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诵《论语》 温州孔子后裔回归儒学历程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2015-10-09 09:34:51
核心提示:温州孔庙,非一般地域性的纪念先师孔子的文庙或孔庙,它是温州当地孔子后裔自筹资金建立的孔庙,兼宗祠祭祀和发扬儒学之用。
查看评论
从2012年开始,温州孔庙每年都为四甲当地的孩子举行开笔礼。图为2012年6月的开笔礼现场。
今年的祭孔大典上,36名礼生在温州孔庙表演了古老庄严的祭孔舞——六佾舞。
2012年的温州孔庙祭孔大典现场。

  温州网讯 今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6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孔庙都在举行祭孔大典。这一天,位于温州经济开发区沙城街道四甲社区的温州孔庙,祭孔大典同样隆重。孔子曾谓:“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意即八佾舞是天子之舞,凡人不可越位。而当日,温州孔庙的祭孔大典上,当地的孔子后裔则以正宗的古典六佾舞献于庭,规格仅次于天子,令观者纷纷叹服。

  温州孔庙,非一般地域性的纪念先师孔子的文庙或孔庙,它是温州当地孔子后裔自筹资金建立的孔庙,兼宗祠祭祀和发扬儒学之用。目前在中国,大小孔庙有1380余家,其中纳入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的有110多家。温州孔庙,在中国孔庙保护协会里的编号为81号。

  从认祖归宗到修庙

  四甲社区的烟台村、永恩村、永阜村三个村子,在外人看来,村子的建筑、村民的起居与其他村子并没有什么不同,钢筋水泥的现代设施也早已看不到村子过去的历史痕迹了。然而,这三个村子有500户3000余人,是孔子的嫡系后裔。其中的烟台村,曾经有孔氏宗祠,后几经变迁挪作他用。1992年,时年47岁的当地村民孔令仁发起在原址上建孔庙。历时不久,小型孔庙即落成,基本作为当地孔氏族人祭拜祖先之用。

  他们的家谱记载,孔子第四十二代孙孔桧从山东经江苏,来到浙江平阳,于公元924年在平阳定居,后迁往瑞安;公元1437年孔子的第五十九代孙孔彦爽又从瑞安迁往现今四甲烟台村、永恩村、永阜村,从此在此繁衍生息。

  2000年,孔令仁带着一帮族人前往位于孔子故里的山东曲阜孔庙认祖归宗,无奈家谱中有一些历史语焉不详,失望而归。次年5月,孔令仁等人又赴曲阜,这一次,他们的资料终于与本庙的家谱对齐,他们作为孔子四十二代孙后裔的身份也终于得到了本庙的正式认可。于是,在本庙的支持下,2006年,孔令仁为首的四甲孔氏族人自筹资金近千万,在原址上扩建孔庙。

  2009年,温州孔庙正式落成开放。

  从家祭到公祭

  说到孔庙,孔子诞辰日的祭孔大典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活动。记者曾多次参与温州孔庙的祭孔大典。犹记2011年的祭孔大典上,温州孔庙主要遵循的是族中自古沿袭的家祭,香火缭绕中,案头有猪、牛、羊等牺牲,祭酒的杯子用的是族中流传至今的古物。到了2012年的温州孔庙祭孔大典,首先出现在孔庙戏台上的,是沙城当地幼儿园一群身着汉服的孩子们,他们手舞足蹈地表演《论语》诵读。之后,是当地《论语》学习班的成人们登台齐诵《论语》。那一刻,观者沉浸在了一片浓郁的儒学氛围里。之后,才是当地孔氏一族一贯的家祭。

  今年温州孔庙的祭孔大典,从古典礼制上完全超越了以往。一开场,即是6行6列着汉服的36名礼生表演着六佾舞。这六佾舞颇有来历。今年7月,四甲社区的工作人员、温州孔庙的志愿者陈春玉带着四甲当地的7名孔氏家属奔赴曲阜,专门在本庙学了5天的六佾舞舞蹈。学成归来之后,她们聚齐36名当地孔氏家属,昼夜练习,终于在祭孔大典这一天完成了这一古老而庄严的祭孔舞。“其中有不少人搬去了温州市区居住,因为参加这次活动,经常要驱车来孔庙参加排练,但是没有人抱怨,她们都觉得身为孔子后人是很自豪的事。”陈春玉说。

  今年的祭孔大典,温州孔庙完全遵守本庙的礼制,主祭官依然是温州孔庙管委会主任孔令仁,如今,他已经70岁。陪祭官中,有当地孔子七十三代孙、族长公孔庆华,现已101岁。陪祭官中最小的,为孔子79代孙。

  今年在祭孔大典上宣读祭孔文的是温州社科专家洪振宁。谈及此次祭孔大典,洪振宁说:“温州孔庙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纯民间发起建成的,它的祭孔规模当然无法与全国各地大的孔庙相比。但是,温州孔庙今年的祭孔大典和往年相比,打个比喻,就像是从卖小吃摆摊的变成了温州‘天一角’酒店,场面、服装都上了一个档次,而且,他们真的从山东曲阜孔庙学到了不少东西。”

  “今年的祭孔大典之后,因为各种媒介的传播,市区有不少老人慕名而来参观孔庙,这时他们才知道,原来我们温州,也有正宗的祭孔大典。”孔令仁说。

  从背《论语》到曲阜游“三孔”

  曲阜孔庙,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作为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编号第81号的温州孔庙,在众多的孔庙中,本不起眼。然而,今年7月,温州孔庙与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山东曲阜文物局共同举办了背《论语》游“三孔”活动,规定凡是能在10分钟内完整背诵出《论语》其中30条的选手,免费游览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景区。这是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第一次与会员单位合作举办此类活动。温州孔庙的比赛预告一发出,就吸引了温州境内700多名5周岁到13周岁的少儿前来参加。两天的比赛时间里,选手挤满了温州孔庙。最终,有200多人通过了测试,顺利参加了免费游“三孔”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选手,大部分来自沙城街道当地,这和温州孔庙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儒学文化是分不开的。比如温州孔庙自2009年就免费开办的“孔子学堂”,如今已有120多人参加,学堂以亲子阅读的形式,每周末开班。孩子带着家长来读《论语》,再由熟悉《论语》的家长向孩子们解释《论语》。这一活动,甚至辐射到了沙城以外的许多家庭里。

  “2009年温州孔庙开放之后,村里的百姓都很踊跃地参加《论语》学习,不单是孔氏后裔,其他村民也喜欢带着孩子到孔庙学习国学,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好事情。所以,这些年,我们能看到很明显的变化,比如,孩子更孝顺长辈了,成年人之间的交往更注重礼仪了。每次孔庙有活动,都有村民主动来当志愿者。”永阜村村主任孔祥玉介绍。

  “我的还在上幼儿园的孙子有一次在街上看到人家乱丢香蕉皮,就评论说‘这个人不卫生、不礼貌、不道德’。他也在孔庙里学习,能把《三字经》全背下来,对儒学的基本文化也有了解。所以,他能这么说,我很高兴。我觉得这是这些年推广儒学后,潜移默化的结果。”孔令仁说。

  从2009年开始,温州孔庙向当地每家每户都分发了《论语》,如今,《论语》在四甲几乎是人手一册。此外,温州孔庙还将国学教育延伸到了周边的一些学校里。比如,沙城现代二幼的孩子们,如今每天早上要诵读半小时的《大学》,下午放学前,再听半小时的《大学》广播朗诵。当地小摇篮幼儿园的孩子们,则经常穿着汉服来到温州孔庙诵读《弟子规》,感受这里的浓郁国学气氛。

  2012年,温州孔庙开始了每年二到三次的开笔礼。开笔礼上,四甲当地即将或正进入小学学习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温州孔庙大成殿,依照古礼三鞠躬祭拜孔子,同时老师用朱砂在儿童的眉心点上红痣,寓意为开启智慧,祝福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好读书。孩子们还在孔庙里认真学写“人、从、众、孝、悌”等极富儒家思想的汉字。明年,温州孔庙的开笔礼将向全社会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凡是这些活动,孔氏家族都有百余族人志愿参加。因为族人的团结和志愿精神,很快,四甲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爱心食堂也将开放,温州孔庙的40多名族人将担当志愿者为老人们服务。

  唯一令孔令仁有些忧心的是,每年如此繁多的活动,经费大部分由族人捐赠,如何获得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温州孔庙更多更大的支持,是他近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记者翁卿仑文/摄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