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加强劳动教育 大多数孩子在家不做家务

来源:温州网平阳支站作者: 倪雪均 2015-09-15 15:06:50
核心提示:教育部要求加强劳动教育|关注学习成绩绝不是回避劳动的借口
查看评论

  昆阳二小学生在清洁班级卫生

  温州网平阳支站讯 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日前,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等。

  该意见还要求有效发挥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等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推动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大部分孩子在家不做家务

  “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家里人疼爱都来不及,怎么会让他们干家务呢?”昆阳镇一位正带着孩子逛街的家长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现在,从社会普遍现象来看,提及青少年劳动,似乎都贴上了“家长代劳”的标签,特别是如今的4+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模式下,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多的溺爱,致使孩子缺少锻炼。

  9月6日下午3时左右,记者来到昆阳镇城隍路的昆阳一小,还没到下课时间,校门口就已经聚满了家长。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家长,其中有1位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会在家里帮忙做家务,其他4位家长则说孩子在家不做家务。“老师在学校会教育孩子多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我的孩子今年才9岁,会在家帮我洗碗、擦地板,特别懂事。”家长王女士说。而另几位家长则表示孩子还小,没必要让他们做家务,应该让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业上。随后,记者在校园里随机采访了10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其中有2名学生表示,每周末在家都会帮忙做家务;有3名学生表示,偶尔会帮家里做家务;5名学生表示从来不做家务。

  而在昆阳二小,家长郑女士道出了孩子在家不做家务的原因,“现在的孩子课业压力大,我孙子今年上四年级了,每天一大早就去上学,下午放学回家吃完饭又马上要去补习,晚上8点多才回家,哪有什么时间做家务。”

  “平时在学校,老师会教我们回家帮忙做家务,但是爸爸妈妈说我还小做不好,不让我做。”一名读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说。不少家长也表示,除了课业压力大,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做家务总是“毛手毛脚”,即使做了家务也难以达到家长满意的效果,家长还要重新做一遍,不如自己做,孩子只要一心一意读好书,成绩优异就可以了。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女生做家务的比例比男生要高一些。

  每周安排综合实践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在学校,为了增加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全县中小学均设置了综合实践课,实践内容因学校而异,有出去帮忙打扫街道的,有学习家政、园艺、烹饪的,有制作手工科技作品的。据了解,学校的综合实践课,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一般喜动不喜静,如果一直让他们坐在教室里上课就比较枯燥,每周的综合实践课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课程,课上他们可以自己动手钉纽扣,学烹饪,种蔬菜等,不仅能让他们从劳动中获得成长,也能转换一下心情。另外,我们会给孩子们布置课外手工作业,孩子们回家后可以和家长互动。”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

  据悉,我县各所学校基本设有劳动基地,以供学生种植蔬菜、草木等,而校园大扫除更是学生的常规劳动,是一定要参与的。另外,我县的农村学校土地面积较大,更适合让学生种植蔬菜瓜果,如水头闹村小学、萧江四小等,就开辟了一大片园地供学生劳动实践。“我们平时学习压力大,特别是临近高考那段时间,一天十几节课,上课上得人都晕了。学校的综合实践课能让我们得到片刻的放松,大家都很喜欢上实践课。”一位刚毕业的高中生表示。

  宋桥小学学生在修剪班级植物

  据了解,小学生和初中生课余时间相对较多,但高中生由于升学压力大,并不会投入太多时间用于劳动实践。平阳中学校长张全举告诉记者,虽然高中生平时需要大量时间学习,但是考虑到劳逸结合,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课已经纳入新高考的内容,也是国家规定需要开设的课程。在综合实践课上,学生可以在种植园区种上蔬菜水果等,到了秋天就能收获果实,这也有助于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过,学校虽然开了综合实践课,但一周也就上一次课,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不够的。

  重塑劳动精神需要多方合力

  事实上,绝大多数家长、教育者都明白,劳动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重大,比如,劳动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培养独立意识、自主能力,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培养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等。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自理能力却越来越差了呢?其实,这与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首先,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首先来自于家庭,但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习惯“过分代劳”,溺爱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还严重挫伤了孩子劳动的积极性。部分家庭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的甚至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相互比较的资本,因此,家长们愿意花钱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却很少想让孩子劳动。

  其次,由于升学率、优秀率、高分率等“指挥棒”的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个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忽视。“在现在的高考机制下,高分成为许多学生升学最重要的门槛,其实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和学习过程,但是学业压力确实存在,逼孩子念书也是迫于无奈。”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

  另外,我县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有不少是住校的,特别是高中生,可能两个星期才回一次家,在家里难得休息一天,家长自然也不会对孩子有诸多要求,这也是学生家庭劳动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虽然当下的机制仍以分数为主,学校、家庭只重视分数而忽略能力,但这两年这种情况也在慢慢改善,家长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越来越重视,明白学生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社会,学校的老师也常常教育学生回家多做力所能及的劳动。

  关注学习成绩绝不是回避劳动的借口,劳动教育应该坚持。一方面,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锻炼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提升其劳动意识;另一方面,校外劳动也应受到重视,例如各色夏令营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意识,更有利于纠正“学习与生活脱节、与劳动脱节”的偏差,让劳动能力也成为学生素养的一部分,让学生尊重劳动者,重树“劳动光荣”的意识。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