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海归成年轻院长 把打火机厂改成养老院

来源:温州网–温州商报作者: 赵琛璋 2015-05-28 07:19:10
核心提示:昨日,记者探访了这所藏身于南郊工业区内的民盛老人公寓,听这位89年的小伙分享他的“养老经”。
查看评论
洪殿社区的一批老人来公寓参观。

  温州网讯 即便仅靠出租闲置厂房,一年也能收进100来万元,但留学回国的林衍胜显然不愿过如此“稳当”的日子。经过7个多月的筹备,他愣是将自家原来的打火机厂改造成了一座集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温州地方文化的养老机构。

  昨日,记者探访了这所藏身于南郊工业区内的民盛老人公寓,听这位89年的小伙分享他的“养老经”。

  打火机厂改建养老机构

  民盛老人公寓所在的位置,前身是飞豹打火机厂。

  鼎盛时期,南郊工业区内有几十家生产企业。如今,园区的面貌已悄然转变,仍在生产的企业寥寥。除经过改建即将开园的鹿城跨境电商园外,更多园区内企业都选择将闲置厂房租给他人作为办公场地。

  “我们也减小了生产规模,将一部分厂区出租。”林衍胜说, 几千平方米的厂区,光租金一年就能收入100多万元。

  从新加坡留学归国后,林衍胜在自家厂里帮过忙,也在上海期货公司待过一段时间,但不安于现状的他,始终想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这几年,民资做养老的氛围日益浓厚,投资时机也更为成熟。”林衍胜认为,与其将自家厂区出租,再到别处找地方办养老机构,还不如直接利用现有资源,“虽然别处的自然环境会更好,但老人住在市区,更方便子女常来探望”。

  自去年10月初开始,林衍胜在家人的支持下,通过“退二进三”政策,将厂区改造成老人公寓。先后共投入700多万元,仅消防系统设置一块就占了100多万元。

  公寓融入温州地方文化

  虽说是厂房改建,但民盛老人公寓采用的是院落式的房间布局,中式装修风格,还融入了温州地方文化。

  一进门,就可见一楼假山、水塘、雕塑组成的小花园和回廊式设计,让老人闲适漫步的同时,又能休憩赏景。建筑主体为五层的老人公寓,老人可搭乘电梯上下。78个房间,分单人房、双人房和套房户型,最小的12平方米,最大的26平方米。每个房间都配有独立卫生间。公寓内所有走道都贴心地设置了安全扶手,天台处还设有健身活动区域。

  “登选坊”、“八字桥”、“县前头”……与传统养老机构不同的是,每个房间以温州老城区地名取代了传统的门牌号,墙上还挂着诸如米筛桥等反映老温州的场景国画。“这么做,使得公寓更具地域特色,也让入住老人感受到亲切。”林衍胜说道。

  老人公寓的餐厅亦颇为人性化。在饮食方面,一日三餐会尽量迎合老年人口味。入住老人喜欢面食或有其他特殊要求,只需提前告知工作人员,第二天就能吃上定制的伙食。

  养老机构也能有居家感

  床位费每床每月2080元,加上600元的伙食费,一名入住公寓的健康老人,每月的支出不到2700元。如果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的话,则在此基础上分别加上900和1800元。目前,已经有10多名老人入住,另有20多个房间也已被预订。

  “这样的环境,加上不到3000元每月的支出,性价比还是挺高的。”前日,洪殿社区老人协会一行人在参观完老人公寓后,对环境和服务赞不绝口,称颇有居家感。洪殿社区主任周筱秋认为,这样的收费,普通老人凭退休金还是能住得起的,如果是需要保姆照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每个月支出就不止这个数,“另外老人公寓就在市区,子女省心之余,也方便来探望”。

  社会力量办养老 将获更多支持

  >>>相关链接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陈娅莉:

  目前,全市“退二进三”民办养老项目共5处,仅这一项就新增床位数百张。除此之外,一批民营医院也在积极谋求转型,通过医养融合的方式,盘活现有的闲置床位和医疗资源,为更多有需求的老年人进行服务。可以说,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热情为近年来罕见。

  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一部分民资将目光投向了养老这项朝阳产业。同时,从国家到地方,近年来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破解了养老机构在用地、建设经费等方面的难题,从而推动了民资向养老事业的转移。

  目前,省、市两级对养老机构实行了床位补助政策。新建机构,均为3000元/床位,一次性补助到位;已建成的机构,省里是3000元/床位,市一级为2400元/床位,分三年进行补助。

  下一步,社会力量办养老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一方面,会对床位核定标准进行调整。以助养型养老机构为例,标准将从此前的40平方米/床位进行下调。与此同时,针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运营补贴制度也在研究之中,目前已经委托第三方制定评定标准。

  >>>对话林衍胜

  希望让大家 重新认识养老机构

  记:创业的路子有很多,为什么会选择做养老事业?

  林:留学回来后,我有过一段时间成天跟朋友打牌喝酒,结果弄得身体不太好。后来想想,还是得趁年轻去闯一闯,做一份自己的事业。

  小时候,家里也有长辈住过老人公寓。跟很多人一样,看过那儿的环境后,我对老人公寓印象就停留在“脏乱差”。直到去了新加坡,在当地的养老机构做义工时才发现,养老机构原来也可以办得像家一样温馨。那里的老人乐于住到机构里去,而不是像咱们这儿,会有老人住养老院就是吃苦,就是子女不孝顺的想法。

  正巧,一位阿姨前两年回温州后开办了亚泰老人公寓,同样是由旧厂房改建。我觉得这是个契机,她又有这方面经验,就决定合作办一家,希望能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养老机构。

  记:作为一个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微利行业,如何保证机构能长久运营下去?

  林:首先,心态得平和,办养老机构得带一点做公益的心。温州目前的民办养老机构中,不乏通过租旧厂房改建的例子。我的优势在于,节省了这部分的成本投入。同时,省、市两级也会给予一笔机构床位的建设补助。

  当入住老人在四五十人时,机构基本能实现收入与员工支出的平衡。如果入住率超过七成,除去银行每年几十万元的利息后,仍有一定盈利。乐观估计,7年左右可以收回成本。

  如果运作得好,我计划在两年后再办一家老人公寓,场地肯定也是找闲置厂房,不租,以合作的形式办,复制这种模式。

  记:你认为运营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会是什么?

  林:个人认为,现行的床位数核定标准定得过高,会直接影响到老人公寓的运营成本。

  目前,民盛老人公寓作为助养型养老机构,是按照40平米/一张床位标准进行核定。在相对稳定的支出条件下,核定标准的下调,老人公寓可以增设床位,接纳更多老人入住,向老人收取的费用也相对较低。但若核定标准过高,为了保持正常的运营,只能提高床位费,一方面会加重入住老人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潘涌燚|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