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首届时评挑战赛】老问题新花招!如何为电信诈骗“刮骨疗毒”?

温州网 2016-10-08 16:16:11
眼下,为电信诈骗进行 “刮骨疗毒”的方子有了,希望落实能跟上“现代治理”之需。
查看评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财富的同时,也吸引了犯罪分子对公民个人信息虎视眈眈。近来,电信诈骗案频发,如“徐玉玉”事件、“清华教授诈骗”事件,电信诈骗花样翻新,防不胜防,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令人咋舌。提起电信诈骗,人们总是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唯“啖其肉、吮其血”而后快!

  在以人为本、法制健全的今天,为什么还有人胆敢以身试法?逝去的生命已无法挽回,但一次次惨痛的教训理应唤起全社会保护个人信息的共识和积极行动。如何避免更多人陷入电信诈骗骗局甚至终以生命为代价的悲剧,需厘清社会各方责任,既需要通信部门的高度重视,自觉严格执行电话用户实名制,又需要公安、银行、教育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还需要监管部门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只有协同发力、统筹协作,只有形成打击合力,方能遏制电信诈骗。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严打信息泄露“零容忍”。在许多电信诈骗案例中,犯罪分子对受害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甚至家庭住址和身份证号码等情况了如指掌。批量的个人信息泄露、打包出售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公民信息非法转卖与电信诈骗背后已形成一条黑色的产业链。这就需要加快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依靠法律的强制约束力,对涉嫌泄露个人信息,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处。同时,督促涉及大量公民个人信息采集的教育、医疗、快递、银行等行业形成行业自律,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于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依法追责,打消电信诈骗违法者的侥幸心理,从源头上斩断电信诈骗的“黑手”。

  三方联动,确保信息安全监管“零缝隙”。由于目前尚无明确个人信息监管部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正处于公安、电信、银行、工商等部门多头管理的局面,执法手段割裂,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银行和运营商要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承担相应自身社会责任,严格审查个人身份信息与电话号码、银行账户的真实性,将实名制制度落实到位。同时运营商要加强对电信可疑号码的过滤和监控,尤其是针对虚拟运营商的监管;银行对账户资金转账进行全程留痕,做到可追终溯源;公安部门成立应对新型犯罪的专门部门与队伍,并随时从运营商获取信息,对可疑的大量群发短信等现象进行调查。加强公安、银行、运营商三方联动,各部门协同发力,统筹协作,共同筑起虚假信息防火墙。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可疑内容拦截、推广号码标记等技术手段,进一步压缩电信诈骗空间。

  从娃娃抓起,做到信息防范宣传“零距离”。对电信诈骗常识知之甚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贪图小利投机的心理等都是网民掉入电信诈骗陷阱的重要诱因。因此,各职能部门、媒体要进一步加强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公布典型电信诈骗案例,深入剖析电信诈骗的手段和表现形式,提高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而青少年心理防御能力差,对受骗的心理承受力不足也是种种悲剧接连出现的重要原因。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重点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

  或许,很多人已在电信诈骗问题的屡受聚焦中陷入言说疲劳,该话题被说得太多太多。但对电信诈骗的治理,不能陷入“喧嚣一阵归于无声”的局面,电信诈骗的乱象就摆在那,治或不治,它就在那里。难治,但不能不治。人们投射在各种电信诈骗案中的情绪,本意也是冀望它成为孙志刚式的标志性事件,个案推动零碎机制补全,带动社会制度里程碑式进步,控制住电信诈骗愈演愈烈的发展态势。眼下,为电信诈骗进行“刮骨疗毒”的方子有了,希望落实能跟上“现代治理”之需。(钟园园/文)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陆向东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