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春渡” 激起浪花无数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马真正2016-02-19 09:33:30
核心提示:关于瓯江,关于这条母亲河,有太多太多说不完的人和事。有这样一群人,每年正月初一他们会从麻行码头下水,游至对岸西塔码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刺骨的瓯江!
查看评论
猴年正月初一,麻行码头,人潮汹涌,第34届春节横渡瓯江活动如期“上演”。 赵用 摄
1987年,第五届“春渡”后,横渡成员在江心屿合影留念。 资料图片

  温州网讯 关于瓯江,关于这条母亲河,有太多太多说不完的人和事。

  有这样一群人,每年正月初一他们会从麻行码头下水,游至对岸西塔码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刺骨的瓯江!

  1983年正月初一,六个小伙子的率性之举开启了温州春节横渡瓯江的先河,三十多年来这一活动从未间断,成为温州历史最悠久的群众体育品牌活动。

  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被问及为何要登山,他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

  如果你问这些冬泳人:“为什么要渡江?”他们会回答:“因为江就在那里。”

  渡江侦察记

  说好的十几人,总共才来了七个人

  猴年正月初一,麻行码头,人潮汹涌,第34届春节横渡瓯江活动即将“上演”。

  56岁的吕华国正在做准备活动,在284人的横渡大部队中,他的身材并不起眼。但是几乎每个看到他的人都会过来打招呼:“阿国,今年您亲自下水啊!”

  说到“亲自”时,他们都刻意提升了音调。这并非调侃,也不是恭维,是大伙儿对吕华国发自内心的钦佩,因为他是春节横渡瓯江的创始人,是当年的六勇士之一。

  吕华国一边忙着打招呼,一边做着热身,思绪却已飘到了33年前……

  1983年,吕华国年方廿三,血气方刚。彼时,温州冬泳活动刚刚萌芽,由市体委组织的冬泳训练学习班已经举办了几期,吕华国和高孔宝、陈汉森等人都是每天能游1000米的好手。

  春节前夕,冬泳队的一帮“后生儿”凑在一起聊天,突发奇想:正月初一拜年忙,何不偕同游瓯江?

  说干就干!当场便有十几人响应,群情激昂,就差立个军令状。

  到了正月初一那天,吕华国来到码头旁,顿时傻了眼——总共才来了7个人。除了他,还有何志刚、胡崇贤、潘尔迅、陈汉森、高孔宝、金坚。

  说好的不见不散呢?说好的一起渡江呢?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当时到场的七个人“内心估计是崩溃的”。

  放到现在来看,没来的那几人应该会感到遗憾,他们错过了成为“春渡”创始人的历史机遇。

  那么问题来了。7个人来了,7个人都要游,怎么办?

  最后是在市政府工作的金坚做出了“牺牲”,他拿着6个人的衣服袋乘渡轮到对岸,翘首等待六勇士渡江而来。

  如今说起1983年的首次“春渡”,“六勇士”已成美谈。实际上,若没有幕后英雄金坚的牺牲,横渡也只是“空讲”。2012年,冬泳协会举行三十周年庆典,计划“六勇士”再度聚首。不过六人中的何志刚因远在意大利,未能出席。此时,当年唯一的后勤人员金坚来到现场弥补空缺,成为庆典当晚最温馨的一幕。

  言归正传,这边厢吕华国等人早已跃跃欲试。当天水温只有5℃,他们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也不管什么潮涨潮落。这在现在看来是非常冒险的举动。过去了,那就是壮举,万一出了意外,那就是悲剧。

  用吕华国的话说,“当时哪管得了这些,咕咚一声跳下去,一个劲地就往对岸游,我们游得先紧张,后轻松,结果6个人都成功了。”

  就像老天爷安排好似的,泳友陈敬广正巧带西班牙回温过年的亲友在江心屿游玩。看到横渡的场景,他便停了下来,等吕华国等人上岸时,他用当时最先进的相机拍下六勇士珍贵的合影。

  吕华国说,当时国内没有办法冲洗这款彩色相片胶卷,相片还是这位华侨带回西班牙冲洗后通过国际邮件寄回来的。

  如果说33年的春节横渡瓯江历史是一部纪录片,那么1983年的首次横渡就是一出“渡江侦察记”。此举开创了春节横渡瓯江的先河,为后续数十届、数百人的大规模横渡奠定了基础。

  “春渡”进行时

  影响力渐渐扩散,周边的人们也赶来“赴约”

  从1983年到2016年,春节横渡瓯江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达5394人次。如此大规模、有悠久历史的横渡活动,放眼国内也屈指可数。

  机缘巧合,“春渡”是与“春晚”一同成长的。

  1983年,央视首次推出春节联欢晚会。到如今,大年三十看春晚已成国人传统项目。

  同一年,温州六勇士横渡瓯江。到如今,正月初一横渡瓯江已经成为温州的品牌活动。

  那天之后,横渡壮举传播到了官方渠道,这一民间自发活动受到了市体委的表彰,也促使这批年轻人决心把这一活动延续下去。

  到了第二届,报名达到了28人,其中还有4位女同胞,但最终只有12人游到对岸。第三届便有24人安然渡过,其中黄健和潘桂芬成为首次成功横渡的女性。

  1986年,全市冬泳爱好者人数达到400人,形成第一个高峰。此后几年参加横渡人数基本保持在40人上下,有关部门单位积极配合,使之稳定下来,成了我市春节期间的一个固定项目。

  1990年,苍南县桥墩镇的洪来山带领4位泳友参加“春渡”,这项活动的影响力渐渐扩散开来,瑞安、乐清等地的冬泳爱好者也纷纷赶来“赴约”。

  当然,“春渡”也有过低谷。1993年那年天气异常寒冷,而且还下着雨,很多人因为怕冷而打起了退堂鼓,一部分人刚下水就因吃不消而马上爬上岸,最后只有13人顺利游完全程,其中市区只有4人,其余9人都是苍南桥墩分会的。当时,选手朱贵味游到江心屿时冷得连衣服都穿不上,泳友们急忙到江心寺向和尚借了一件夹棉的僧袍,端来了热茶,过了好一会儿,朱贵味才缓过劲来。

  此后的几年,由于政府部门的重视,“春渡”活动触底反弹,逐步走向巅峰。1998年,借助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东风,横渡队伍从人民广场开始游行到横渡码头,原市长钱兴中为出发鸣枪。

  2004年,横渡人数达到了破天荒的393人,创下历史记录。此后出于安全方面考虑,便一直在人数上有所控制。

  时间来到2016年,猴年正月初一上午10时许。在码头,数百位好汉跃跃欲试;在江中,数十条救生艇严阵以待;在两岸,上千观众拭目以待。随着发令枪响,284名冬泳健儿不畏严寒跃入瓯江,劈波斩浪……

  此时此刻,若回想起33年前那一幕——六勇士,一后援;无观众,无保障;瓯江水,浪打浪;无所惧,向前闯……那是怎样一种感叹!

  咱冬泳的人

  33年“春渡”史上,奇人奇事不计其数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盛赞冬泳健身:“如果一个人能够坚持十年冬泳活动,他将是意志坚强人行列的排头兵!”

  “咱,冬泳的人,就是不一样……”曾经有冬泳爱好者把那首脍炙人口的《咱当兵的人》做了一番改编,堪称神曲。

  冬泳的人,都是奇人。

  奇人高孔宝,从第一届“春渡”开始,一直坚持了32届,年年没有拉下,简直就是个奇迹。直到2015年,因为身体条件实在不允许(高血压)才无奈放弃。 “我曾经答应过人家要游50年的。”高孔宝为自己未能履行诺言颇感遗憾。虽然不能亲自披挂上阵,但他依然不舍“春渡情”,这两年一直退居幕后担任后勤。

  奇人何崇国,曾经因为车祸住院半年,出院后开始接触冬泳。他对冬泳的热爱旁人无法想象,他说自己这辈子有三件事情不会放弃:冬泳、事业、老婆。他和潘桂芬,因为冬泳相识、相恋、结婚,这段姐弟恋是冬泳协会的一段佳话。他们的儿子也是冬泳爱好者,组成了名副其实的“冬泳之家”。

  奇人吴增产,坚持冬泳40年,参加“春渡”20多次。他与儿子吴瓯杰、吴瓯声组成的“吴家军”,年年都是横渡的“急先锋”。

  奇人张幼节,他是“春渡”的发动机,每次下水前他都会带着大家伙高唱《冬泳之歌》:“像海燕搏击暴风雨,像蛟龙腾越千重浪,我们出没在冰涛雪浪中,不怕那地冻严寒……”

  奇人洪来山,苍南桥墩人。1990年开始,年年带着“桥墩团”参加“春渡”。1991年,他们花100元租了一辆小面包车开往市区,但是在鳌江抛锚了,无奈只好再花200元高价租车,就是为了能赶上“春渡”。

  ……

  在33年“春渡”历史上,奇人奇事不计其数。这些奇人如今大部分都已经退居幕后,担任后勤工作,为“春渡”保驾护航。担任今年横渡总指挥的市冬泳协会主席张克说:“以前横渡是一种兴趣,现在更多的是一份责任。”

  正是冬泳人的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让这项活动传承至今,历久弥新。

  2015年12月15日,“永车渡10号”缓缓靠上永嘉瓯北码头。经过了二十年的风雨兼程,瓯江边的安澜车渡最终停运。

  2016年猴年正月初一,江心码头星河广场,当主持人问“春渡”能坚持多少年时,众人齐声高呼:“100年!100年!100年!”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安澜车渡已成回忆,瓯江“春渡”永不止步。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拜尔口腔医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我们“we”App下载close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