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两家人》央视开播 时隔三年续写温商新传奇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2015-11-27 09:48:35
核心提示:它以温州两户人家及其两代人之间跌宕起伏的商战故事和情感纠葛,述说了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下,温州人奋斗精神、诚信精魂的伟大与不死。
查看评论
本月24日,众多媒体聚焦《温州两家人》首播新闻发布会。赵用 摄
《温州两家人》拍摄现场。(剧组提供)

  温州网讯 三年前,一部讲述小人物曲折创业史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温州一家人》(以下简称《温一》)在全国掀起收视狂潮,它用一户温州家庭四口人的不同命运串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将温商敢闯敢拼的奋斗精神深植人心。三年后,一部放眼全球续写新一代温商传奇的《温州两家人》(以下简称《温二》)强势来袭,它以温州两户人家及其两代人之间跌宕起伏的商战故事和情感纠葛,述说了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下,温州人奋斗精神、诚信精魂的伟大与不死。昨晚,该剧在央视一套首播,让2015年的岁末多了一份精彩与厚重。

  《温州两家人》之缘起

  “此时此刻,北京正在下雪,但发布会现场热气腾腾!”这是温州广电传媒集团王晓峰在11月24日下午三点发在微信朋友圈的一句话。这一天,《温州两家人》在京举行央视首播新闻发布会,该剧的主创人员、明星主演、制作班底,以及国内80多家主流媒体悉数到场,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彭健明、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主任兼电视剧频道总监梁建增、中共温州市委常委、温州市委宣传部部长胡剑谨等领导出席。

  这一切,在王晓峰眼里特别有意义,因为他见证了《温一》《温二》的创作摄制过程,对两部剧的一路走来有着深厚的记忆与情感。

  “《温州两家人》的诞生首先要归于《温州一家人》的成功。”王晓峰告诉记者,《温一》让温州人精神和形象得到荧屏可视化的塑造与传播,形成了有利于温州人在海内外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这让人意识到,电视剧作为大众化的文艺传播载体,有着覆盖面广、根植千家万户、易于被受众认知和记忆等极佳的大众传播效果,值得充分运用。因此,当《温一》成功播出后,与《温二》创作和摄制有关的决策方、出品方、主创方、制作方等有了新的冲动。

  其次,得益于温州人生生不息的奋斗与创造。《温一》叙事的历史时间跨度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而本世纪初以来的10多年,有了第一桶金的温州人,面临众多决定自身命运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同时还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本土金融风波的双重袭击。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温州人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二次创业与创新,艰难地磨砺和发展了自己,使温州模式得以丰富和发展,这为创作摄制《温二》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奠定了重要基础。

  最后,是源于观众的期盼和温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信心与决心。《温一》虽好看,但故事仍是“过去时”的事,温州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故事不在其中,这让许多观众觉到“不解渴”,出品方、主创方和制作方等也觉得意犹未尽,而温州市委市政府更是觉得对温州人的故事和精神要大书特书,故商请有关出品方、主创方和制作方进行《温二》的创作工作,并将其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项目之一。

  《温州两家人》之匠心

  “我创作的,必须是那些共和国不能忘记的人,是给我们精神力量的人,而且让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充满了积极和愉快。一句话,真正的中国人。”

  这是编剧高满堂的写人标准,也是让他从大连来到温州的原因——“温州人的身影折射了一个时代前进的脚步和一个国家的沧桑剧变。”

  从《温一》到《温二》,这位北方的作家一直用“高度的平民化”来把握南方故事,以“平民视角”书写了不同历史转折期里的平民史诗——“我要寻找可以折射太阳光芒的那一颗水滴,体察它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让宏大的题材在波澜壮阔的年代大背景下,显得更亲切、更人性、更有说服力。”

  而要做到这一点,唯有深入体验生活。在《温二》的创作中,高满堂带着他的团队,四下温州,开了两次大型研讨会,采访了百余人。和他随行的还有温州市影视家协会副主席李涛,这位温籍作家为《温一》进行了文学统筹,对剧中的场景、台词反复推敲,加入了浓浓的温州元素,而在这一次的新剧中,他更是全程参与剧本创作,“在采访中我们发现有非常多精彩的故事,温州人的真实经历比想象来得更为丰富。”

  得益于采访对象带来的灵感,《温二》定下了主心骨——以两个家庭的矛盾为基点,述说国际视野下的温商故事。

  这个故事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2013年,涉及民企“走出去”、海外反倾销、光伏产业升级、电商创业等热点经济现象。剧中的两家人,一是制鞋行业起家的黄瑞诚一家,二是服装行业起家的侯三寿一家。两家是世家,但又有竞争之类的矛盾冲突。此外,还讲述他们的“创二代”如何从迷惘中逐步成长,最终找到自身的社会担当。

  “实际上,我们考虑过很多方案,比如延续《温一》,但发现好多问题解决不了:周万顺这个人物已在第一部中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再接下去,就无法表达进入21世纪之后,温州人发展创新的思想,硬写下来会经不起历史推敲。所以最后决定,在故事的时间上做延续,创作新的温州人。”

  为了写好剧本,两位编剧各自分工,埋头苦干。然而,就在剧本快要完稿时,他们却感到心里不踏实——虽然采访了在温的非洲南部温商,但并没有去过实地,剧情上总感觉拿捏不准。

  于是,在温州外侨办和坦桑尼亚浙江商会、南非温州商会等的协助下,他们一行人在坦桑尼亚和南非的约翰内斯堡等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采风。当他们亲眼看见南部非洲的异域风情和民俗村落,相关的情节设定与人物走向就全部被推翻了。“这跟我们在纪录片看到的还是不一样,非洲虽然很落后,但它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不开化,它还是受到了现代的冲击,我们在达累思萨拉姆开车时,就堵了3个小时。”李涛的描述正验证了现实题材的创作准则——“作家必须要下去”。

  经过一年半的打磨,剧本总算“千呼万唤始出来”。剧情中,有很多事件是大家经历过的,或是在新闻报道中见到过的。比如温商南存辉的民族工业情结,彭星的品牌营销,王振滔的欧盟反倾销官司,李跃胜的金融风波救市,邱光和的“新木桶”理论……基于这样的原型故事,编剧们做了艺术的加工,丰富了人物形象与性格。

  李涛介绍道,相较《温一》偏家庭化的故事结构,《温二》则更偏国际化,商战与人性的描述也更为生动、曲折,它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微缩版”。“在这部剧中,我们强调的是坚忍不拔的温州精神——哪怕我死了,温州企业不能死;哪怕温州企业家都死了,温州精神不能死!这就是温商的风骨!”

  《温州两家人》之演绎

  和《温一》一样,《温二》的选角也历经“四关”——考量演员的演绎实力,在影视圈的影响力和社会上的口碑,与角色的匹配度以及有没有“温州范”。

  2014年11月,《温二》在温开机,主演郭涛、任程伟、袁咏仪、何杜娟的强大阵容为该剧的收视夯实了基础。加上精良的幕后制作团队——导演孔笙、制片人侯鸿亮继《伪装者》《琅琊榜》之后的再度携手,更让外界对其充满了“业界良心剧”的期待。

  该剧组除在温州本地拍摄外,还赴法国马赛、美国洛杉矶和纽约等繁华都市取景,并首次深入坦桑尼亚等非洲偏远地区进行拍摄,在展现异域风情的同时,更加真实立体地再现了温商在异国他乡的奋斗之路。

  “把任何一个作品都拍得更真诚更好看,这是我们团队的目标。”中文系毕业,半路改行摄影,又转做导演的山东汉子孔笙,总是以一颗关照现实的初心来审视自己的影视创作,他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呈现最佳的光影镜头,讲出最好的中国故事。 “当时《温一》的拍摄,为后来的《北平无战事》《温州两家人》和《琅琊榜》,打下了一个特别好的基础。”孔笙回忆。

  2011年,孔笙带领剧组前往法国,看到街头的外国同行都用专业的艾丽莎电影摄像机来拍摄电视剧,就对提升国产影视剧的拍摄质量产生了新的想法。这个想法在后来的几部电视剧中实现了。要知道,很多大电影都不可能用到这样高规格的机器。

  孔笙认为,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敢为人先,这不仅体现在对当代先进影视技术的运用上,更体现在故事本身的表达上。 “这次的《温二》是一部聚焦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新常态’转变过程中,民营企业家命运的最新影视力作,更是一部具有反思精神的作品,我们希望完整地呈现两户温州人家、两代人的纠葛和心路变迁,不回避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展示一些中国企业家从困惑中重拾诚信的心路历程。这在影视创作中,是一种严肃的现实关照和探索创新。”

  在孔笙看来,从《温一》到《温二》,以一户人家或几户人家的变迁,来体察社会发展进程的导演创作手法是一脉相承的,他们传递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骨肉亲情、兄弟之情、赤胆忠心、匡扶正义、诚信友善……这些都是中国人丰富而真实的情感世界。这样的世界观,也是和创作者的内心世界相互吻合的。

  《温州两家人》之意义

  谈到这部现实主义作品的现实意义,王晓峰认为至少可以从四个视角去看。首先,该剧续写了温州人深化改革开放的传奇,再塑了温州人奋勇创业创新的形象。剧中的人物形象和城市形象都优于《温一》,这与近10年温州人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双重压力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激越的壮歌是极其相称的。

  其次,它的首播创造了央视一套黄金剧场在短短三年中连播两部温州当代题材电视大剧的奇迹,形成了电视剧创作播出中独有的温州现象,堪称温州的一大文化创造。

  其三,该剧以实际行动向党中央要求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为温州建设文化强市奏出了一个动听的强音。一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今年10月,中共中央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要求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讲好中国故事。《温二》正是这样一部深接温州地气、紧贴时代脉搏、紧扣温州人中国梦、讲好温州和中国故事的力作。这也是中宣部和央视将其作为年终大戏进行播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四,《温二》为温州的可持续发展,昂首走向“十三五”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如同《温一》的播出效应一样,温州人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知名度、美誉度会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而进一步提高,这有利于温州人在各地的创业创新和温州新的发展。 记者王民悦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