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美镇”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温州网作者:2015-06-17 14:06:00
核心提示:浙江省网信办牵头评选出2014年“治水美镇浙江样本”50强,温州市共有6个乡镇(街道)上榜,其中山门镇入选“秀水魅力”样本美镇。

  【编者按】今年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十周年,温州各地纷纷用生动的实践交出漂亮的答卷。今起,温州网陆续推出“两山”实践样本系列报道,展现广大干群的创新做法与成功经验,助推更多的“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第一站,我们首先走进平阳县革命老区山门镇。

  温州网6月17日讯(记者 叶锡环)春夏之交的傍晚,溪水清浅,绿满堤岸,村民三三两两在溪畔散步、聊天,偶尔喂喂鱼。这幅场景,在平阳县山门镇沿溪流而建的村庄比比皆是,格外引人注目。

  去年10月,浙江省网信办牵头评选出2014年“治水美镇浙江样本”50强,温州市共有6个乡镇(街道)上榜,其中山门镇入选“秀水魅力”样本美镇,是平阳县唯一成功入选的乡镇。

  这个偏居平阳县西部一隅的革命老区,究竟是如何炼成“治水美镇”的?当地干部说,答案很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充分利用民间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用“自治”来“治水”

  “其实,前几年村里的环境是很糟糕的。”山门镇垟底村村民徐先生说,那时候村里到处是垃圾,违章建筑随意乱搭,溪流污染很严重。

  曾经的山门镇也存在为了“金山银山”不顾“青山绿水”的现象,溪流两侧分布着不少养猪场以及砂石加工点,随着各种污染源和垃圾的不断增多,面对污染愈加严重的溪流,居民对改善水环境的呼声日隆。

  去年以来,山门镇拿出重整河山的信心与气魄,以“治水”为突破口,结合“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四边三化”等重点工作,发动各村干部群众成立“美丽水乡自治委员会”,加大治污力度,全面取缔拆除污染源,努力打造出一个山水优美、生态优越的山水名镇。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治水的关键在于污染源整治。在全镇各村“美丽水乡自治委员会”配合下,山门镇通过拆违建绿,加快畜禽养殖等污染行业整治,加大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厂建设、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力度,基本完成了怀溪、畴溪主干流沿线污染源整治工作,目前两条溪流主干流已达到一类水质,溪流断面水质全省考核优秀。

  如今,包括垟底村在内的不少村庄已经改颜换貌成另一个样子。村民徐先生高兴地说,村容村貌提升之后,似乎又找到童年时候的记忆了。

  服务外包”破解溪流保洁难题

  “治水”成败与否,有没有好的工作制度是关键。河道整治后如何实现常态化保洁,避免出现“缺人难管理”,这是不少地方政府遇到的难题。山门镇通过采取“服务外包”的创新举措,使溪流保洁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山门镇畴溪段,昔日脏臭的河水一去不返。这条曾是山门镇重点整治的垃圾河,该镇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后,拿出专项资金予以保洁,虽然取得了相应成效,但时间久了,部分河段仍存在垃圾成堆的现象。

  去年3月,该镇积极探索溪流保洁新模式,将溪流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采取“服务外包”形式,由镇财政出资购买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改善溪水。同时出台考核激励机制,提高保洁单位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山门镇和谐社会工作室作为社会组织与镇政府签订外包协议后,每天派专人清理溪面上的漂浮物,及时清运,避免造成二次污染。镇里则开展不定期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双管齐下,溪水日渐清澈。

  “如果碰到大量的建筑垃圾需要清理,村里的保洁员会因为人数不够,不好处理。而专业的保洁公司就可以迅速组织人力清理垃圾。”山门镇有关负责人介绍,专业保洁公司介入溪流日常保洁后,镇里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规划设计和管理监督职能上,实现一举两得。

  滨水小公园点缀村头溪畔

  一只展翅欲飞的番鸭雕塑,矗立在滨水小公园中央,可爱的模样马上令人联想到当地著名的特色农家菜“怀溪番鸭”。在山门镇,共有10个风格各异的滨水小公园,点缀在村头溪畔,营造着一幅幅和谐美景。

  “治水美镇”,顾名思义,既要整治好河道又要美化乡镇。山门镇在做好溪流整治、保洁的基础上,采取“小鱼治水”办法有效地恢复了水域生态环境。

  怀溪系鳌江支流,全长20多公里,生长着多种本地特有的野生鱼类,因水质污染等原因导致鱼类锐减。为修复生物链改善水环境,该镇主动对接市海洋与渔业局,促成了怀溪流域增殖放流20万尾鱼苗。同时,沿线村(居)两委联合成立护鱼自治委员会,开展定期巡查,禁止捕鱼,并在溪流上建筑梯级拦水堰坝,以利于鱼类繁殖生长。

  在溪流水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山门镇逐渐在沿线铺开“美丽水乡”示范工程,建设滨水小公园、水乡文化广场、水乡漫步道,实现整治一片、见效一片、受益一方,提高全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品质。

  “山门镇成功入选‘治水美镇浙江样本’50强,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该镇党委书记钱况说,山门素有“浙江延安”之称,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今后的目标是始终坚持“举红旗、走绿路”,以旅游经济为中心,全力抓好环境建设,努力打响“浙南红都,山水山门”的红色旅游招牌。

  相关报道:“第一穷村”捧出“穹岭仙谷”

         “紫薇”远渡重洋下嫁小山沟

   点击查看专题:两山实践的山门样本

扫描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李思思|责任编辑: 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