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老街串串巷弄 说一说蒲州街的那份古老和悠闲

来源:温州网作者:黄培量2016-07-14 11:02:48
核心提示:在温州有这么一条老街:它是温州五大老街区之一,且其长度、繁荣皆为五街之冠,自发形成的鱼市商贸文化曾一度享誉江浙沿海,这便是蒲州老街。

  温州网讯 去蒲州街的那天是一个夏日的周末,暑阳高照之下,人都懒散得喘着热气。既然是不适合远足的天气,于是乎拾起脑中的记忆,重走这条离家不远的老街。

  蒲州街很特别,在周边高楼丛中,剩得一长条的街巷,两旁新老混杂的建筑,显得杂乱。南边蒲州河水倒是清亮地波光荡漾,倒映着一段仅存的埠头。埠头旁一小溜的条石,这是当年埭坝上留下的唯一印记。河旁有葱郁的榕树、树荫下升腾着氤氲的烟云,庙宇的翼角依稀透出在枝丫之间,很期盼在空气中传来酬神的音腔,细耳聆听下那份委婉细腻的曲调,但戏台上空空如也,华丽的雕刻上积不少的灰尘,戏已经很久没上演。

  走在河埠头,我仿佛看到水中摇曳着那尖头的小船,装载着周边出产的瓯柑菱角、稻谷甘蔗、蒲草桑麻,频繁地往来,自然最大宗的还是在埠头卸下的那一筐筐海货。但一眨眼,水面只剩得那无人的孤舟。回到现实中,这一切繁华已如同烟云散去,尽管街上的门台依旧斑驳,老屋同样古老,但没有了商贾云集,辐辏往来的热闹。街上店铺里充斥着南腔北调,卖着的是大路货色,满街是喧嚣和嘈杂。也只有从偶然露出的剥落墙角,从碎得零落的地砖中体味历史的沧桑,老街蹒跚的背影已渐行渐远。

  蒲州街最初形成于唐代,杨府山前瓯江中出现一片沙洲,东西狭长,宛如长龙,在大潮时又没入江中,洲上长满蒲草,蒲州街上有地名龙首院,其名称反映了那时蒲州的地形特征。以后开始有人在这里落户,到宋代时慢慢形成街市。

  明清两代,这里依靠瓯江成为温州东部重要的商埠和鱼货集散地,一时之间商贾云集,街市繁华,街上有戴元丰、益盛、同泰、恒生堂、同昌等杂货、南货、糕点、医药等各类店铺。

  蒲州老街分成上埠、中埠和下埠三段,原指蒲州上埠叶氏宗祠始至下埠关圣庙止,东西走向,长2000余米,宽仅3、4米。上埠、中埠以五显庙为界,五显庙以西为上埠,已经在城市建设中基本拆除。五显庙至玄坛殿为中埠,是蒲州街现状风貌保存最好,也是文物最集中的一段。中埠以东为下埠。

  蒲州街还是温州城东主要的水产品集销市场,曾有三十余家鱼行在街上交易。为了保佑出海打渔平安归来,原住民还建造了二十多个庙宇,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不到十处的庙宇。

  蒲州街中埠一段南侧有天然河道,街中东西都长有数百年的榕树。当年街区内众多的水湫、塘埭、石板桥等经温州新城开发建设,被填埋或者改造。

  蒲州街名人辈出,历代有南宋词人卢祖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抗英民族英雄叶学程、国民党将领邱清泉、浙南游击纵队政委邱清华。

  叶学程故居

  叶学程,又名品金,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为当地名绅。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捐资筹组民团,设拳坛,造船只,置炮铳,带领蒲州人民抗击英国海盗商人对温州沿海村庄的抢掠;咸丰六年(1856)12月,英夷又乘艇侵扰蒲州。叶率众出击,沉敌船数艘,英夷溃退,又俘敌四人,尽杀之。蒲州一役,影响颇大。为此,清廷册封为四品同知。光绪二十年(1894)卒,葬杨府山。叶学程墓1997年列为龙湾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其故居位于蒲州街592号,现存木构门台和前厅明间,门台分心造用三柱,前用砖砌出台面,屋面两坡顶。从门台到前厅路面铺花岗岩条石甬路,规模相当宏大。前厅系抬梁穿斗混合式建筑,明间后部开屏门四扇。

  五显庙

  五显庙,坐落于蒲州街西端上埠地段,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主祀华光大帝,华光大帝名显德,另其兄显聪、显明、显正、显志四人,皆陕西人。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建。1994年重修,并在院内恢复被拆除的戏台。系三间两进合院式木构建筑,建筑面积约354平方米。门厅分心造,朝内上部有平綦天花。

  戏台原建于门厅外,与门厅隔街相望,解放后,供销社占用五显庙,戏台被拆除。院内两侧设厢房五间,墙壁上原有光绪年间的壁画木板。正殿结构独特,明间前出单间抱厦,柱头用雕花斜撑承双下昂。天花用八角藻井。前廊为船蓬轩,室内用双坡屋架,柱间为五架梁,上坐斗承三架梁,三架梁上再坐斗承假脊檩,天花上为草架。明间内额题:“大清乾隆乙卯年嘉平月旦重建”,次间后设屏门六扇。今庙内尚保留一清乾隆年间制作的珠簖,用玻璃珠串连制成,内置灯火,外挂珠幡,制作精细、结构复杂,是浙南地区非常少见的民俗文物。

  官厅巷民居抱厦

  官厅巷民居抱厦位于蒲州街官厅巷12号北侧,叶氏民居明间前部。民居南尚有一单间砖砌仿木构门台,小青砖砌垛,表面贴以磨砖对缝。

  官厅巷12号东侧原为书院。抱厦内部含藻井天花,四柱落地。四周枋上各有两组斗栱承藻井,原有美人靠坐凳现已拆毁。地面以方砖对缝平铺墁地。据村民相传,此抱厦(村民称御亭)为太平天国期间,某一娘娘逃难于此,故称官厅巷。

  邱清泉故居

  邱清泉(1902~1949),原名青钱,字雨庵,蒲州人。民国10年(1921),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次年就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3年(1924),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在校期间曾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和杨希闵、刘震寰叛变。后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从武昌赴南京,先任侍从室副官,后任第九军第三师少校营长,参加中原大战。23年(1934)7月,被派赴德国留学,先入工兵专门学校,后入柏林陆军大学。26年(1937)5月回国,任中央卫队教导总队参谋长。

  抗战开始后,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兰封战役、信阳战役、昆仑关大战、滇缅之战,升至第五集团军第五军军长。

  解放战争中率第五军开赴华中,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遭人民解放军沉重打击,37年(1948)10月,任第五军扩编的第兵团中将司令官。在淮海战役中兵团被全歼。著有《战教一集》、《战教二集》、《军队生活教育》、《建军丛论》等。

  故居原为七间一进木构建筑,系邱清泉上辈建造。现存明间,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用七柱,金柱间用双步梁。朝南为砖砌门台,尚保存完整。

  姜宅

  姜宅位于蒲州街中段偏西,街巷以南。名昌兴堂,院前门台两侧有雕刻精美的砖雕,堂中今尚保留“鸿案齐眉”匾额。姜宅坐南朝北,由门台、厢房、正屋组成三合院式院落。

  门台为砖砌仿木构内八字型建筑,清水砖砌门墩。门楣以上砖砌抹灰做出斗栱四组,筒瓦屋面,勾头滴水,脊上灰塑鸟兽、花草纹,脊头有脊饰。门台两侧由围墙连接,下部青砖砌,上部砖瓦砌漏窗。八字部位上部塑戏曲人物像。门台以南为天井,天井东、西为三间单层硬山顶木构厢房。厢房南端与围墙相接处上部做出防火墙。天井南为正屋。正屋面阔七间,单层硬山顶木构建筑。前带船篷轩廊,进深7柱12檩,中柱落地分心,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步梁带前廊后单步梁。梢间、尽间位置与厢房交接,廊轩伸至梢间。

  蒲州八字大埭

  蒲州八字大埭,位于蒲州街中段,原蒲州街南边枕水,北边为街市,大埭处于内河同瓯江的交汇处。这一水利设施建于明代以前,长约40余丈。明正德十六年(1521)被风潮破坏,推官程候修之。嘉靖三十四年(1555)、万历二年(1574)几度损坏,郡守杨宪重修而增高,继任郡守卫承芳加设卖茶庄等水湫九处。顺治十四年(1657)巡按王元曦加葺,康熙九年(1670)通判施王泽督修,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崔锡兴工督修。

  咸丰三年(1853)六月再次因风雨而决堤,巡按道庆廉谕里人叶学程等人择关帝庙东处筑大埭,二年后竣工,费金二万,用木千方,埭长三十七丈,阔五丈,木石结构,埭底南北两边打木桩,用以固土,间垒块石,块石上用木桩固定,再夯筑泥堤。叶学程等人又增建横河、汤家桥、旺增桥、黄屿、上江等四条备埭以杀水势。解放后,在埭上展宽道路,将埭面花岗岩石板起出铺于路侧,现仍可辨认,埭内河道也部分填塞建房,现保留一段石埭长约122米,埭上道路宽约10米。

  陈圣母庙

  又名太阴宫,建于清嘉庆年间。在蒲州街中埠地段,坐北朝南,系五间二进合院式传统建筑。主祀陈十四娘娘,福建古田人,相传去庐山学法,为民除害,人民为纪念她而建。解放后一段时间被用作食堂和粮食仓库。

  门厅为三柱分心造三山式悬山顶。明、稍间设板门,次间为照壁。门厅后戏台为单间歇山顶,平面尺寸已扩展,用五踩双下昂斗拱。厢房四间,上为覆斗天花。正厅前后廊,前廊船蓬轩,柱头为斗口跳斗拱,中间五架梁上坐斗承三架梁,再坐斗承脊檩。檐柱粗硕是该庙重要特征。

  诸葛大宗祠

  诸葛大宗祠,位于陈圣母庙东侧,坐北朝南。共三进,通进深达42米。前为三开间大门,用多层插拱支撑出檐,作法古老,保持了一定的明代风格。前厅三开间,三柱分心造,梁架形式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大量使用弯曲状的单步梁,檐口出两跳,仍存有部分明代做法。后进为五开间正堂,梁架粗壮,为1998年重建。

  诸葛大宗祠始建于宋皇祐元年(1049),是蒲州街记载始建年代最早的建筑。诸葛亮后裔于后唐长兴元年(903)由成都迁至浙江新安(今建德),16世孙诸葛玉,字良琯,皇祐年间进士,携子信阳、信隆、卜居蒲州,同年建宗祠,后蒲州诸葛氏人才辈出,宋代皇祐、绍兴、淳熙、绍定、咸淳共出了5位进士。宗祠历经各代重建维修,清咸丰三年风潮中正堂倒塌,不久重建,1965年再毁。清同治十一年(1872)宗祠曾数次风损而重修。

  诸葛宅

  诸葛宅位于蒲州街214号,由门台、正屋、院墙组成合院式建筑,坐北朝南。门台为仿木构砖门台,单开间,砖砌门框,青石作门楣三块,中部做成砖斗拱承屋檐,斗拱处有砖雕并饰漆。

  屋檐悬山顶,筒瓦屋面,并有兽纹勾头,滴水有两种,做三角形花纹饰和方形寿字纹。屋脊塑花,两端起翘,做成席草纹。正屋为七间一层结构,前廊做成卷篷顶,立面做成槅扇门,并雕有变形夔龙纹、博古纹。明间进深七柱十三檩,分心前后双步梁,前后双步梁带前廊,并有斜梁,中部有屏门,两侧开门。硬山顶屋面,青瓦带方形滴水。后院门台仿木构砖门,同前门台,体形较小。诸葛宅具有清晚期建筑风格。

  玄坦殿

  玄坦殿,明洪武九年(1376)始建,康熙二十五年(1686)重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建至今。祀财神赵公明。因敕封正一玄坛元帅,故称玄坛殿。

  系三间两进合院式木构建筑,总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单檐悬山顶,梁柱粗壮,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正殿、门厅尚存原貌,门厅用三柱,分心造,中柱置板门,柱头用双下昂。正殿檩上尚保留:“洪武丙辰(1376)原檀越主程鸿建造”;“康熙丙寅年(1686)孙嘉美等合捐重建”;“大清乾隆岁在乙卯(1795)嘉平月(十二月)谷旦重建”等题记。廊壁原有咸丰元年(1851)彩绘人物故事画屏。

  玄坛庙戏台与门厅隔街相对,歇山顶,八角攒尖式叠拱藻井,雕饰精致华丽,为我市现存戏台之冠。殿内还藏有清代珠灯,结构同五显庙珠簖有异曲同工之妙,制作精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985年列为温州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黄培量(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所长)

扫描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鲍苗苗|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拜尔口腔医院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