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1+7”道路综合整治 让道路有颜值更有品质

温州网–温州日报 笑银 2016-09-09 07:15:00
随着市区道路整治工作的推进,整修一新的瓯海大道不仅大大提升行车的舒适度,还拥有较高的颜值。
查看评论
市区汤家桥路南入口中间绿化带经过重新设置,增强了立体感和视觉美观。 赵用 摄
瓯海大道进入扫尾阶段。 苏巧将 摄
府东路改造后效果图。
新城大道整治施工现场。 刘伟 摄
惠民路北段围墙处街景改造后效果图。

  编者按: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力实施“三个城市”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了系列“三年行动计划”,以细的要求部署城市工作,以实的举措推动城市发展。今起推出“三年计划看行动”系列报道,将围绕市委提出的“三个城市”定位,对温州未来三年城市建设中的城中村改造,道路综合整治,“5+2”亮点区块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城市有机更新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报道,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为合力建设东南沿海中心城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温州网讯 新铺装的沥青路面平整宽阔,路沿的绿化隔离带、自然景观已基本布置完毕,经清洗改造后的沿线建筑立面更为清爽靓丽……随着市区道路整治工作的推进,瓯海大道于本月15日全线完成整治提升工作,整修一新的瓯海大道不仅大大提升行车的舒适度,还拥有较高的颜值。

  据介绍,同期完工的还有汤家桥南路。目前市区新城大道、府东路、车站大道已进场施工,惠民路、江滨路正在开展施工招标工作,滨海大道即将启动施工招标程序,这6条城市道路预计年底前完成整治。

  知路识城。每一座城的特色和风采,总能从其道路上找出一二。然而,过去一段时间,我市不少市区主次道路、街巷存在路面不平、景观不美、环境不洁、管理不严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根据温州市区城市道路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18年完成31条主要道路、16条商业街及历史文化街巷整治提升。今年,重点实施瓯海大道和七条主干道“1+7”道路的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序化、洁化、亮化、彩化、美化”目标。

  市道路整治办介绍,此次道路整治范围较广,不仅包括道路红线范围内的路面修复,还涵盖道路风貌相关区域的景观绿化、沿线建筑、附属设施、夜景亮化,以及架空管线“上改下”等多个方面的提升改造,是整个道路区域形象的全面升级和美化。

  例如,作为市区唯一高架路,而且又是东西走向的主干道,瓯海大道承载着更多的城市交通功能。此次整治从多方面入手,以主行车道为重点,通过优化交通组织、进行路面改造提升,完善标志标线来提升道路安全、通行能力;同时按照“立体、通透、有型”的标准,对现有绿化修剪补植,增加彩化和立体绿化,并对沿线建筑立面清洗改造等。

  对于其他7条城市道路,也将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改建更适合区块发展和人性化的道路,并在景观上融入地域文化特色,让每一条路,皆是风景。像汤家桥南路南段以三垟湿地为背景,着重打造生活性道路的环境氛围,北段以温州新城的建设为背景,展示现代化的城市街道风貌;府东路在序化、美化道路的同时,注重周边场所的特征,体现府东路特有的文化特质;滨海大道则以生态为轴线,打造一条自然生态的绿色长廊,使成为展示龙湾区和经开区标志性的生态窗口等。

  行动者说>>>

  工作精细化到每个小时

  郑建敏,温州城投集团市政工程开发建设公司路面分公司经理,今年“1+7”道路综合整治中瓯海大道和汤家桥南路两条重要交通主干道的路面沥青作业负责人。

  在工地见到他时,郑建敏正在工地来回巡查,“我的工作就是负责路面沥青铺装,协调与基础管线交叉施工各方的关系,制定施工计划,检查工程质量,每天项目部、两个工地来回跑,最多一天要跑10多趟。”郑建敏边说边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身上的反光背心也早已湿透。

  从今年3月底瓯海大道整治提升工程启动以来,每天一晨会每周一例会成了郑建敏雷打不动的日常工作内容。“为了能够更加顺利地推进工程,争取当天问题当天解决,一般早上6点我会先到工地现场查看一番,以便发现问题可在上午8点半的晨会上提出并设法解决。”郑建敏说。

  自6月份瓯海大道主道隧道开通以后,为不影响白天道路通行,瓯海大道路面沥青施工时间也从白天的半封闭施工调整为夜间施工,而这也进一步加大施工难度。作为项目负责人,郑建敏每天晚上9点半进场前都要提前做好人员队伍安排、机械设备进退场、垃圾清运、算准沥青路面降温开放时间等各项工作,并将工作安排精细化到每个小时。

  “等到晚上11点后,一切安排就绪,夜间施工正常进行后我才会回家。”郑建敏自己打趣道,“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候想和读小学的女儿说上几句话都难,好怕女儿忘了我。”

  从2002年从事市政路面工作至今,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多年的从业经验让郑建敏对工程选材、设备施工工艺等环节上要求更为严苛。考虑到瓯海大道是东西高架主干道,车流量密集车速较快,采用了耐久性和安全性更强的玄武岩星型SBS改性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马蹄脂碎石),路面动稳定度达到了机场道面的标准,而这也是温州城市道路上首次采用该种结构。汤家桥南路由于周边住宅区较多,非机动车及人流量较大,则选择了降噪效果更好的玄武岩密实型级配橡胶沥青路面结构。

  “不同的沥青材料,在施工工艺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像橡胶沥青施工时特别粘稠,和易性差,在运输摊铺和碾压过程中都要有更精细化的要求,而这也是对我们施工人员技术的一大考验。”每次提及在一线施工的工人,郑建敏总是流露出深厚的团队情谊,虽说夏日的晴热天是摊铺沥青的最好时间,可是在太阳的暴晒下,正在施工的沥青路面温度往往会高达160摄氏度以上,简直像在蒸笼里施工一样。

  “有时候看他们太辛苦了,真想老天来一场大雨,那样就可以让工人喘口气,可是停工了,又怕工程进度赶不上,让人心里非常纠结。”郑建敏坦言道。

  行动者说>>>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吴策,市住建委建筑节能与科技设计处副处长,也是市道路综合整治办的相关负责人,今年承担了瓯海大道、汤家桥南路、新城大道等市区8条道路的综合整治牵头工作,投资大,工期紧,各个都是硬战。因此,“5+2”,“白加黑”已经成为工作常态,有时甚至加班到凌晨,就连他自己也记不得什么时候拥有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假期。

  “道路整治为了提升城市环境和形象,但实施过程对居民的生活和交通出行影响较大,因此能早一天完工也是好的,平时加点班根本不算什么。”吴策坦言道。

  3月29日瓯海大道整治提升工作正式启动,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吴策变得更忙了,白天除了各类协调会,还要审查设计和施工方案,去施工现场督查指导,有时候会议连续不断都顾不上吃饭。而他的办公室也变成了“专家门诊室”,业主、施工、设计等单位遇到各类疑难问题,第一个找的便是他。

  “白天工作基本都排得满当当的,只好利用晚上时间处理公文,安排整治任务等,经常这样也都习惯了,”吴策告诉记者,其实道路整治阶段辛苦的不止他一个,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后期施工监管,很多单位部门参与,大家都是加班加点。正是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瓯海大道第一个样板段龙江路交叉口提早了20天揭开整治面纱,在大量雨天的不利影响下,高架主道还能按时开放,这也让他很欣慰。

  “能不能再快一点,更好一点”,是吴策的口头禅,从整治初期一直延续至今。吴策作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同济大学的研究生毕业,本身专业技术过硬的同时,又具备工程师的严谨态度。

  一次,对于高架排水系统的方案,设计师正准备以规范图集为依据出施工图,他看到后凭着多年的工程经验当场否决,要求以更高标准重新设计,并且一直修改了5、6稿,直到满意为止。事实证明了他的判断是对的,原来的方案只考虑功能性,对于桥体本身的美观考虑不足,密密麻麻的角钢连接件将造成新的视觉污染。

  同时,他对造价的把关十分严格。同样是高架排水工程,小到一颗膨胀螺丝的价格也认真比对,也正是这份严谨,看出了许多编标中不合理的价格并予以修正,节约了好几百万元的财政资金。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