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13年收藏4000件宝贝 最久的有上亿年历史

浙江在线 2016-08-28 10:49:07
查看评论

  从厨师到收藏爱好者再到镇志编纂人,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却被他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32岁的章鸿耀是温州乐清南塘镇杨州村人,他在别人眼中有些不务正业,放弃好好的生意不做,整天跑到村里找老人闲聊。一双不大的眼睛睡意朦胧,略带腼腆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

  章鸿耀展示藏品

  13年4000多件藏品

  在乐清南塘镇杨州村一排新建的商品房里,几个工人站在临时搭建的站台上给墙面上漆。章鸿耀从四楼的窗户往外看了一眼,匆匆跑下楼,用废报纸贴在地下室的四扇大门上。

  大门背后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储藏室,珍藏着4000多件“宝贝”。

  “这块鲸骨化石有上亿年了,我刚拿到手的。”夕阳西下,章鸿耀来到东山码头拍摄日落。看到渔民网中的这块鲸骨化石,章鸿耀喜出望外,经过交流,渔民把鲸骨化石送给了他。这块鲸骨化石如今与三叶虫化石、鱼化石、海螺化石、贝壳化石、鹦鹉螺化石、青蟹化石和猫科动物的牙齿化石等装裱后一起摆放在展柜里。

  与这些化石摆放在一起的,还有300多枚古钱币,1700多张从民国到上世纪90年代的交通票,200多件抗战时期的红色文物等,琳琅满目的藏品让这个小屋充满了文化味。每一件作品下面都有一张小纸条,注明藏品的来历。

  清朝老票据

  回顾10多年的收藏之路,章鸿耀说收藏更多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1997年,12岁的章鸿耀在家门口的河边玩耍,捡到一枚印有“咸丰重宝”的钱币,懵懂的他只是觉得好玩,这枚钱币也一直收藏至今。而他有意识的收藏始于2003年。章鸿耀的父亲在温州市区开了一家三鲜面店,章鸿耀一直在店里帮忙。店的旁边是妙果寺古玩市场,一有空,章鸿耀就会到古玩市场走走看看。一些贵的东西他买不起,就专门捡便宜又富有温州地域特色的收藏品。

  2010年,一枚核桃雕刻的鉴真东渡挂件深深吸引了章鸿耀,他走上前一问价格,要1200元。章鸿耀舍不得买,也买不起,因为那时候他一个月的零花钱只有600元。接下来几天,他每天都到店里看,跟老板砍价。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里常常浮现核桃雕作品。父亲知道后骂儿子不懂事,不务正业。一个星期后,老板被章鸿耀的执着感动,以800元的价格成交。2015年经过专家鉴定,这是野生核桃雕,创作于清朝中晚期,在市面上极为少见。

  在章鸿耀的收藏室里,有一张温州地区目前为止发现的第一张官方竹林买卖地契。这张地契距今199年,详细记录嘉庆年官方间山林买卖情况,还盖有三个官方印章。“一位泰顺老人卖到温州古玩市场,再转手卖给了我。”章鸿耀8年共收藏了16张温州的地契,从清朝到上世纪80年代,其中包括南塘镇民国时期最早的地契。

  章鸿耀收藏的地契

  章鸿耀在收藏界的资历很浅,甚至算无名小卒,但他的收藏却很有特色,藏品以温州本土的为主。温州古钱币市场创始人、知名收藏家陈一波先生对章鸿耀的收藏之路颇为欣赏,他说从章鸿耀的藏品和经验看,已经达到60多岁收藏家的水平。

  章鸿耀在收藏方面有个习惯,不打听藏品价格,也不卖藏品。“4000多件藏品没卖掉一件,舍不得卖,以后也不会卖。”章鸿耀有个愿望,希望有个可以展览的地方,把所有的藏品都展示出来,和大家交流。

  1700张温州交通票

  值得一说的是,章鸿耀的收藏都偏冷门,尤其是在他的藏品中,有1700件温州地区的交通票,及200多件交通老照片和交通历史纪念币等。时间跨度从民国后期到上世纪90年代,记录着温州交通从水路到陆路的交通变迁和变革。

  2008年下半年,章鸿耀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冷门藏品,其中交通票就是他的首选,但在市场上要想找到交通票已经很难。一开始,他是零星收集,直到2010年下半年,他跟一个摆地摊的老人聊天时,无意中了解到老人收集了很多废纸张,其中包括交通车票。

  当天,章鸿耀跟着老人来到他住处,两麻袋的废纸张被压在床底下尘土飞扬。章鸿耀仔细一看,一张张发黄的报销单上,就有交通票。

  “交通票常年不见阳光,上面都是灰尘,清理工作很辛苦。”章鸿耀需要用镊子把交通票从发票上取出来,整理多了,右手手臂皮肤过敏出现很多小红点,尤其是右手手掌,整片通红,奇痒无比。

  经过1个多月整理,章鸿耀惊喜地发现,1700多张交通票非常全面,交通票版本很多,有手写的、毛笔、印刷和盖章的,时间跨度也很长,详细记录了温州交通的发展历史,而一些老照片还记录了很多交通变迁的历史时刻。其中,拍摄于1956年的一张黑白照片,记录温州公交成立时的剪彩场景;温州到瑞安双层“卫星”号客车,这也是温州首辆客车;各个年代大量温州公交老站牌的照片;甚至清江渡口最早从3分到5分的船票。

  “《温州一家人》电视剧其中一集有播放,80年代从温州坐车到江苏车票2元。其实这是错的,按照交通票的面值显示,票价应该是15元以上。”在1700多张交通票中,1985年的交通票面上记录着从温州到杭州,票价15元。章鸿耀说,从温州到苏州的车程要远于杭州的车程,票价应该高于15元,而电视剧中的票价2元,显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这应该是失误了。”

  “乐清最早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轮船,票价只要1分、2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乐清的交通以水路为主,从清江到虹桥再到乐成,都是坐船过去的。”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乐清的交通工具开始水路陆路并进,不过,路上交通工具是三轮拖拉机,之后才有了汽车。

  “十几个人挤坐在一起,拖拉机常常爬坡到龙泽岭时车头上翘,然后大家下车走一段下坡路,再坐拖拉机。”章鸿耀说,这也成为长辈们美好的回忆。

  红色收藏见证历史

  最近,章鸿耀把南塘镇的红色革命资料整理完好提供给镇政府。这些资料将放在镇老年活动中心3楼的文化礼堂,作为红色革命历史的主要内容展出。

  在章鸿耀收藏室的右手边一个展柜里,密密麻麻摆放着红色革命的文物,武器有手榴弹、地雷、子弹和枪支,还有共产党用过的煤油灯、药品和大量的革命书籍、日军侵华留下的老照片,以及各种纪念章等。

  2010年,章鸿耀在收藏过程中特意收藏了南塘镇的红色革命资料,6年共收藏了200多件红色文物,见证了南塘这片土地曾经历的枪林弹雨和星星之火。

  “其中五六十件红色文物是我从亲戚那里拿过来的,其他的都是在走访中别人送给我的,他们的后代对红色文物不感兴趣。”章鸿耀介绍,其中不少文物都遭到不同程度损坏,还好抢救及时,一些红色文物都能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

  章鸿耀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份文件。这份文件是温州地区老百姓卖房给共产党买武器的收条。“这份资料是永嘉人卖房抗日的见证,也是日本侵华的证据。”章鸿耀说,8年前他去一位永嘉老人那里收集古玩时购买的。这张收条还是老人在大火中抢救出的,成为不可多得的抗日实物。

  这些年章鸿耀一有时间就跑到还健在的老革命家里,或找烈士家属,跟他们拉家常,了解战争年代的故事。在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记满了10多万字。

  “南塘镇18个村我都跑遍了,每一次记录我都会要求老同志在我的记录里签字。”章鸿耀说,“老革命回忆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都是饱含泪水,我也一次次被打动。”这些年跟老革命打交道,章鸿耀的心灵一次次被洗礼。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塘镇的红色历史,章鸿耀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把25份红色资料无偿捐给南塘镇革命烈士纪念馆。“这些资料确实弥足珍贵,我无偿捐献也是想让更多的人参观纪念馆时,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抗战历史。”接下来等镇里的文化礼堂落成,如有需要,章鸿耀还会捐出一部分红色文物。

  50万字编写南塘镇志

  对于青年人而言,二十五六岁的黄金年龄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太多的选择。而章鸿耀在26岁时有了一个想法,要编写南塘镇志。

  这个大胆的想法来源于一次在朋友家里看到的一本书。“我翻看温州的文史,里面有很多关于乐清的历史文化,甚至很多篇幅涉及到乐成虹桥柳市等镇,唯独没有提到南塘镇的历史。”章鸿耀很惊讶,作为南塘人,应该要让更多人知道南塘的历史文化。

  可是,章鸿耀调查中才发现,很多内容都是一片空白,需要从零开始了解。“那就沉下心来慢慢查,慢慢写。”章鸿耀给自己一个规划,南塘镇18个村,他就拿着照相机挨个村走过来,做好详细的记录。

  “18个村每间古建筑,我都走过,也都拍了照,一些被拆迁或是被损毁的古建筑,现在只有在图片里才能看到了。”章鸿耀对南塘镇这些年的变化了然于胸,看着一些建筑在变迁中消逝,他有着深深的无奈,看着家乡的喜人变化,他又有着由衷的开心。

  6年里,每个村跑了多少遍他早已不记得,只有3本厚厚的笔记本里,记录着他的双脚丈量过家乡的山山水水。“其他内容我写得差不多了,就差一个开头,关于南塘镇的起源,只有简单的历史记录,但没有更多的内容,我还在调查中,不过已经有了眉目。”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章鸿耀在南塘镇金中桓的帮助下,从2010年开始着手调查南塘镇的历史,其中包括政治、经济、人文、名人、古建筑等,已经写了50多万字,拍了1000多张图片。

  “今年,南塘镇政府了解到我正在编写镇志,下发了一个文件,我正式成为镇志编辑员。”对于这个职位,章鸿耀开心得像个孩子,有了这个证明后,他到各村了解情况也方便多了。

  从收藏到编写镇志,章鸿耀浑身充满了激情,他用双脚丈量家乡的山水,用笔尖记录家乡的美好,用镜头定格时代的变迁。“从最初有人说我脑子有问题饭吃了没事干,到现在很多人都上门把一些文物免费送给我,让我保管和展出,大家对我的态度的转变,也让我更有信心坚持下去。”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