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件宝贝最能讲述温州历史

温州网 2017-05-18 09:49:56
在这些文物中,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朱曼妻薛氏石买地券、南宋龙泉窑青瓷叶适墓志和民国双麒麟商标铁木结构脚踏弹棉机等三件文物最能讲述温州历史。
查看评论

  温州网讯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也是温州博物馆新改陈的历史厅正式开放的日子。该厅于2015年正式启动改造,今年1月21日完成并对外试开放。改陈后的历史厅以精品陈列为宗旨,按照温州文明发展史时间脉络,将展览分为五个单元:《瓯居海中》、《一郡之巨会》、《一片繁华海上头》、《海涌波澜》和《敢为人先》。

  新历史厅文物展品数量从近千件增加到1300多件,在兼顾类别的基础上,尽量增加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精品文物,更多地展出最新考古发现文物、具有温州地域特色文物、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文物和体现温州人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精神文物。

  让文物活起来,用文物讲好温州故事,是历史厅启动改陈的宗旨。在这些文物中,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朱曼妻薛氏石买地券、南宋龙泉窑青瓷叶适墓志和民国双麒麟商标铁木结构脚踏弹棉机等三件文物最能讲述温州历史。

  东晋朱曼妻薛氏石买地券

  研究三国至东晋重要史料

  宝贝介绍:

  长方形,纵30厘米,横17.2厘米,厚8.5厘米;石面阴刻篆书文字106字,共8行,前7行每行14字,最后一行8字。

  从形制上看,呈砖形,是早期买地券较多的形状。从文字数量看,多达106字,是早期文字较多的买地券之一。从券文内容看,有买墓地时间、墓主姓名和身份、卖主、四至、证人、道教结语、半个“同”字,内容比较完善。更重要的是,它出土于清晚期,得到了孙诒让、罗振玉等名家的研究考证,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它也是东晋江南地区买地券的重要代表。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温州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伍显军介绍,朱曼妻薛氏石买地券于1896年被平阳宜山乡鲸头村农民在石下山麓挖墓穴时,无意间发现。乡绅陈锡琛获悉后,予以收购。陈锡琛为平阳县公立仪山初等小学堂创办人。他拓片数份请自己的老师——平阳县学训导吴承志和瑞安大儒孙诒让辨识,得知它是晋代遗物,视若珍宝,秘不示人。

  1930年方介堪在上海美专任教,陈锡琛的孙子陈德辉答应赠送两张拓片给他,方介堪确定买地券还在人间。新中国成立后,方介堪遇见陈德辉,询问买地券去向。1956年,陈德辉在家中寝室地板下找到,已是温州博物馆馆长的方介堪即通过组织购回,保存在温州区(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这件珍贵文物,在陈家保存近60年之后,终于有了最佳归属。1995年5月16日,在江心屿温州博物馆,国家文物局专家们一致同意定为一级文物。

  伍显军说,该买地券是研究三国至东晋历史的重要资料。它刻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墓主是立节都尉朱曼(今江苏常州人)的妻子薛氏。朱曼是三国时吴国孙权第六子景帝孙休的太子舍人(即宿卫官),也是孙休皇后朱夫人的亲戚。孙皓继承帝位时,朱夫人起到关键作用。当上皇帝后,孙皓却废除了朱夫人的太后名位,并加以残害。受到牵连,朱曼被流放或逃亡到平阳县,薛氏随夫死于平阳。

  该买地券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块东晋篆书碑志,是研究篆书字体向隶书字体演变的重要实物。两晋时期是社会政治变化剧烈、思想文化活跃的时期,也是书法艺术发生嬗变的时期。篆、隶、行、草、楷五种字体并行于世,篆书逐渐减少。它的篆文写法,参用大篆。字体结构由繁复转到简省,可与秦故莽量相媲美。

  民国“双麒麟”脚踏弹棉机

  我国最早铁木结构弹棉机

  宝贝介绍:

  弹棉机呈长方形,高1.2米,长1.6米,宽1.1米;外罩木板,构成长方形木箱;内有三个大的带刺铁滚轮,以圆形转轮相连。工人以脚有规律地踩踏前方踏板,就可以带动铁滚轮,把棉花弹蓬松,以便制作棉被等用途。

  李毓蒙(1891~1961),字步号,出生在瑞安东山车头村的农家,从小就对发明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13岁拜师学裁缝,出师后,由于经常与棉布、棉线、棉絮打交道,突发奇想,打算制造一台加工棉絮的机器,把弹棉郎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经过长期试验,他在1916年终于发明了铁木结构脚踏弹棉机。它是我国最早的铁木结构弹棉机,操作方便,每天能加工棉花70多斤,较当时手工弹棉提高效率10多倍。

  1917年6月,“李毓蒙制造絮棉机器厂”在东山正式亮牌,这也是当时温州首家机械制造企业。他给弹棉机取了个好听的商标品牌,叫“双麒麟”。

  1922年春,李毓蒙将“双麒麟”商标绘成图案,并携带样机亲赴北京,向中央政府农商部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在财政部次长项骧、农商部司长林大闾等瑞安乡贤的鼎力协助下,申请成功。此后,“双麒麟”牌弹棉机经政府部门推荐,频频参加各种全国性商品展览会,并相继荣获上海总商会第一次展览会、上海国货展览会、京沪铁道部展览会、浙江西湖物产博览会的优等褒状及奖章。

  南宋龙泉窑青瓷叶适墓志

  研究叶适的极为罕见资料

  宝贝介绍:

  长33厘米,宽24厘米,厚3.5厘米。墓志呈长方形。正面用褐黑釉篆书“大宋吏部侍郎叶文定公之墓淳祐十年吉立”三行十八字。灰白色胎,胎质细洁致密。正面及边缘施青绿釉,釉质厚润透明,玻璃质感强,釉面有冰裂纹,故显珍贵。背面无釉,呈深褐色。

  伍显军说,该墓志于1940年出土于市区慈山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叶适墓,来源曲折多难。该墓志出土时断为两截,被一匠人得到,出售给金石家谢磊明先生。1948年10月,位于市区杨柳巷的谢家遭受火灾,墓志亦罹难。后从瓦砾堆中寻得,拼合尚完整,唯左角下方缺一小块。1950年6月,谢磊明将墓志赠送市图书馆,后移交温州博物馆。该墓志极为罕见,我国著名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在1961年见此墓志,惊为奇遇,赞叹道:“洵海内仅有之品,不独为龙泉窑器放一异彩也。”

  叶适祖籍龙泉,出生于瑞安,13岁随父迁居温州,晚年定居市区水心。叶适去世后,儿子叶宣、叶寀继续居住温州市区,繁衍生息。南宋淳祐十年(1250),恰是叶适诞辰百年纪念日,叶寀维修了海坛山上的叶适墓,并请人特制了该龙泉窑青瓷墓志。该墓志采用了当时龙泉窑最好的技术烧制。

  叶适,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该墓志也是研究叶适的重要资料。根据墓志上的篆书文字“大宋吏部侍郎叶文定公之墓”,可以判定叶适的谥号为“文定公”,肯定了孙衣言和孙诒让的研究,纠正了《宋史》本传“卒谥忠定”之误。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叶锋/文通讯员陈真健/图

  感谢温州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伍显军对本文的支持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