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温州古城印记:“二十八宿井”今何在?

来源:温州网–温州商报作者:夏灵犀 金磊 蒋文广 摄2016-04-01 10:07:00
核心提示:近日,首批“温州古城记忆文化景观标识系统”工程近40处标志完工,“二十八宿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循着古井的足迹,能够一探当年温州市井生活的秘密。
查看评论

  温州网讯 对许多老温州人来说,关于水的童年记忆也许是一口幽深的古井,井里挂一个冰镇西瓜,尝一口冰爽清甜。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温州人绕井而居,对井依赖、敬畏。近日,首批“温州古城记忆文化景观标识系统”工程近40处标志完工,“二十八宿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循着古井的足迹,能够一探当年温州市井生活的秘密。

  传说,当年郭璞选址建温州城时即开凿这二十八口井,他按照天上二十八星宿相应位置而选择井的位置,在城旁选择地形,依山筑造水井,以求“天长地久,水源不断”之好兆头。“二十八宿井”距今已经有1600多年历史,是温州历史最直接的见证。

  市文广新局美丽水乡文化指导组组长陈刚表示,此工程展示的是温州“古城和水”的记忆,以此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彰显城市的文化品位。古宿井能够与古城门和风景山一起成为首批标志对象,足见其重要意义。

  昨天,记者从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了解到,经过多年考察,如今这28口井中有20来口已经确认位置,并且树立了标志,剩下的仍在考据中。如果市民对“二十八宿井”的位置等还有记忆的,可向他们提出宝贵的建议和线索。

   >>>专家答疑

  “二十八宿井”还剩几口?

  传说中的这28口井分布在市区何地?它们还能使用吗?保护情况如何?《温州古井》主编、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文保室副主任郑梯燕曾经参与温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昨天记者向她了解了古井变迁。

  记:这28口井现在都还在吗?

  郑:温州有很多“巷以井名”的情况,如铁井栏巷、横井巷、甜井巷等地都能找到。“二十八宿井”留存至今的只有十多口,而真正能发挥饮用、洗涤功能的,更是寥寥无几。有些被填埋,有些破损不堪,甚至考证不到原址了。相比而言,古城门是地标性建筑,能够确认名字和地址,但古井通常是百姓日常生活所用,考察比较困难。

  记:古井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郑:古井的消逝可以说是大趋势,也有很多原因。首先就是城市扩展,老人外迁,新迁入的居民对古井感情淡,保护意识不够。其次,自来水出现后市民用水变得方便,人们逐渐脱离了对井水的依赖,古井的功能性渐渐弱化。还有比如井边企业有污染,建楼房等建筑往地下挖掘时导致水脉被切断破坏,以致污染。此外,居民住宅、城区道路、公共设施、体育文娱设施、环卫设施以及城市美化等项目建设,也会引起古井的损毁或填封。因为井水越用越活,不用的话就渐渐臭了,水不好了更没人用,变成恶性循环。

  记:是否有给你留下印象较深刻的古井?

  郑:铁栏井是市区比较大也比较有名的,顾名思义就是这口井的井栏是以铁铸成的,“铁井栏”的巷名便是因这口井得来。传说福建那边修桥,屡造屡塌,后请仙人帮忙,仙人从铁栏井里抄近路到那边帮忙修好了桥。从这样的民间故事中,其实可以窥见旧时老百姓对井的崇拜。

  记:现在“二十八宿井”是否已经进行了保护?

  郑:以前人们对水井有依赖,所以自发保护。虽然现在功能性渐渐减弱,但它是一种载体,能够让子孙后代感受到原先的文化风貌。

  “二十八宿井”之中如铁栏井、县前头井、永宁坊井、八角井、三牌坊古井、华盖山炼丹井、横井、仙人井、白鹿庵古井等近10口井保存状况较好,各级政府已经将它们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二十八宿井都有啥来历

  1铁栏井

  坐落在今铁井栏巷内的七弄。井栏是以铁铸成,为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时所铸。到了南宋宁宗四年间,又在井里面铸成一个大圆铁井栏。清代咸丰年间,由于该井外面的一层铁栏生锈严重,当地居民动手在井的周围砌以15块弧形的青石,井口以九条青石圈成圆形,这样不仅加固了井栏,同时也给造型带来美观。

  2县前头古井

  位于县前头原市法院后面,今已废。原井身为石砌圆形,后经多次提高,在井的上层用砖块加砌成正方形状,边长约60厘米。

  3解井

  地处古城东门城内,即今康乐坊东头。由于城市道路拓建,现井面与路面相平。井口有一个铁盖,直径约50厘米,居民需要时将井盖开启后再使用。据悉,今日井状乃1495年间邑地道士潘玉英捐资重建。由于该井水源充沛、清甜可口,故当地居民俗称“龙眼井”。

  4双墙井

  坐落于今康乐坊第173弄内,为石头栏方井,因该井一半在墙内,一半在墙外,故群众习称“双墙井”。据说由于历史上该井的水质尤佳,清代时专门是供应给外国人家属饮用的。

  5简讼井

  位于今小简巷东面一一八医院的墙围外,因小简巷在宋代时曾称名“简讼坊”,故后来井便以此得名。为六角形的石块井栏,井身块石砌成呈圆形。水源来自海坛山脉,所以水源格外充沛。据当地居民反映,说井在早晨,有时候会冒出水烟来,且冬暖夏凉。

  6天宁寺古井

  地处一一八医院药厂的后面,现井栏为单粒青石,水质较好。历史上说井一直在原天宁寺的厨房内,专门供应寺内和尚饮用,井身也是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天宁寺兴建时所筑的。

  7永宁坊井

  坐落于旧城永宁巷内,宋代时永宁巷为“永宁坊”,故井袭其名。据明代府志记载,永宁坊原有二井,该井为其一,为六角形石板井栏。在井的东首山体摩崖上原有5座为青石雕成的小佛像,现大多破损。

  8八角井

  位于松台山脚、蝉街西端处,又称“八卦井”,与民间五行八卦有因。另因松台山上有一井名仙人井,说井地处山下,故俗称“山下井”。不过,该井栏实属八块青石砌成八角形状。井的外壁还镌刻着“白鹿衔花”及花鸟草虫等图案。

  9海坛山山下井

  坐落于今城区七枫巷东头,即温州第二中学电教室旁边的围墙下,一半遮隔,一半外露。井口为石板所筑,井水颇见清冽。七枫巷历史上曾名“问政坊”,故有“海坛山下源流远,问政坊内见清甜”之说。

  10三牌坊古井

  位于三牌坊西头,松台山北麓山脚。为六角形青石井栏,井身是用石头砌成,水深常年达5米左右,水源充沛,水质清甜可口。

  11桂井

  地处今桂井巷东头。石砌井身,砖砌圆形井栏。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该井因民间传说曾名“鬼井”。

  12屯前街古井

  原坐落于屯前街中段,井水也不错。后由于制皂厂废水污染,于1975年被填塞废址。

  13三港殿古井

  位于今百里西路172弄,三港殿即今百里路小学。井为六角形砖砌井栏,常年水深5米,井身圆形石砌,水质可口。

  14华盖山炼丹井

  地处县前头1号东首,即军分区后院的墙围外侧。炼丹井又作“容成井”,相传古时高僧容成子在华盖山修道炼丹时,就是饮用此井之水,故名。井栏为青石砌成的六角形状,井栏内砌刻着“容成太玉洞天”六个大字,相传出于书圣王羲之手笔。井旁栽有几百年历史的樟树,群众习称“炼丹树”。

  15奎壁井

  坐落在今县学前军分区里面,井身为石头所砌。奎壁井之名即以天上星座所应。据说该井还有一个俗名叫“双井缸”,旧时军分区为县学训导署,该井处在宅门外,一半是供应署内使用,一半供应百姓生活需要,故人称“双井缸”。因源出华盖山,所以水量很足。

  16八轮井

  位于瓦市殿巷,因井栏为八个轮廊而得名。八轮井原在河中,后架桥使用。据当地老人讲,这口井没有井栏,因过去当地忌语“井上砌栏,会招火灾”,所以历来就未曾建筑井栏,到了解放后才建成如今砖井栏,水质也得到了保护。

  17横井(天宿井)

  地处横井巷中段。为天上星座所应。据《永嘉县志》记载,横井巷的天宿井刻有“天宿”二字。先后在明、清、民国时期多次修筑。现井栏石六方,井身为圆筒形,井水深达6米。

  18仙人井

  坐落在松台山巅。据说,唐代时,宿觉大师曾在此山修道并一直饮用此水。坐化后,人们将此井定名为仙人井。圆形井栏为单块石所凿,井深为5米左右,水源从松台山岩所涌注,故水质比较理想。又因与山下八角井相对,称名“上井”。

  19义井

  即今谢池巷东头转弯处,故又称“谢池巷古井”。原井之处为谢灵运祠的石阶前,故水为祠内和居民同时使用。“文革”时被毁。后五马街道为保护文物,对井栏进行重修,但水源已断。

  20金沙井

  坐落于松台山东麓山脚,原解放电影院北面墙围外侧,为温州三大名泉之一。原井旁还建有一座凉亭,亭内石柱上还有一副楹联,叫作“井泛金沙,掬手尽清流白水;松添月色,举头即逼画催诗”。今已与井同废。

  21甜井

  位于今甜井巷中段,巷以井得名。该井为正方形,岩石井身。今水质已遭污染。

  22府署古井

  地处今东公廨巷中。所称府署,相当于现在地区行政公署机构,其遗址即今人民广场。据说在明代时,该井曾被填塞。后在清朝年间因重修府署大院时恢复重建而成。

  23道署古井

  温州于清末开始行政上归属瓯海道,其道署即今鹿城区府大院,古井原就在大院后面,现被废弃。

  24郭公山下岩石井

  位于郭公山下最胜寺内。井身有一半被大岩石遮盖,一半外露,泉水从岩隙里涌注出来,水清甘甜。原井背面有九座小佛像,现已佚失。

  25白鹿庵古井

  位于海坛山水门底。原在海坛山麓建有白鹿庵,井因此得名。历史上曾修建多次,目前水质可口。

  26积谷山下冽井

  该井处于积谷山下中山公园的春草池边,井底积淀流沙,泉水从流沙处盈盈而出。谢灵运任永嘉郡守时借此好井,在旁开凿春草池,建池上楼。清代时,此井曾凿石题写“冽泉”二字,故名冽井。但由于管理不善,“文革”时曾一度被填塞。后市政府为保护古迹,重新开掘,使该井重见天日。

  27应仙井

  坐落在今应道观巷40号,因传说唐代张无梦、宋代林灵素都曾在此修道,故视作仙井。井于1983年应道观拆建时填塞。

  28施水寮古井

  据历史记载,施水寮古井又名仙水龙井,是冰壶道观院中一口好井。后冰壶道观改成施水寮后,这口古井仍然保持完好。直至“文革”时期,温州电器器材厂建造厂房时才被填塞而废。

  一口古井一段回忆

  “曾经的铁井栏七弄已经变成了兴文里大厦,但是那口井一直都在。”提起著名的铁栏井,今年64岁的金翠阿姨觉得虽然城市在不断发展,但还是忘不了带着生活记忆的古井。

  金阿姨说,现在铁井栏的地名就和这口铁栏井有关,以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把这口井当作生活用水的来源之一。“我公公就在铁井栏这里开一家名叫搏林熟食摊的店,我嫁过来之后就一直生活在铁井栏,40多年里看着这口井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

  那时候,金翠和住在周围的街坊邻居最常相见的地方就是在铁栏井边,早晨大家伙都是端着一大盆衣服、裤子,一句“早啊,你也来洗衣服”,开启一天的生活。到了做饭时间,来井边洗菜洗米的人就多了起来,看看别人家今天做什么菜,有时候还能凑在一起坐一桌,几家人一起吃饭。

  “因为铁栏井的水冬暖夏凉,大家都喜欢用,夏天冰西瓜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开心。”金阿姨说,以前洗被单、床单的时候为了能有个宽敞的地方,还得特意早起去“占位置”,洗洗刷刷的声音和大家闲聊的话语,她到现在都忘不了。“一般铁栏井的水是拿来用的,吃的水都是去附近的炼丹井里打。”

  79岁的吴老伯也和金阿姨一样,家里吃的水来自炼丹井。吴老伯的父亲和爷爷就住在县前头,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去排队打水。“炼丹井那里有两口井,上面那口井里的水非常清甜,是用来吃的;下面那口是用来洗衣洗菜的,分得很清楚。”

  “听长辈们说,炼丹井又叫容成井,以前有个道士在华盖山上修道炼丹,喝的就是这个井里的水,旁边还有棵樟树,大家都叫它‘炼丹树’。”因为华盖山就在县前头旁边,吴老伯现在常常会去山上的步道逛一逛,和老友们聊聊天、下下棋,大家碰面的时候时常会提起炼丹井,怀念曾经的生活。

  无论是金阿姨还是吴老伯,在回忆自己与古井的故事时都提到,当时大家对于井水的保护非常重视,自发地监督用水者,如果看到井里有点不干净,都会第一时间清理。“当时的井水很甜,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个味道。如今看着这些古井,心里有很多感想,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古井,保护古井。”

扫描下载“我们”APP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拜尔口腔医院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