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宜中葬地何处?元代陈麟首提魂归温州故里说

温州网 陈钧贤 2016-11-22 09:28:10
陈公宜中魂归浙江温州故里说,见于最近田野调查时,发现的龙湾民间保存的,清康熙癸未年(1683)重修的《青山陈氏宗谱》(以下简称《青山谱》)。
查看评论

  陈公宜中卒于何时?葬地何处?至今是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如何解谜?目前只能据现有资料进行初步梳理,尽可能理出一点头绪,以供学人和历史兴趣爱好者作进一步研究参考。并亟待考古发掘!如果确定在温州西山,那将是中国考古的一大新发现!

  陈公宜中魂归何处?大致有六说:1、泰国说;2、广东阳江海陵岛说;3、海南岛崖州说;4、江苏太仓说;5、湖北蕲春说;6、浙江温州说

  陈公宜中魂归浙江温州故里说,见于最近田野调查时,发现的龙湾民间保存的,清康熙癸未年(1683)重修的《青山陈氏宗谱》(以下简称《青山谱》)。《青山谱》有两处对陈公宜中卒年时间和葬地都有明确记载:

  一处是《世纪》部分:“卒元至元庚辰(1280)三月二十日寅时。配王氏,生子二:芳、莲。合葬李家岙之原。”。

  一处在《传》部分所载,陈麟(1312~1368)在1354年撰《宋左丞相与权公传》。其中记述陈公宜中离开青山以后至葬地温州的情况颇详,而且是目前所见资料中最早提出“浙江温州说”的人。不妨录出以飨读者公鉴:“咸淳九年癸酉(1273),公以疾放归田里,隐居青山,偷闲以图自娱。至德元年乙亥(1275),又出而随名流,勤王募兵。知枢密院事,拜左丞相。国步澌濒,宋事不可救。幼主归元,公遂携家追寻广、益二王,东渡海抵福、广,备极艰苦。乃与张世杰、陆秀夫书,欲自往占城请援兵。二人不许。至香山南仙女湾,意欲奉王奔占城,而飓风大作,竟沉于崖山之海,而宋亡矣。而公亦死于难。墓在西山李家岙之原。其世系生卒具墓志,兹不复赘。”

  对此说法还可寻找出一些史料作为旁证——清光绪《永嘉县志》“丞相陈宜中祖墓”条的文字:“康熙《府志》:在西山虎跑寺。按万历《府志》作宜中墓。考刘赓《陈氏世德碑》云:虎跑陈氏坟刹所在,自中父亦葬先茔之例,宜中卒于暹,不言归葬,为其祖墓无疑。”说明古代官修的志书前后说法不一,但有一点肯定,在明万历年间就已经出现陈公宜中葬地温州的说法。

  刘赓撰、赵孟頫书《陈氏世德之碑》的时间在1318年(元仁宗延祐五年戊午十一月十八日)。陈麟撰《宋左丞相与权公传》的时间在1354年。

  刘赓和陈麟撰文时间前后相距36年,期间正好是元仁宗(1285~1320)师从太子詹事王约辅导,终成“复科”仁政。汉族士人至此方重获正常的晋身途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的历史时期。也正好是农民起义的红巾军打出“复宋”旗号,揭开大元灭亡序幕,元朝在中国的统治在1368年结束之前。赵孟頫和温州人王振鹏,因其书画艺术的非凡成就而得到元仁宗的宠爱,被召之大都翰苑,成为同事。这就不难理解《陈氏世德之碑》能得国子祭酒刘赓撰、书法家赵孟頫书碑的千古美事了。

  同时说明,陈麟的文章为刘赓文章作了补充,提供了一个——陈公宜中墓建造于1318年;《陈氏世德之碑》是刘赓特意为陈公宜中墓撰写的历史事实。

  综合考察陈公宜中生平,1279年的崖山海战,可以肯定“陈宜中在广崖之浅澳大会,欲往福州以图匡复王室。船到广东南澳之七十余里,飓风大作,宜中船破,遂登合浦。”比较接近历史真实——因为有两位崖山海战的亲历者先后写的文章,近年在福建黄姓和赵姓的家谱中被发现。一篇是黄材在《文忠公族谱序》(载于《漳浦湖西黄氏族谱》)写到:“不期年,元兵俱至,连日大战。余知势迫,乃与张世杰、许达甫等十六船,护王夺港而出,遇陈宜中船于广崖之浅澳大会,欲往福州图恢复。忽飓风大作,世杰不幸船沉,宜中船破,因登合浦。”一篇是赵若和在修于元仁宗(1316)《闽冲郡王赵家堡族谱》的《赵氏本末序》中写道:‘不期年,元兵且至,连日大战,吾知势已败,与许达甫、黄侍臣等以十六舟夺港而出,遇陈宜中在广崖之浅澳大会,欲往福州以图匡复王室。船到广东南澳之七十余里,飓风大作,宜中船破,遂登合浦。’”赵若和所记与黄材所记不谋而合,一致见证一个史实:陈宜中并非如《史宋》所言‘遂不返’与‘终不至’,他不但回国,而且‘欲往福州图恢复’。

  有关陈公宜中1279年崖山海战之后的去向,说法多种多样,大都基于间接的,不是直接证人写的含糊不清的资料,而难以令人信服。唯有《青山谱》对陈公宜中卒年时间和葬地说得清清楚楚——“卒元至元庚辰(1280)三月二十日寅时。配王氏,生子二:芳、莲。合葬李家岙之原。”并进一步说明“墓在西山李家岙之原。其世系生卒具墓志,兹不复赘。”还说明死因是“至香山南仙女湾,意欲奉王奔占城,而飓风大作,竟沉于崖山之海,而宋亡矣。而公亦死于难。”至于陈公宜中是如何归葬温州,目前尚无确信资料表明。综合史料和近年温州学者的研究成果——陈公宜中墓在“西山李家岙之原”的“西山虎跑寺”。据当地87岁老人王长青介绍“西山李家岙”即在今温州西山包公殿(西山东路116号,始建於明朝万历四十一年)后边的一大片山地。其地名在民国年间尚存在,现在几乎已完全消失。半山腰原有石人、石马、石碑,现在石碑残缺不全,有头有脚无身躯,被修复后竖立在今西山包公殿侧的包公殿老殿外。其外形仍然可见神龟驮石的模样;碑的上半部,镌刻“永嘉陈氏世德之碑”等字也能依稀可辨;碑的身躯,所刻内容由元刘赓撰,赵孟頫书,可谓文物古迹,惜至今深埋地下,亟待文物考古部门发掘。至于陈公宜中墓志,上刻具“其世系生卒”的碑石,甚为珍贵!不知散佚深埋在包公殿后边的一大片山地何处?实令人怅然。据明《岐海琐谈》云:“西山虎跑寺有《陈氏世德碑》,赵文敏笔也。湖石穹隆,载以龟趺,居民不奈官府敲刷,下端铲坏十多余字,且屹立荒墟,雨呖淋炙,日渐损泐,惜哉!”更有清康熙年间,永嘉文人梅调元(1582~1660)的两首诗为证:其一“无复真如境,犹传古寺名。四山惟鸟迹,万壑自松声。浩劫何年废,高台几处倾。昔时人已去,谁与话三生。”;其二“欲问兴亡事,凭高望眼空。山花迷故址,野草遍东风。故相繁华歇,前朝历数终。独遗残碣在,苔剥夕阳中。

  陈公宜中一生光明磊落,正气凛然,不愧于是一位爱国爱乡的道德楷模,伟大的民族抗战英雄!具有如此盛大的美德,却被世俗牵累横加秽名。魂归何处?却至今七百多年过去,仍然隐逸深深,让后人苦苦找寻,海内外炎黄子孙以及家乡青山人民,更是怀以崇敬、虔诚的心,随时准备恭迎陈公宜中的忠魂,正在唱吟的现代版《招魂》,声声呼唤着陈公宜中的不朽声名——“魂兮归来!

  作者:陈钧贤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李思思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
拜尔口腔医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