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鱼类图谱》近日出版 探秘楠溪江鱼世界

温州网–温州日报 王民悦 2016-09-28 06:48:00
间下鱵、多鳞鱚、白缘公式……不要说很多人没见过这些鱼类,就连名字看着也很是生僻。
查看评论

  清清楠溪江,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叶新仁摄

  温州网讯 间下鱵、多鳞鱚、白缘公式……不要说很多人没见过这些鱼类,就连名字看着也很是生僻。不过,它们就生活在楠溪江里,还有只在《浙江动物志》里记载的花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花鳗鲡,被列入中国红皮书易危动物的香鱼和属中国稀有种类的神农吻虾虎鱼……

  日前,由永嘉县委农办(农业局)牵头,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参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主编的《楠溪江鱼类图谱》,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图谱系我省首部县级流域的鱼类“家底”,共收录楠溪江鱼类95种,隶属14目35科82属。书中系统展示了每种鱼类的原色图谱,其中大多数为活体照片,并简单介绍各鱼类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等。

  上海海洋大学钟俊生教授评价称,近年来全国各地对水生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日益重视,但以各大院校及科研机构为主体开展的基础性调查为多,以县级基层一线渔业工作者为主开展渔业资源调查的甚为罕见,出版县级流域的鱼类图谱在全国也屈指可数。本图谱的面世,有助于推动科普环保教育,也可为渔业部门提供工具,为科研部门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稀有鱼、特种鱼、美人鱼……

  楠溪江水世界充满奇妙

  “起初只是参与省里的课题调查,并没想到要做鱼类图谱,后来看到素材丰富,在几位专家的建议下,对楠溪江鱼类做了次大盘点。”

  《楠溪江鱼类图谱》主要负责人、县委农办(农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志俭告诉记者,楠溪江是瓯江下游最大的支流,干流大楠溪长135.5公里,还有数十条支流呈树状分布,中上游为溪涧型地貌,下游为感潮河段,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蕴藏着丰富的水生生物。书中收录的95种鱼类,按Nelson(2006)版《Fishes of the Word》分类,种名参照伍汉霖《拉汉世界鱼类系统名典》。其中,鲤形目36种,鲤科31种为最主要种,分布在纯淡水水域;鲈形目36种,虾虎鱼科15种,多数位于河口水域,部分为溯河的海洋鱼类。

  这些鱼类中,陈志俭觉得最珍贵的当属日本瓢鳍虾虎鱼,渔民只捕到一条。它的头略呈方形,口大眼小,左右腹鳍能愈合成吸盘在急流的岩石上交替爬行。这种鱼以藻类为食,对水质要求非常高。

  还有花鲆。花鲆的两眼在身体左侧(少数在右侧),有眼一侧的身体呈褐色,散有小黑点,无眼侧是白色,是条双面鱼。因为在其他地方都没发现过,所以特别稀罕,受到了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鱼类专家的特别关注。

  另外还有很多天赋异禀的“特种鱼”。比如楠溪江鱼类中唯一的外来物种食蚊鱼,原产美洲,1924年引入中国,适应性极强。因为没有胃,消化道较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可谓是狼吞虎咽。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是强悍的灭蚊高手。再有“能力者”乌鳢,一般鱼类只能吸进溶解在水里的氧,而它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离水生活可达3天之久,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它的胃口极大,一条0.5公斤体重的可一口气吞下二三两重的鲤鱼,有时连自己的同类也不放过。

  除了这些水中实力派,还有以颜值取胜的“美人鱼”。如陈志俭颇为推崇的小鰁,它的各鳍带有鲜艳的橘黄色,体侧下方则像一条绚丽的彩虹,斑斓夺目。还有动物学家王以康1935年首次在楠溪江发现并命名的温州光唇鱼,它的身上有6条斑马纹,很是漂亮。

  陈志俭介绍道,楠溪江很多个体小的原生鱼虽没有经济价值,但可用来观赏,像薄鳅、马口鱼、雀斑吻虾虎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拍了上千张照片,还要一一比对求证……

   楠溪江鱼类图谱暗藏门道

  陈志俭办公室的地板上,放着一个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鱼缸,下面铺了一层鹅卵石,《楠溪江鱼类图谱》里的鱼类照片,基本都在这里完成,其中少数是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副研究员陈骁所摄,大部分为陈志俭作品。

  “我和摄影结缘就是为了拍鱼,镜头下也永远只有鱼类。”

  为了拍出最理想的效果,陈志俭用了几百条鱼,拍了上千张照片。有时为了拍好那一条,就得花去好多天。

  “有些鱼很害羞,贴着鱼缸底部一呆就是好久,还有些很调皮,游来游去停不下。”

  陈志俭告诉记者,要呈现鱼类的整体形态,就需要借助毛笔或筷子。适当的碰触会让它们相对“静止”在鱼缸中央,且鳍条舒展,各部位清晰可见。不过,遇到冷漠的鱼,不管怎么“撩拨”,它都无动于衷。

  现年50岁的陈志俭是乌牛人,小时候家挨着溪水,那时候他最爱看身怀绝技的捕鱼达人,或单手抓,或刺网捞,将小鱼儿“一网打尽”。他虽然技术不好,从来没抓到鱼,但他也毫不在意。“那时带鱼、黄鱼很多,几分钱一斤,家里一买就是100斤,腌起来吃。”

  高中毕业后,陈志俭报考浙江水产学院捕捞专业(现为浙江海洋大学),他说“倒不是有多少兴趣,而是潜意识里觉得与自己有关系”。

  四年里,从鱼类学、渔具力学到航海技术……陈志俭都熟记于心。

  而让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大三实习的那次“壮举”——狂吐一个月。

  “当时19个人出海,在船上呆了两个月,因为晕船,和睡下铺的兄弟轮流吐,上个月同学会30周年,还在津津乐道!”

  毕业后,陈志俭被分配到平阳,到上世纪90年代初调回永嘉后,一直负责水产、渔政工作。多年的基层管理,深入一线的资源调查经验,让他成为楠溪江渔业工作中的佼佼者。

  特别是在2007年-2014年的实际调研中,陈志俭随同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周志明、温州医科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艾为明等人,对楠溪江流域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楠溪江鱼类图谱》正是在此基础上编著而成。

  书中的95种鱼类,有他们自己下河捉到的,也有从菜市场购得,更多的则是委托渔民。

  “我们会提前约好时间,让他们夜里抓鱼,隔天上午再把鱼取走拍照。当然,他们也很热心,很支持取样工作,看到少见的鱼种,总会及时相告”。

  在纂书过程中,唯一让陈志俭头疼的是那些个头非常小,却又长得极其相似的鱼。比如虾虎鱼,体长都只有五六厘米,它们的体形,包括背鳍、尾鳍都非常相像。这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仔细观察,还要把照片发给国内专家来认定,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如今,我省首部县级流域的鱼类家谱终于付梓出版,陈志俭颇有感触:“之前有专家询问楠溪江的鱼类情况,我们只能根据渔民的反馈来估计种类。现在,相关的数据就比较准确,从分布情况到经济价值等都可知晓。”

  香鱼、黄尾鲴、光泽黄颡鱼……

  楠溪江少见鱼种渐渐多了起来

  在调查渔业资源的过程中,陈志俭发现很多少见的鱼种近几年多了起来,如黄尾鲴、光泽黄颡鱼等。

  特别是去年3月,有渔民在沙头水库附近捕鱼时,发现已消失近7年的香鱼自然繁殖种群在水库下游重新出现。经比对,这些香鱼并不是增殖投放的香鱼,个体也比往年的要小。

  “之所以能确定是自然繁殖种群,是因为人工增殖放流香鱼的鱼苗要等到每年四月,所以三月份发现的,可以断定是往年放流的成年香鱼自然产卵繁育的种群。”

  据陈志俭介绍,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水产渔业专家首次在辽宁碧流河水库发现无洄游条件下的香鱼,便称为“陆封型”香鱼,即香鱼在被人为掐断洄游通道的前提下,为适应环境,改变洄游习性,在封闭的环境里繁衍。如今,能否确定“陆封型”香鱼在沙头水库安居,还有待时间验证,如果有,则是绝对利好的事情——再也不用担心野生香鱼绝种。

  香鱼,是楠溪江一种奇特、名贵的淡水鱼,早在明朝《万历温州府志》中就有记载:“永嘉香鱼长三四寸,味极佳,无腥,生清流,唯十月时有。”它的背脊上有一条香脂,会散发出如哈密瓜香甜般的气味。烘培后的香鱼干香味浓郁独特,是有名的楠溪江特产。

  “香鱼喜欢栖息在清澈干净的溪流里,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目前国内其他地方几乎绝迹,这是楠溪江良好生态环境的体现。”

  陈志俭告诉记者,由于非法捕捞,非法采砂,以及拦河坝工程的影响,使得香鱼等珍稀种群一度濒临灭绝。为此,永嘉县政府陆续出台了有关楠溪江渔业资源保护的实施方案,对渔业承包范围、期限和责任做出明确规定,如第三轮楠溪江“分段包江”已于2013年启动,承包期限定为五

  年,由相关镇政府共同落实。另外,从2001年开始,坚持每年向楠溪江增殖放流包括香鱼在内的多种淡水鱼种,近四年来,更是每年投入2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楠溪江增殖放流,并规定沙头镇潮际码头以上楠溪江水域实施禁渔制度——每年4月1日至5月15日为禁渔期;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禁捕香鱼,由渔政人员24小时巡逻监管。

  在各方努力下,楠溪江鱼类资源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去年,香鱼捕捞量约达10吨,创历史新高,种群资源已基本恢复。

  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周志明表示,这与楠溪江幽静的环境,清澈的水质和良好的渔业资源保护状况息息相关,“接下来,我们还将同其他县(市、区)有关部门开展鱼类资源调查,摸清温州的鱼类家底。这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指导老百姓科学放生具有重要意义。”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李思思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