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远去 古迹尚存——探幽瑶岙岭古道

来源:温州网乐清支站作者:2015-11-24 14:51:01
核心提示:古驿道弯弯曲曲似细长的麻绳缠绕在山际,岭上有保存完整的路廊、寺观、宋窑和神秘的山寨。
查看评论

  温州网乐清支站讯 瑶岙岭古道是温台古驿道重要的一段,位于虹桥镇北瑶岙村,绵亘白龙山东麓,南北走向,岭长达三公里,岭宽一点五米左右,岭高海拔约三百五十米,是虹桥镇与芙蓉镇的分界线。北宋年间,古驿道从白溪逾筋竹岭至芙蓉,过瑶岙岭,经新市(虹桥)抵县城。古驿道弯弯曲曲似细长的麻绳缠绕在山际,岭上有保存完整的路廊、寺观、宋窑和神秘的山寨。

  沿瑶岙岭古驿道逶逦而上,跨过一个又一个台阶,两旁杂草丛生,时盖路面,溪水淙淙作响,宛如弹奏的琴弦迎迓来客。两旁的山坡被翠绿的枇杷树覆盖着,假如碰上采摘季节,金黄色的果实缀满枝头,热情好客的主人会在树下挥手招呼路人尝鲜。你有兴趣可攀树边摘边吃,他们从不吝惜。今古驿道已失去往日的辉煌,现在村村通公路,以车代步,谁也不愿去出大汗爬山岭。一个多小时的行程,除了几位担枇杷的村民下山以外,没碰见其他行人。岭中有路廊一座,人称半岭堂,年久失修,显得破败,已垂垂老矣。但它以往曾为无数商旅、贩夫、庶民遮风挡雨,旁有清碧水潭,行人可掬水解渴,或浸巾抹汗。当初,这古道人来轿往,热闹非凡,尤其是逢芙蓉、虹桥集市,赶集者朝去暮归,行者如蚁。有时深沉的黑夜,岭上出现犹如移动的星光,那是夜行人遇急事必得赶路的影踪。南宋时古驿道是通向京城临安的必经之地。

  峰回路转,山岗上的一棵银杏树挺立着,树干粗大,枝柯蓬勃,绿叶满枝,如盖如伞,接济寺露出琉璃碧瓦,岭头的路廊也呈现灰墙青瓦古朴的身姿。这是瑶岙和界屿共管的古寺,有大雄宝殿、放生池、斋房,香火极盛。循东南山背而去,开始有地坎小路,而后小路渐渐地被茅草遮没了,荆棘挡道,左拐右转,越沟穿壑。二十来分钟后,可见一块台地上散落着无数碎碗片,一个土堆上竖着石碑,字迹隐约可见,上写有“碗窑山遗址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三年二月立”的字样。瓷片淡青透黄,釉面细腻光洁,在这荒岗野岭沉睡了近千年仍不失它的风采。碗窑设在此,有独特的条件和优势,一是这里有高质量的瓷土;二是燃料充足,柴草就地取材;三是碗窑在山腰,处于驿道山岭中心地带,东北是芙蓉,有清江可通东海,南是有“温台第一关”之称的瑶岙,设有水路码头,便于舟楫运输。

  西北有一横路前往山寨,前面有22万伏的高压铁塔屹立,直指天际,增添了山顶的高度和雄伟。输电铁塔就设在山寨城墙内,别看铁塔近在咫尺,行程却需要半个钟头,路上,茅草长得一人多高,其叶如刀,一不小心就会被划破手和脸,人在其中,似投身绿海。四旁是密匝匝的杉松混杂林,画眉在林中啼啭,声脆悦耳,很有“鸟鸣山更幽”的雅境。经过几年的封山育林,这处昔日的光秃山,如今郁郁葱葱,生态日趋平衡,现在常有野猪、山麂出没,单枪匹马是没有胆量进入这冷僻之地探幽觅古的。(南孔球/文李建明/摄)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