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件瓯窑“宝贝”,你见过吗?

温州网 2017-05-03 07:47:00
尤其是执壶,它是温州“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物,也是迄今为止瓯窑仅有的一件国宝级文物(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查看评论

东晋瓯窑青釉褐彩瓷鸡首壶高19.50厘米、口径8.10厘米、底径11.2厘米,整个造型端庄自然,俊俏匀称,器身弧线和折线的有机结合,挺拔中突显柔和的韵律美;通体洋溢着浑厚质朴、秀丽清新的魏晋时代气息。 褐彩装饰是鸡首壶的主要特色,显得十分雅致。这种装饰图案在东晋青瓷中极为罕见,为瓯窑装饰艺术的代表作。

北宋瓯窑青釉观音菩萨瓷坐像通高24.00厘米、座高6.60厘米、足径11.80厘米,观音菩萨半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俗称“水月观音”。她神态平静安详,洋溢着宁静美感。该坐像是北宋民间匠师高超的雕塑技艺和成熟的制瓷工艺相结合的精美艺术品。

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瓷执壶通高25.10厘米、壶身口径5.10厘米、足径7.50厘米,通体施淡灰绿色釉,匀净细腻,滋润光亮。整个器型瘦长清秀,端庄挺拔,具有西亚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特征。综观整个画面,蕨草纹描绘得曼妙多姿,摇曳飘举,极尽写生之妙,蕨草倔强生长、极富生命力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匠师高超娴熟的彩绘技艺得到充分反映。

  温州网讯 昨天,记者从温州博物馆获悉,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我市登录一级文物183件(套),其中东晋瓯窑青釉褐彩瓷鸡首壶、北宋瓯窑青釉观音菩萨瓷坐像、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瓷执壶等3件极为罕见,为瓯窑艺术的代表作,具有极高学术研究价值。尤其是执壶,它是温州“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物,也是迄今为止瓯窑仅有的一件国宝级文物(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东晋瓯窑青釉褐彩瓷鸡首壶:

  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温州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伍显军介绍,该鸡首壶于1958年出土于鹿城区双屿街道牛岭村雨伞寺东晋永和七年(351)墓,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同墓出土的还有褐色点彩双复系青瓷盘口壶和青瓷钵。

  温州制瓷历史悠久。东汉晚期,在长期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基础上,瓯窑工匠已能烧制出成熟青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瓯窑制瓷技术趋于成熟,并逐步达到繁盛。瓯窑在我国陶瓷史上享有盛誉的时期即是晋代。东晋杜毓《荈赋》中明确指出“器择陶拣,出自东瓯”。

  伍显军说,当时,瓯窑产品种类丰富,造型和装饰工艺均有长足进步,釉色淡青、动物造型和褐彩装饰等方面具有地方特色明显,不仅供应本地,还远销到福建、广东、江苏以及建康(今南京市)、京口(今镇江市)等地,与越窑、婺州窑、德清窑相互竞争,成为皇室、贵族和上层社会成员的生活用品。

  从这批晋代墓葬出土的瓯窑青瓷数量和质量判断,牛岭村雨伞寺、卧旗山及其周围小山峦应是当时温州世家大族的墓葬集中区域。因此,该鸡首壶具有极高学术研究价值。

  北宋瓯窑青釉观音菩萨瓷坐像:

  体现温州佛教雕塑造型艺术

  该坐像出土于瓯海区南白象的白象塔第二层第三面壁龛内,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白象塔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北宋政和五年(1115)重建,1965年2月因破损倾斜严重由文物部门予以拆除。塔中双层壁龛内出土了大批唐宋时期珍贵文物,该坐像是其中唯一一件青瓷造像。

  唐宋时期,南方佛教逐渐兴盛。该坐像便是体现北宋佛教造像世俗化、中国化的一个显例,它既体现了瓯窑制瓷手工业烧制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温州佛教雕塑造型艺术和审美水平的进步,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瓷执壶:

  温州“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见证物

  该执壶1983年12月28日出土于温州市郊景山气功疗养院建筑工地。景山山麓分布着唐宋时期瓯窑的代表性窑址群——西山窑址群。南从灰炉山起,北经雪山、正和堂、护国岭、乌岩头直至双桥村,窑址众多,曾出土大量瓷器。

  有专家认为,该执壶器身的褐彩纹饰可能是西亚的椰枣树叶,盖面的褐彩纹饰则是椰枣的长圆形浆果;壶把模印的缠枝卷草花卉纹和联珠纹是唐代丝织品常见的纹饰,明显受到波斯萨珊王朝艺术风格的影响。因此,该执壶是温州“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物,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1995年5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来温鉴定珍贵文物。当看到该执壶时,都被那独特清秀的造型和绚丽流畅的彩绘所吸引,连连赞叹:“太美了,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一致将其定为国宝级文物。

  在浙江,最著名的四大窑系分别是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各窑出土或传世的精品不在少数,但是摘取国宝级文物桂冠的却是凤毛麟角。这件执壶是瓯窑的代表作品,也是迄今为止瓯窑仅有的一件国宝级文物。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叶锋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