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通勤村”吗,探访“大径山”城乡关系重构的新实验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7-05-09 15:40:43
查看评论

  大径山航拍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和技术进步,人们对于“村庄”的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一种名为“通勤村”的村落在德国、日本等地流行起来。他们依托优美的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吸引在越来越多的人到乡村生活,在城里工作。

  杭州西北,余杭径山,也在进行这样的尝试。

  自2015年底以来,余杭区提出建设“大径山生态区”规划,西部径山镇、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及余杭街道大禹谷、瓶窑镇西部区域36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连片发展。借鉴“通勤村镇”模式,这片处于杭州主城区1小时经济圈内的区域,探索城乡互动新关系。

  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在这里过着都市生活,享受田园风光。

  禹谷寻舟

  美好的生活值得无数次往返

  在余杭中学当了快8年体育老师的李华军是一名“通勤者”。

  考虑到环境、房价、生活舒适度等因素,即使有条件搬去城里,他依然选择了“通勤”的生活方式,在径山镇买了房。

  每天清晨,他伴随着鸟鸣起床,享用一顿或丰盛或简单的早餐。下楼、开车、转弯、驶上207省道,一路向东。将近25分钟后,他顺利将女儿送到了大禹小学门口,再辗转来到位于文一西路的工作单位。

  备课、练习、上课,一天的忙碌工作后,逆着来时的路径,李华军走向回家的路。迎着夕阳,行道树木、景观花卉不断向后退去,他也得以观察脚下这片土地近几年来的新变化。

  家门口的“千花里”公园刚开放就成了大家最热爱的散步场所。起伏的土地上,分区种植着马鞭草、波斯菊、千日红等花草。蜿蜒的水流淌而过,与不远处的山和农房,勾勒成“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图景。

  “千花里”花海

  “通勤村吸引人的重要一点就是生活环境。”大径山推进办相关负责人说,“径山想成为杭州城市的后花园。这不是单纯的旅游项目开发,而是希望通过全域景区的建设要求,提升环境面貌、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

  这样的期盼正在慢慢成为现实。

  每天,李华军都能遇到在广场上兴致盎然跳舞的大妈、在超市买完东西提着环保袋的人们,以及开车到相邻的瓶窑镇看完电影返回的人群。

  逢节假日,一家人不再随着拥挤的人群往城里赶,而是往山村走。18公里的骑行绿道已经建成,向左沿樱花大道串起镇区、小古城村、径山寺,向右沿漕雅线通往双溪漂流、山沟沟村、鸬鸟镇。

  即使有大件物品采购等其他需要,互联网技术和镇上的物流都能基本满足,“这就是生活最惬意的样子,有城市的便捷,但没有过多纷扰,有乡村的舒适,但不再封闭萧条。”

  这样的生活,值得他们无数次的“通勤”。

  径山镇村庄整治高林强摄

  乡村发展的空间正在打开

  43岁的小古城村人林炳良的“通勤频率”不高,一周在临平和径山之间往返两三次。

  回了村,林炳良都要到村党委书记林国荣家坐坐,喝杯茶,聊聊近况。这两年,随着大径山项目开发,来来往往的游客多了,村里也引进了五六家中高端民宿和生态农业基地。

  入城口景观

  沿着茶田间的小路穿行,离村不远处是杭州人沈俊租下村民闲置农房改建的民宿“沉古”。集装箱、游泳池、欧洲古董和乡野植物、田园风光,结合得恰到好处。

  旁边是占地200余亩的阿卡农庄。每天土地上出产的生菜、番茄、芹菜等蔬果通过冷鲜物流送到订制客户的餐桌上。据负责人王锋介绍,每个周末,农庄还会进行体验活动,现场采摘烹饪。游客们蹲下身来亲近土地,大棚外的公路上,汽车奔驰而过,一些从乡村驶向城市,一些从城市开往乡间。

  吸引游客、年轻的沈俊以及林炳良一次次回来的,林国荣觉得是原汁原味的乡村味道和生活方式,“这里有房有天有地。”

  径山山村叶李华摄

  因此大径山在发展过程中,有意让一花一木、一石一塘都符合当地村镇的气质。

  比如,绿道两侧的植物,严格按照每一节点的环境特色、土壤特点进行选择,径山段种香枫,到了鸬鸟段,则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梨树。

  “通勤村镇’与城市联系更紧密,但不能把乡镇变成另一个城市,把乡村变成城市社区。”径山镇相关负责人认为,反而要依靠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和乡土氛围,让在大城市聚集的人才,愿意到村镇周边生活。

  前两天,经过村民小组90%以上成员同意,他刚把村民沈建国的户籍回迁事宜办妥,“以前大家去城里上学、工作,迫不及待想把户口迁走。如今时代变了,即使知道迁回来不能享受分地分红,也想回来。”这样的回迁申请,他每年都会收到几十份。

  当智力资源和信息向村镇流动,这里的空间已经打开。

  城与乡的关系正在因此重构

  “通勤”多了,李华军也有了新的想法。他在瓶窑老家造了新房,今年4月初办了场热热闹闹的上梁酒,“一方面让父母也享受下生活,另一方面也想多回去住住。”

  从中,眼尖的人很快会发现“通勤村”实验中的难处。不同于其他国家,在中国,农村建房存在户籍和宅基地的限制。

  径山村村支书马仁祥认为,发展民宿或许是一个答案。

  绿色茶园郑朝阳摄

  依托径山寺资源,当地规划将径山村打造为“禅茶第一村”。原先山上的65户农户和5家茶厂搬迁下山,打造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江南人家,发展民宿。茶厂也将一改以往厂房简陋、违章搭建的面貌,升级为带茶道表演、素食体验、茶宿生活为一体的休闲养生区域。

  而小古城村的考虑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民宿成本太高。对于崇尚乡村生活的人来说,民宿又不够自由。”

  为此,林国荣正鼓励村民们参考美国私人家庭租给学生、提供早晚餐的模式,将自家空闲的房间重新装修后出租。在这种方式下,“通勤村”也不仅是交通层面上的“通勤”,还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城乡交流”。

  眼下,大径山以东是良渚文化城,以西是建设中的城西科创大走廊,预计到2020年,将集聚30万创业创新人才和近千家企业。处于半小时交通圈内的径山,产业、人才溢出效应明显。

  而径山微电影小镇、长乐创龄小镇等项目的建设也将带动周边村镇发展,带来就业机会,产生大量“通勤”人群。已启动建设的杭州第二绕城高速以及规划中的城际轨道线,也将极大降低“通勤”的交通成本。

  尽管教育、医疗等资源还需进一步完善,但大径山已充满魅力。

  这里正在进行的实践,也许会是城乡良性互动和城郊村庄发展的潮流。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白倩倩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