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警方数月处理170余起网络谣言

来源:中国江西网作者:2016-04-15 10:14:40

  4月14日,江西省公安厅召开“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新闻通气会,就近段时间一些造谣、传谣信息在微博、朋友圈中“满天飞”的情况进行通报,并披露了4起典型案例。

  对于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等谣言,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处置,但一些“伪科学”、“伪养生”的谣言,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均难以处理。警方希望,广大网民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近几个月中有4起典型案例

  “某某地方发生偷小孩事件”、“流感来了”等,这些被证实是网络谣言的信息,近期造成了公众的心理恐慌。我省公安机关依法连续查处了多起通过贴吧、微博、QQ群和微信群造谣传谣案件,从去年12月至今,共发现处理170余起网络造谣案件,依法处罚了吴某某、段某某、祝某某等9名恶意造谣传谣人员。

  这些处理的案件中,有4起较为典型。

   ●1月27日

  警方发现有网民在“百度贴吧”发布图文信息,扬言要烧毁赣州南康区一家具厂。经警方调查,网民段某某为赣州南康区家具厂工人,1月27日段某某从摩托车中导出原本用于洗涤衣物上机油的汽油后,为博取网民“眼球”,在网上散布要“烧毁南康区一家具厂”的谣言。警方依法给予段某某行政罚款200元的处罚。

   ●2月15日

  有网民在网上散布“一孕妇感染SB250病毒死亡,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被隔离,据悉孕妇是在市场买草鱼回家做酸菜鱼吃后发觉呕吐头晕送院。”的谣言信息。经警方调查,九江网民吴某某为戏谑取乐擅自将网上谣言信息事发地篡改,引发当地群众恐慌情绪。警方依法给予吴某某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

   ●2月21日

  婺源紫阳镇村民拉横幅围堵婺源景区并殴打景区工作人员。当地警方对该事件依法处置后,有网民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公安特警暴力执法,打伤数十人,血流成河”的谣言。经警方调查,网民祝某某承认意图煽动不明真相网民转发,给政府施加压力,以减轻公安机关对挑头闹事者的处罚。警方依法对祝某某行政罚款500元。

   ●4月2日

  有网民通过微信朋友圈中传播题为“南昌西站,出门需谨慎”的涉恐视频信息。经公安机关调查,网民刘某某为吸引网民“眼球”,擅自将外省武警联合反恐演习视频“移植”到我省,引发网民误解。鉴于该网民认错态度良好,能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工作,警方依法对其进行了教育训诫。

  常见网络谣言有三种易引发信任危机

  网络消息传播快,不少网民发现一则“爆炸性”消息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就急着转发评论,如何判断这些消息是真是假,从我省公安机关近期处置网上谣言的情况分析,目前较为常见的网络谣言有三种情况。

   ●谣言三种形式

  1通过捏造、篡改灾害信息、疫情信息,将其扩大化、妖魔化,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如:“九江SB250病毒”谣言。

  2通过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众安全事件信息,威胁社会安全稳定。如:扬言要烧毁赣州南康区一家具厂的谣言。

  3为达到自身目的,通过歪曲事实真相,意图引发网民“围观”,给政府机关制造舆论压力,增加其向政府机关“讨价还价”的筹码。如:婺源歪曲公安特警暴力执法的谣言。

   ●三种危害表现

  与此同时,网络谣言不仅损害国家形象,而且容易引发一系列涉及民生的信任危机,影响社会大局的稳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各类网络谣言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等特点,极易引发民众各种猜疑、谣传甚至恐慌,给社会公共秩序带来安全隐患。

  其次是扰乱民众判断,危害心理健康。面对有关自己切身利益的谣传,人们就更加轻信谣言,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造成社会从众等负面不良心态的蔓延。

  最后是扰乱社会舆论,破坏政府公信力。一些别有用心的网民在网上肆意歪曲事实真相、盲目指责政府行为,借机煽动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和诱发群众反社会的心理,极易损伤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动摇政府执政根基。

   “伪科学”“伪养生”扰乱公共秩序

  虽然法律对散播谣言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不少人的朋友圈、微博里经常会出现一些扰乱公共秩序等表面上看“情节较轻”的谣言,如:“吃素者一定能长寿”“不锈钢电水壶致癌”等。面对这些“伪科学”、“伪养生”谣言,相关部门表示管理起来确实有困难。

  以“不锈钢电水壶致癌”这则谣言为例,警方和质检部门都觉得“很头疼”。“比如不锈钢电水壶致癌,没有明确的厂家,也没有扰乱公共秩序。”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民警说,如果涉及了具体的商家,商家可以直接起诉造谣者,再由公安机关采集证据,但这则谣言,没有具体指向哪家企业,只是泛泛而谈,所以警方处理不了。

  而江西省省质监局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产品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即可,至于是否致癌,不属于质监部门的管理范围,质监部门也无法辟谣。

  网友应理智相关部门应及时辟谣

  这些“难治”的网络谣言,在没有辟谣前,网民应如何处理呢?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学教师葛洲认为,网民需要提高甄别能力,谣言往往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面对网络信息,有些人第一时间不是思考是否符合常理、是否真实可靠,而是关注这条信息是否夺人眼球、新奇古怪。也许转发的网民,有时并无恶意,但不假思索的手指一摁或鼠标一点,便轻易完成了一次传谣。其实,只要每个人在转发与评论一则消息或微信微博时,冷静思考,从常识和科学的角度,初判真伪,这些谣言将被“扼杀在襁褓中”。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发布政府及公共事务、突发事件信息,用正确的信息抵制谣言。

  江西省省公安厅提醒广大公民,谣言不仅止于智者,更应止于公民理性。在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谣言行为的同时,警方希望广大网民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增强自律意识、法律意识,规范网络言行,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清朗的网络环境。

本文转自:温州网

编辑: 林晶晶|责任编辑: 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