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山人“离家出走” 拆掉破败旧村住进崭新小区

温州网–温州日报 刘进希 张睿 2016-12-07 07:20:16
查看评论
拆整前

拆整中

拆整后

搬新家 告别杜山旧居,村民王方喜昨天在新房中准备午餐。 组照由文宣提供

  温州网讯 “住上了这样的房子,今后就算还有地震,也不怕了。”昨天中午,61岁的杜山村村民王方喜在黄坦镇栖村垟一期的新家里,一边掌勺烧菜一边笑着说,盼这样的房子,盼了整整十年,现在终于如愿了。

  杜山村隶属于文成县黄坦镇,在温州人的大水缸——珊溪水库的库周,全村99户人家90间房子,历经磨难几乎都成为了危房。因此,杜山村整村搬迁,成为黄坦镇乃至文成县“大拆大整”中的一个重点。

  渴望“离家出走”的杜山人

  从黄坦镇到杜山村的实际距离不到20公里,但山路蜿蜒,开车要四五十分钟。2000年,珊溪水库建成,随之而来的是云湖片区大量人员外迁,由于严格的水源保护政策,通往黄坦镇的石驮线,成为杜山村走出山外的唯一通道,此后的十余年,村民陆续选择走出去,这个原本热闹的小山村开始变得冷清。山高、路远、震区、库区等不利因素,拴住了杜山发展的脚步。

  但杜山村人真正想要全体迁居,还是从遭受地震开始。“2006年和2014年两次地震,村里人在帐篷里住了一个多月,那样的日子再也不想过了。”当了18年杜山村支部书记的包宗温说,村子离震源近,房子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泥墙房,受地震影响,有些房子裂开了几米长的缝,大部分房子都成了危房。

  “相隔几分钟时间,就有震感。”回想起当初的地震,包宗温现在仍心有余悸。这两年地震是没了,但台风影响让已经受损的房屋变得岌岌可危,加上村子处于山腰上,前临峡谷,后挨山崖,一旦发生塌方泥石流,后果不堪设想。

  饱经风雨的杜山人,从2006年就有了迁居梦,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果。

  拆掉破败旧村住进崭新小区

  11月29日,得益于全市启动的“大拆大整”行动,包括王方喜家在内的全村90间13000余平方米房屋被统一拆除。整村搬迁后,住进了黄坦镇栖村垟一期避震安居工程,十年期盼,一朝圆梦。

  “将灾后重建与大拆大整有机结合,通过前期摸底调研,制订方案等措施,一次性彻底解决杜山村群众的后顾之忧。”黄坦镇副镇长刘俊杰介绍说,经过细心的工作和安排,11月27日开始,黄坦镇用三天时间,将杜山三个自然村一次性彻底拆除。

  谈到拆迁安置补助,黄坦镇党委书记薛乐之算了一笔账,按2542元/平方米的价格,一套面积在110平方米的套房约30万元,兑现震后安置补助等政策后,拆迁户每人能拿到5.22万元补助,再加上旧房拆除、农房救助、整村搬迁等补助,一户三口之家平均能拿到9-10万元以上的补助。

  同时,黄坦镇与文成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文成农业银行达成协议,以5厘多的月利率贷款给拆迁户买房和装修,每套房子最少能拿到贷款20万元。这样下来,一般人都有能力在小区内购房。

  走进小区,8幢6层的小高层错落有致,村民们有些忙着打扫卫生,有些忙着运装修材料,对于新家,每个人都喜上眉梢。

  下山的路子越走越宽

  “坦白说,我现在是半喜半忧。喜的是住上了新房,忧的是没地种,没活干。”王方喜说,以前在杜山村还能种点稻谷和蔬菜,靠山吃山。如今搬过来,眼下只能在家中坐吃老本了。

  包宗温透露,此次整村搬迁而来的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顾虑。

  杜山人的担忧,黄坦干部早有预料。薛乐之说,小区在建设时,镇里特地在一楼划出空间用作来料加工厂房,只要等到月底小区验收完成,就能吸引加工厂入驻,届时杜山人可在家门口就业谋生。同时,栖村垟小区边上有1000多亩耕地,只要村民有意愿,可以长期租地种植,政府将对土地租金给予适当补助。相比杜山村,在这里种菜不存在交通问题。

  “杜山的整村搬迁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新康村、上金村、叶山村、驮家村等村都将进行整村搬迁。”薛乐之说,目前栖村垟避震安居工程已经建了三期,报名率达85%。到2017年下半年,黄坦镇将实现2200多户山区、库区人员的搬迁。

  对于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配套工程,黄坦镇也有了布局。黄坦小学将于2018年动工重建,占地规模从原来的5亩拓宽至40亩。而黄坦镇卫生院也将于2017年下半年动工重建,不仅在规模上扩大,还会借鉴县人民医院的托管模式,交由上级医院托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温州日报 报道组 刘进希 记者 张睿)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