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照眼明

浙江在线 2017-05-29 07:46:13
查看评论

  浙江在线5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郭梅)编者按: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家家户户挂菖蒲……5月30日,端午佳节又至,在品粽怀古之余,我们刊发几篇关于端午回忆的文章,在那粽香深处寻找那些不该被忘却的文化记忆。

  五月榴花照眼明

  当杭州茅家埠水边猩红的小花星星点点缀满浓绿枝头,暮春的阳光明媚热烈得像盛夏的时候,我知道,又一年的端午快到了。菜场里有农妇在卖艾蒿、菖蒲,当然,少不了的还有“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当然,这“雄黄”,也许更多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或者更准确地说,存在于舞台上最应端午节的那出《白蛇传》。也许,每个中国人都是通过这个古老的故事知道雄黄这个东西的吧。

  每天走进学校大门,几树深绿衬猩红便不由分说地撞入眼帘,让人不由得嘴角微微上翘。课余漫步校园,五月榴花照眼,骑着共享单车的学生们时不时急速穿行而过,留下犹如初夏般浓烈的青春背影,更是让人不由得微笑起来,脚步也随之更为轻快。

  古人咏端午的诗文可谓车载斗量。南宋诗人戴复古在《端阳》诗里云:“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朱门。”在我们的老市长苏东坡的笔下,端午则是“应怜百花尽,绿叶暗红榴”;比东坡稍后的宋人孙觌有《端午献扇》诗:“纨扇新成献迺翁,草堂虚寂起清风。欲知妙用真无有,不离而今掌握中。”说得平实而具哲理趣味。而傍晚的街头,也陆续可以看到卖蒲扇和麦秸扇的小商贩。或许,淘宝上的各种小电扇,也开始动销了吧。

  当然,端午餐桌上的第一主角,毫无悬念是粽子。苏东坡的得意弟子秦少游曾把端午节吃粽子、插菖蒲的风俗写进他的词里:“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甜的咸的、自制的购买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单是浙江就有不少著名的老品牌,嘉兴有五芳斋,湖州有诸老大、震远同,而在很多人心里,最好吃的,也许和我一样,永远是外婆包的粽子。

  记得小时候,端午时节,外婆会包很多粽子,有咸的、甜的各种口味,用三角形、牛角形、枕头形等不同的形状和扎粽绳的颜色予以区分,一串串地挂起来,能吃好一阵子。近年,我还欣喜地尝到一种特别的粽子,每到端午便有些盼望再次得赠这款美味,那就是丽水缙云的柴灰粽——顾名思义,柴灰粽是用特别的柴灰汁浸泡的糯米制作而成,其制作技艺始于明代,已名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主要流布于缙云大洋的前村、南溪、木栗一带,故名“大洋柴灰粽”。

  大洋柴灰粽与普通粽子最大的区别在于用料。做这种粽子首先得上山砍柴,不过,不是用来烧炉灶的柴,而是用来烧柴灰浸泡糯米的柴,当地村民称之为“硬壳叫”。首先,将“硬壳叫”烧成灰,然后用开水烫柴灰,并用湿稻草等反复过滤,最终获得碱性的金黄色柴灰汁,然后再拿汁水浸泡裹粽子的糯米,让米渐渐由白转黄,不仅色泽明丽,而且气味清香。值得强调的是,不仅包粽子离不了柴灰汁,就连煮粽子也要用到灰汁——柴灰粽在“煮”这道工序上也有特别的讲究,粽子上面要覆盖一层稻草或嫩竹枝、箬叶,以起到均衡热量,让整锅粽子同时煮熟的作用。大小火交替,一锅粽子要煮10到12个小时,而且这中间还不能断人,因为一锅汁煮干了就得再加水进去,如此反复好几次,粽子才能煮熟。当然,这样的手工粽子,在琳琅满目的超市里是找不到的,它不可能也不应该机械化批量生产。每次剥开柴灰粽,都只见金黄中透着上好糯米的光泽,香味独特,口感甚好,还很容易消化,可以一口气吃上两个。而且,它在常温下能保存20多天不会变质,真是挺有意思的。

  享用完美味的柴灰粽,再来点精神食粮,最是惬意不过。给老人家泡上一壶普洱茶,再打开收藏夹里的视频,让老沪剧艺术家邵滨荪、石筱英醇糯而富于磁性的声音弥漫开来——做父亲的嫌贫爱富想赖婚,女儿不愿,母亲暗中相助掌上明珠,在端午节故意拉丈夫出外看龙舟,让有情人重聚畅叙离情。“看龙舟”这段戏里,二老各怀心事,有一段很长的对唱,民俗风情浓郁,地方特色鲜明,听来饶有趣味,往往能让老戏迷听得哈哈笑:

  老相公唱:“老太婆越看越有劲,横也缠么竖也缠。伊横也看么竖也看,莫非是她们做好圈套叫我老夫钻?你们有调虎离山计,老夫会金蝉脱壳转家园。”

  老太太唱:“老相公,你要走,慢介点,今年的龙船邪好看,看罢龙船转家园。五色旗帜无样镶边,红旗黄镶边,黄旗蓝镶边,蓝旗白镶边,白旗黑镶边,黑旗红镶边。打拳人是个个青年,廿四根划桨分在两边。行在水中快如飞,老相公,今年龙船是邪好看。真正好看来!咦!啊呀!转眼之间人不见,我们的安排他识穿。哎!老身不能再犹豫,让我加紧脚步把姥姥追。”

  而我自己呢,则不妨信手翻开《六十种曲》,重温一下《金莲记》《金雀记》《蕉帕记》等传奇里关于端阳佳节的描写。比如,明人陆采根据唐人薛调的传奇小说《无双传》改编的传奇剧曲《明珠记》,其中第三出《酬节》,故事背景就是阖家团圆过端午:“器列象州之古玩,帘开合浦之明珠。水晶盘,羊角粽,轻开锦束玉生辉。琥珀酒,琉璃钟,未解黄封香满座。石洞假山,清泉细细。碧梧苍竹,疏影离离。走动的是朱衣堂吏,人人头戴赤灵符。吹弹的是红粉佳人,个个手擎长命缕。金雀斜簪堕马髻,画舡齐唱采菱歌,端的好筵席。”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温网编辑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