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最多面临22场大考 且听专家支招新高考

温州网–温州日报 记者 潘舒畅 卓扬 2016-10-25 07:36:00
对于这项全新的考试,我们该如何应对?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考生、家长、老师及教育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查看评论

  温州网讯 为期三天的浙江省第三次学选考已经落幕,近200万份试卷的网上“背靠背”阅卷正在紧张进行中。对于我市部分有选考科目的高二、高三学生来说,11月中旬,他们将知道自己选考科目的高考成绩。

  近日,舟山一位有着23年教龄的高中老师在微信朋友圈的留言,引发了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共鸣。新高考为何让人倍感压力?对于这项全新的考试,我们该如何应对?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考生、家长、老师及教育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三年最多考22场,战线拉长了

  困惑:都说新高考是一场减重跑,考到最后只剩语、数、外三门,在实际操作中真的给考生和家长减负了吗?

  对2014级的高三学生而言,从去年10月到今年10月,他们已经历过三次学选考的角逐了。相比起传统高考之际考场周边浩浩荡荡的陪考大军,新高考实施后全社会对高考的关注度确实降温不少。就拿刚刚过去的浙江省第三次学选考来说,有市民路过温21中考点门口,浑然不知里面的学生正在参加高考。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高考打破一考定终生,淡化社会对高考过度关注的目标可能已经实现。然而,由选考科目一门可考两次带来的考试次数和频率的增加,也让考生和家长直呼压力山大。

  一位高中老师给记者算了算,假如考生不放过每一个事关高考成绩的考试机会,高中三年参加的高考场次达10场——3门选考科目各2场;英语2场;语文、数学各1场。如果再加上同样有2次机会的学考,即语数和其他4门学考科目各2场,那么学考加选考的场次最多可达到22场。

  “原先高一高二打基础,高三冲刺搏一搏。现在高二已提前进入备战状态,考不完的试,刷不完的题,战线拉得太长了。”一位高三学生坦言。孩子们的苦和累,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应对那么频繁的考试,孩子们必须从早学到晚。虽说考不好可以再来一次,但再考势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得还不一定比第一次好。”

  一位高三老师表示,为了应对考试,学校不仅开课早了,进度也快了。“原本高二才开设的生物课被迫提前到高一,许多学生要在高二完成所有学考科目。进度一快,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压力就大了,也更疲惫了。”

  “7选3”令考生家长纠结不已

  困惑:“7选3”,让学生依据兴趣爱好选择擅长科目,提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规划。学生真的会选吗?

  打破传统文理科的限制,给考生更多选择机会一展所长,是高考改革的初衷之一。考生小林是新高考制度实施后的首届学生,她在选考中给出了物理、生物和历史这样“两理一文”的组合,“理化生三门我学起来有点困难,所以就放弃了弱项化学,选考了成绩还不错的历史,也算文理兼顾吧。”

  对考生来说,“7选3”选的不仅是考试科目,还有未来的大学与专业。因为每一所招生高校都会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确定各专业的选考科目的范围,至多3门。考生如果想报考该专业,至少需要1门选考科目在其选考科目范围之内。

  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即便是给出了多种组合的高三学生,在谈到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时仍一脸茫然。“我只知道物理、化学是大部分高校的敲门砖,所以就选了。至于未来要学什么专业,还没时间研究呢。”考生小徐说。

  新高考的关键词是“选择”,而“选择”也难倒不少家长。一位考生家长感叹,从小学到初中,孩子们学的都一样,考的也一样,不用选,所以也不会选。况且,她认为“7选3”对偏科的孩子而言有优势,对成绩均衡的考生来说,反而加大了他们选科目的难度。

  新高考也给我市高中带来不小的压力。传统的行政班被打散,学生选课走班后所带来的课程安排、师资调配上的难度,令许多高中校长倍感焦虑。为此,各高中学校纷纷行动起来,实行一整套教学改革方案,来积极应对新高考。

  以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为例,针对“如何选课”这一令学生纠结的难题,该校加强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同时根据学生意愿组织多轮选课,再依据选课人数组织固定模式的教学班,如理化生班、政史地班、政史生班、史地生班等。此外,对无法组织固定教学班的学生,按照两个学科为主、一个学科为辅的方法进行选课走班制教学。

  “新高考给我们带来的另一个挑战在于师资安排上,”该校校长叶盛富说,“根据学生选课的情况,一些学科老师有时不足有时闲置,这给学校的师资储备带来难度。”于是,该校加大投入增配一套含各学科教师来保证师资供给,同时采取增配副班主任的方法,加强对走班学生的管理。

  专家支招

  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科学选择理性对待两次机会

  选考科目为“7选3”而不是“6选3”,比其他省份还多一门技术,选择机会更多;外语和选考科目“允许两次报考”;扩大“三位一体”招生;实行“按专业招生”;在高职院校试点“一档多投”……高考改革亮点颇多,可为啥大家还是感觉压力山大呢?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是:不适应。许多学生、家长,包括部分高中老师都不适应新高考。尽管高考制度改了,但在学习和教学的心态上,大家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

  对此,我市教育专家给考生和家长支招:

  首先,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每一所招生高校都会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确定各专业的选考科目的范围,至多3门。因此“7选3”选的不仅是考试科目,还关乎未来的大学与专业,这也要求学生了解自身,喜欢什么,将来要做什么。

  其次,学生需要从成绩、志向、社会发展、学校优势学科等方面多重考量,充分利用高一一年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规划。当然,家长在这时也需要多和老师、班主任沟通,多了解改革政策,协助学生做好规划。

  第三,如何有效地做出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也是重点。一是要熟悉考试要求,了解考试大纲才能事半功倍;二是要分清学考、选考,难度值不一样,学习方法自然也不一样;三是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给一批学生提供了其他道路的选择,针对性的训练要把握好。

  第四,要理性看待新高考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本意是避免考生因发挥失常造成遗憾的举措,现在很多考生和家长为要不要考第二次纠结,不理性的纠结既等于增加时间成本支出。(温州日报 记者 潘舒畅 卓扬)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