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杭州人金农: 用一锭上等好墨为蒲郎祝寿

浙江在线 2017-05-28 09:11:24
查看评论

  金农《菖蒲图》(局部)

  浙江在线5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孙雯)翻开一本《金农集》,到处都是菖蒲的影子。

  金农,这位行迹有些古怪的杭州人,写菖蒲画菖蒲。从他的文字中能读到,他以菖蒲自况,结交了一群如菖蒲一样孤清的友人,还给菖蒲过生日、娶媳妇。

  金农生活在1687-1763年间,历经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为“扬州八怪”之首。

  他原本居住于钱塘江边,自称“有田几棱,屋数区在钱塘江上”。居所面水背山,中为书堂,青少年时代,金农饱读古人经籍,时常不问晨昏。

  从金农的自述看来,在当时,他家算是杭州豪门大户,否则,也不会有“金二十六郎”的自号。

  菖蒲曾是仙草之首

  读金农诗,可见菖蒲是一种“仙草”,久服能让人身轻目明。

  确实,菖蒲为古人看重,首先是因为其药用价值。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按照其效能功用分为上、中、下三品,菖蒲位列上品草类之冠,其次是菊花,再次是人参。

  古人认为,菖蒲可以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久服能延年益寿,而且,“一寸九节者良”。

  金农的诗中,有这种传统的延宕。他数次提到“九”这个字眼,如——“灵根九节俯潭清”,“遗我九节蒲,驻颜可扶老”。

  正因如此,菖蒲与道教的“长生”文化紧密相连。

  《金农集》中数次提到“茅山”,茅山位于江苏省镇江与常州之间,是一座道教名山。而扬州距离茅山并不远,对于频频游历的金农而言,此处不难抵达。茅山有曲涧溪流,绿荫遮蔽,正是菖蒲生长的妙境。如杭州的九溪一带,菖蒲也非常多见。

  金农走在茅山山涧之中,寻到一株菖蒲的心情是这样的:乞来岂但洗烦恼,令我道眼增双明。什么灵茅啊、杜衡啊,这些中草药与菖蒲相比,都不值一提了。夸张是夸张了些,但是他的诗文中,只要看见菖蒲,他总是要两眼放光的。

  不过,说到药用,当下的菖蒲,显然没有艾草那么流行。它只是被少数人置于案上,不用于养生,而用于养心。

  金农有一幅绢本水墨《菖蒲图》,三株密植菖蒲,短而细密,而蒲盆朴拙高古。金农以内敛的短细笔触,“植”出的这三盆菖蒲,真正体现了菖蒲的审美标准——短、细、密。

  其实,明清两代,菖蒲作为书斋几案的清供,已蔚然成风。这种自西汉皇家园林开始人工种植的菖蒲,其功用,在漫长的时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明代的王象晋在一本《群芳谱》中,这样写石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不计春秋,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

  这些自然属性,很适合古代文人清高独立的自我定位。

  金农要给菖蒲找个女友

  金农中年,有15年的游历,旅资除了化缘僧院,朋友资助,他还招募了一批能工巧匠,组成自给自足的“技术访游团”。

  金农自任团长,团中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比如,甬东朱龙擅雕琢纹刻砚石,新安张喜子精界乌丝栏,会稽郑小邑擅长抄写……每到一地,全团开始开展活动,筹措旅资。

  这样细节,出自《一枝一叶总关情:扬州八怪》(宁志忠著)一书。

  而书画家任道斌的《美术的故事》一书则记载了金农另外的细节,在扬州时,金农组织一批人给人家演唱,颇像今天的演出经纪人。

  这是金农艰难之中无奈的选择,但是也的确表现出他的“会玩儿”。

  《小仓山房诗集》《墨林今话》说到:金农养鸡、养鹤、养蟋蟀、养乌龟,又“蓄一洋狗名阿鹊,每食必投肉寮食之”,高兴起来,“或共鸡谈,或歌狗曲”。对于蒲草,他也是一腔玩心。

  农历四月十六(另有一说为四月十四)是菖蒲的生日。这一天,金农特地用元代制墨名家林松泉的鹿胶墨为菖蒲写真,并作了一首“难老歌”为菖蒲祝寿。诗中,他称菖蒲为“蒲郎”,在四月的红兰、紫桐间,大赞菖蒲,而后又意欲将南山下的“石家女”与七旬的“蒲郎”撮合成一对,“南山之下石家女,与郎作合好眉妩”。

  这一首仍不过瘾,金农又替“蒲郎”作答、解嘲。他是这样替蒲草回答的——我老头子这辈子都不爱结新婚,乱发蓬头与老瓦盆相伴也是不错的。他写蒲草长寿、只需清泉白石相伴,对照金农的生平,这明明是写他自己。

  千金散尽,但不陪你玩

  金农三十岁时,生了一场恶性疟疾,同时,家道中落。

  病愈后,为了调养身心,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生计问题,他开始游历山川。

  34岁时,金农出游扬州,赴齐鲁,抵京师。但是,以诗文结交名卿钜公,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途中,他甚至身无分文,连怎么回杭州也成了问题。幸好,身边携一方由好友高翔用隶书书写、汪士慎镌刻的写经砚,无奈的金农,以砚换钱,取道南归。

  金农一路向南,走过了太原、临汾,并取道泽州,在康熙重臣陈廷敬三子陈壮履家,一住就是三年。这三年中,他饱读陈宅藏书,并游览了太行山、中条山等地。作为报答,金农帮助陈壮履整理抄校古旧文本。

  1736年8月,虚岁50岁的金农与厉鹗等友人前往京师应试“博学鸿词”,但他与好友无一上榜。回到扬州,他开始致力于画画。

  当时在扬州卖画的人,共有五百多位,五百人中,有十几位比较出名。

  金农位居这群怪才之首,但画并不好卖,日子当然也过得不怎么样。因为,他太任性了。

  穷困归穷困,金农的花费却十分大度:“卖文岁计千金,随手散去”。至于卖画,又全凭心情:“饥来得钱亦复卖,饱则千金不肯贾”。更狠的,如同他的一则题记里说的:众毁不如独赏。也就是说,无论多少钱,他不陪你玩。

  任道斌这样评价“扬州八怪”:他们追求的是与正统的对抗,以及表现出受到现实压抑的呼声……

  “爱此五寸玉,风味刮骨清。一物两心同,水石见交情。”金农诗中菖蒲的性情,正有这一群古代文人的性情。

  参考书目

  《蒲草》

  王大濛

  《致富奇书》

  《金农集》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一枝一叶总关情:扬州八怪》

  宁志忠著

  《美术的故事》

  任道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温网编辑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