在陈宜中祖墓边。《永嘉陈氏世德碑》有云“陈氏坟刹所在”为西山虎跑泉附近。龙湾区青山村《青山陈氏族谱》作西山李家奥,当属俗称。《嘉靖永嘉县志》记载为西山虎跑寺,即在今温州城郊西山包公殿。

  《永嘉陈氏世德碑》内容据陈氏后人提供传记材料而成,是了解陈宜中的祖先和陈宜中生平的第一手材料,其可靠性应是五颗星,甚为珍贵。但这碑却经历过不少磨难,据《岐海琐谈》云:“西山虎跑寺有《陈氏世德碑》,赵文敏笔也。湖石穹隆,载以龟趺,居民不奈官府敲刷,下端铲坏十多余字,且屹立荒墟,雨呖淋炙,日渐损泐,惜哉!”可见碑在明代还在,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文敏(赵孟頫)所书,但居民不堪官府拓榻,故意损泐。

  到了清康熙时,永嘉诗人梅调元有《西山虎跑寺侧为故宋陈丞相先生世葬地,寺今鞠为茂草矣,惟赵承旨所书墓碑屹然独存,怅然有作》:“欲问兴亡事,凭高望眼空。山花迷故址,野草遍东风。故相繁华歇,前朝历数终。独遗残碣在,苔剥夕阳中。”可见当时碑还在,但没于野草中无人问津,后碑也不知所踪了。所幸近年包公殿堂翻修重造,从地下挖掘出残缺的碑额和龟趺底座,中间碑体却已佚失。据说因碑太大,还埋在地下无法挖起,甚为可惜。

  出生之地,相儒之坊

  陈宜中的祖先住在城区应是毫无疑问,具体在何坊,《嘉靖永嘉县志》卷二也有确切地点,云在城外城南厢,“相儒坊,宋枢密林略、丞相陈宜中所居。”相儒即指博通儒学的丞相,枢密也相当于副丞相,相儒坊就是因两位丞相住过才得名。城南厢位于瑞安门外和永宁门外一带,即今鹿城区大小南门外巽山附近。在宋代,家族的主要型态是世聚居,累世共炊,子不析户。因为住在一起,所以陈宜中祖父叫陈宜中去借钱。可以肯定陈宜中之祖所居地就是相儒坊,也是陈宜中所生地。

  遁归青奥,青山山青

  据《宋史·兵志》记载:建炎后寨兵,温州十三寨。其中有一寨名为“清澳”者,又作“青奥”,位于乐清、永嘉两邑之间。又据《宋史·瀛国公纪》记载:陈宜中于德祐二年(1276)遁归温州清澳门。陈宜中与清澳有种种渊源关系,在《青山陈氏族谱》得以体现,谱中对此有明确记载:“青奥即今之青山也,青山为与权公(陈宜中,字与权)旧游地,其后守益公迁居青山,亦继与权公之志也。”

  又据《兰溪陈氏宗谱》记载,其祖始迁自“温郡清澳”,两谱互证,及其地貌与所云“两山如门,今名青岙门”又符。加上叶适《故知广州敷文阁待制薛公墓志铭》中有:“六年,高宗帆海入青奥门,幸水陆寺。”可见青奥与水陆寺相近,青山与水陆寺同属华盖乡。可见青奥即青山。

  今青山村莲花心斜岩有状元岗,是青山陈氏拜祭六世祖陈宜中的敬仰之地。陈宜中为景定三年(1263)廷试第二名,在宋代,凡进士前三名都可称状元,故榜眼陈宜中也被其后人尊称为状元,其祭拜之地也被称为状元岗。据《青山陈氏族谱》记载:在青山村白岩山,至今还保存有据说是陈宜中曾祖父的坟墓。

  江心奉王,挽救宋室

  《宋季三朝政要》附录卷六《广王本末》记南宋德祐二年(1276)二月,“广王益王由海道趋温州,二王驻温州之江心寺。苏刘义、陆秀夫来会。时陈宜中海航泊清澳门,诸人往见之,共议兴复。”《心史》卷下《大义略叙》载德祐二年:“二月二王至温州,御舟驻江心寺,谋建行都,讶续国脉”。随后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群臣聚于瓯江中江心寺。

  《宋史·瀛国公纪》载:“江心寺,高宗南奔时尝至是,有御座在寺中,众相率哭座下”。这是建炎年间宋高宗为躲避金兵追杀,在此避难驻跸的旧地。在高宗御座下,奉益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赵昊副之,宣告南宋末流亡政府成立,表明再次“中兴宋室”之心迹。正如文天祥诗“乘潮一到中川寺,暗度中兴第二碑。”陈宜中面对破碎的河山,表示一定要重整旗鼓,复兴社稷,将抗元斗争进行到底,开始了悲壮的斗争。但此时的南宋气数已尽,犹如倾倒的大厦,历史未能再重演,陈宜中已无力回天,最后终老海外。

  山河昭日月,孤屿仰忠臣!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