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后拆整时代"契机 如何"大建大美"党代表这样说
鹿城区南郊街道葡萄村安置房整齐划一,已经进入最后的配套设施建设阶段,不久的将来村民就能入住。余迪力航拍
温州网讯 “大拆大整”后,温州腾空的土地如何“大建大美”?建设中如何“硬件”“软件”两手抓?民生保障与产业转型如何“搭乘”这一机遇?“后拆整时代”如何引领温州城市形态转型升级,这当中面临的种种挑战成为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不少党代表重点关注的话题。昨天,记者采访了一批党代表,听听他们怎么说。
“后拆整时代”,如何抓住城市转型契机?
“鹿城去年拆出来了不少优质地块,初步测算,仅今明两年预计可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至少1500个亿,相当于‘十一五’‘十二五’10年时间的投资总量。”在代表团分组讨论中,党代表、鹿城区委书记李无文表示,大拆之后要抓大建,要高段位思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对于许多地方来说,拆整带来了一次城市转型发展的契机。作为典型的老城区,蒲鞋市街道结合自身特点,把“建”作为实现蓝图的落脚点,描绘2017年蓝图。比如推进民航路拓宽工程,带动开发旧片区改造;完成山根自然村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签约、腾空及拆除工作;实现蒋家桥地块二期无障碍施工;龟湖水乡项目开工建设等。他们把发展的关键词锁定在了“拆”、“整”、“建”,以此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助力都市经济转型和城区环境提升。
“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差,安全隐患大,这次大拆大整,对我们来说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绝好机会。”蒲鞋市街道党工委书记胡俊武表示,他最关心的是旧片区的改造,蒲鞋市街道存在着大面积的老旧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老旧小区达到1158个,整个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其中C及危房就达到202个。他提出两点旧片区改造的建议,一个是建议市政府抓紧出台以货币化安置为主,异地安置为辅的适应旧片区改造的温州国有土地征收、房屋征收的补偿政策;二是建议将部分市直单位房产纳入到鹿城统一谋划开发,避免碎片化,提升整个片区的档次。
“大建大美”,如何惠及民生?
“软件”建设如何解决社会治理新问题?
“大拆大整”既是温州城市转型升级的机遇,也给社会治理带来挑战。村子拆了,以后如何治理?厂房拆除了,小微企业哪里去?当“后拆整时代”来临,如果说项目建设是硬件的话,“软件”完善则是另一个热点话题。
“拆迁中产生利益纠葛,村情变得更复杂;整村拆迁后村的区域概念被打破;群众居住分散;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新课题,基层组织建设设置显得很迫切,这是拆整后基层治理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党代表龙湾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池晓荣以蒲州街道下埠村、汤家桥村及庄园街道三郎桥村、瑶溪街道底岭下村为例,提出撤村、村改居、与周围小区整合成社区以及保留村等建议。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旧厂房的改造同样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党代表浙江温兄机械阀门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积贵建议,在“大拆大整”中要助推微企产业集聚,由政府出台顶层设计,分析、分类这些企业,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区域和行业等规范入园。
“大拆大整是城市转型升级的需求,而拆迁的企业并不一定全部都是落后产能,相反,加以引导和改造后资源优化配置,能重复利用。”张积贵说,他进一步解释道,以阀门行业为例,小微企业因技术、资金有限而失去发展机会,如果政府引导并推选一名领头羊加以规范,那么一个园区就能成一个综合的生产营销公司,形成产业链,实力将大大增强。
“拆整+产业”如何抓住经济转型机遇?
温州爱加爱鞋业有限公司去年从“蜗居”多年的违建中搬出,搬入环境设施现代化的鹿城丰门街道鞋都三期营楼创业园,准备大展手脚。“此次大拆大整,恰恰倒逼了我们企业转型升级,再走小作坊那样的老路,将来肯定难以为继。”公司负责人赵密说,大拆大整之后,鞋企老板们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利用好新厂房,引入什么样的设备,怎样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
记者了解到,鞋业一直是丰门街道的主导产业,温州女鞋70%集聚在丰门,但“低小散”的企业也不少,伴随着“大拆大整”专项行动的推进,丰门街道利用拆整出的工业土地,推进和规范建设一批小微企业集聚区,促进整治提升、集聚发展。
“我觉得报告里面,提到的处理好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这些举措,为我们鞋类产业如何融入新的环境,迎来新的机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昨天下午,鹿城代表团审议党代会报告现场,丰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维凯说道。
张维凯表示,下一步主要是依托传统产业的制造优势,落实都市制造群,要从大批量的生产转向做精做优,提升附加值,再从营销策划、总部办公、研发、设计孵化,展览等方面提升,发展时尚+互联网的新业态;第二个是以时尚智造为主攻方向,繁衍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特别是尽快强化对领军企业,高成长企业精准服务和投入增长。“报告里也提到了温州下一步要努力建成保税区,这一块我也非常期待,它对我们整个鞋类产业的规模可以大大提升。”
除了传统优势行业,新兴业态也搭乘拆整东风悄然兴起。在蒲鞋市街道,学院路文创街区、浙江创意园环境建设的进一步优化,为重点文化企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这些被培育出的“梧桐树”,也将吸引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创客团队在蒲鞋市扎根,以文化创意产业助推都市经济转型。
对于市民来说,“大拆大整”最直观的意义在于改善生活。当前在我市当前的各类规划中,民生也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一种。
2014年,瓯海区出台的《全民健身工程“拆后利用”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盘活拆违闲置地,用以建设公共体育场地,同时吸引民资参建,为拆后低效土地利用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新路子。在这次党代会期间,党代表市体育局局长张志宏就提出要推广瓯海“拆后利用”经验,让市民能便捷享受到体育设施和服务。
就在上周,张志宏前往瓯海两处体育设施场地进行调研,一处为梧田迪奥斯网球场,另一处则是潘桥仙峰运动广场。这两处原是村集体的闲置地块和拆违地,在经拆后利用,变身成为了市民运动健身的“热土”。特别是梧田迪奥斯网球中心,场馆开放后全年接待3万余人次,为周边2000余名青少年提供了优质的网球培训服务。
瓯海体育局局长王芬则介绍说,截至目前,瓯海区已建成全民健身工程“拆后利用”项目8个,有效利用土地4万多平方米,民间投资占到了75%以上。瓯海区正在向辖区内各个街镇征集可利用的用地,进行全面梳理并形成清单,与社会资本对接和招商引资。同时,瓯海全民健身工程“拆后利用”建设项目的范围将延伸到旧厂房和“退二进三”的改造项目。王芬透露,温州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旧厂房、退二进三项目也在寻找转型方向,不失为很好的契机。“我们也建议区政府对这类项目出台优惠的扶持政策。”
推窗见绿已成为市民福利,而如何构建“15分钟健身圈”也成为了市体育局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张志宏表示要分三步来构建。“首先落实体育场馆规划,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利用拆后土地,打造五人制足球场及篮球场等小型场地;另外,要让更多的健身器材设置在社区周边,让市民随时随地都能健身。”
来源:温州商报
记者:夏灵犀张晨诸葛芳芳徐家琪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