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信诈骗“无处藏身”成为常态

人民网-观点频道 2016-08-29 17:11:34
查看评论

  记者28日从公安部门获悉,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山东临沂徐玉玉被骗猝死案中,最后一名在逃的公安部A级通缉令嫌疑人郑贤聪向警方自首,目前该案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8月28日中国网)

  当今社会电信诈骗案频发,开学在即,罪恶的诈骗电话把“魔抓”伸向经世不多的大学生,让正值花季的生命受到严重“摧残”,甚至“凋萎”在花骨朵阶段,极大的刺痛了公众神经。山东省临沂市准大一新生徐玉玉,被骗走9900元学费,在报警回家的路上,突然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8月23日,临沂市即将进入大二的学生宋振宁也在遭遇电信诈骗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可见,电信诈骗无处不在,让电信诈骗“无处藏身”成为常态势在必行!

  落实用户实名制,整顿电信“市场”。诈骗电话多为“170、171”开头号码,这两个号段难跟踪、难打击、难治愈,成为诈骗分子的“便利工具”。一方面,实体运营商要严格落实电话用户实名制。实体运营商要意识电信诈骗、骚扰电话给社会带来的恶劣影响,切实落实用户实名制,使社会“电信市场”稳步前进,让电信诈骗分子“无处可藏”。另一方面,对虚拟运营商进行监管。部分虚拟运营商在营销中重市场轻审核,违规开卡,实体运营商对虚拟运营商的违规行为鲜有过问,导致监管缺失、诈骗分子猖獗,虚拟运营商要通过人脸识别、联网审核身份证等方式查堵漏洞,保证其经手电话卡实名制。

  提高公众防骗意识,降低“被骗”几率。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提高公众防骗意识、降低群众被骗几率迫在眉睫。首先,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入社区、入村活动。通过设立法律咨询台,制作宣传展板,发放防骗宣传单等形式让群众了解电信诈骗。其次,通过传单、网络、电视等形式向群众介绍电信诈骗的特点、防骗方法,提醒广大群众接到陌生人以各种名义要求转账、汇款的短信或电话。最后,不要轻易将个人资料、卡号、存款密码等信息告知他人,要多和家人、朋友沟通商议或及时报警,防止上当受骗。

  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减少“行骗”机会。一方面,建立社会群众监督制度、搭建群众举报、投诉平台,对举报人信息保密的同时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公开举报电话、开设网络举报专线等方式发动大众力量,大家齐上阵,让电信诈骗“无处藏身”。另一方面,设立专门电信市场督查小组,开展督查落实专项行动,不定期抽查,真督实查、违者必究、敢于碰硬,真正让“诈骗市场”一去不复返,营造“干净、诚信”的电信市场氛围。

  电信诈骗“市场”犹如“老鼠过街”,让人痛恶,面对“严峻”的电信诈骗形势,大众齐动员一致“打诈”尤为重要。“只要人人奉献一点力,社会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让电信诈骗“无处藏身”成为常态!

(责编:王倩、文松辉)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温网编辑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