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间九进士 ——人文荟萃的龟山黄氏

温州网–温州日报 2017-06-02 08:59:05
黄观延聘名儒教育族内子弟,其后裔在南宋抗羽垂天、振鳞横海的科场中脱颖而出,纷纷出仕。
查看评论

棣华桥

宜山龟山黄氏宗祠

龟山公园

龟山书院

  书院是一个地方文化标志,在古代农耕时代,书院是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是广大士子从社会底层走向仕途的起点。我市鳌江以南(俗称江南垟)自古多书院,从南宋坊下进士陈力修在苍南金乡灵峰寺内创“崇文书院”,到晚清苍南张家堡乡绅杨镜澄在宜山杨公祠创办“亲仁社学”,历代书院和社学遍布各乡都,使该区域的科举人数居平阳(含苍南)之冠。其中亲仁乡龟山(今苍南县宜山镇珠山村一带)黄氏所建的“棣华书院”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座。

  棣华书院开启黄氏文风

  龟山《黄氏宗谱》(民国丙子年重修)记载,五代后唐时期,为躲避战乱,唐通议大夫、福建惠安人黄晟携四子迁居平阳松山(今苍南桥墩镇)定居,其长子黄孝(字民行)觉得松山无险可守,不是旺宗之地,见江南垟龟山地方山水交汇,土地肥美,便定居于此。父亲去世后,黄孝到松山“揆阴阳,度隰原”,为父亲找到一处吉穴,这里金字峰列于前,狮子岩盘于后,左右鸾凤朝拱,上有林壑,下有清流,一派风光秀丽,且风俗淳朴,是风水宝地。他在墓旁边建了一座桥,既便利行人,又可寄托孝思,名为“孝思桥”。他还舍地建庵堂,招道人入驻;又建禅院,延僧住持,寺院为“泗洲庵”。迁徙龟山的黄孝仍奉黄晟为始迁祖。他的三个弟弟则定居在松山,其后人才辈出,如在南宋就出了黄石、黄中、黄禹锡等进士。而在龟山的黄孝之后,也蔚成望族。

  黄晟第九世孙黄观,字国滨,是乡里善士,好学不倦,怀古人之道,韬晦不仕,潜隐于家教子耕读。他在居所之西建一座小桥,取名“棣华桥”。又在桥东边建一座书院,取《诗经》“棠棣之华,鄂不铧铧,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之意,命名为“棣华书院”,希望两个儿子能相友爱。他在书院内置琴棋诗书,春弦夏诵。黄观延聘名儒教育族内子弟,其后裔在南宋抗羽垂天、振鳞横海的科场中脱颖而出,纷纷出仕。

  一门同年六进士

  据清乾隆《平阳县志》记载,黄观的后人中,仅仅在南宋就有九人中进士。

  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武科进士中,平阳籍进士共十一名,全部是黄姓,其中龟山黄氏就占有五位:黄德庄、黄庆远、黄应祥、黄与仁、黄洵。

  黄德庄(?—1241),字则敬,号恪斋,黄观的曾孙,授绍兴府诸暨县令。黄德庄生性至孝,时刻未忘尊亲敬祖,每次回乡经过宗祠,必肃然起敬,舍马徒行。他在祠堂的两边各置一墩,过墩后才上马,因此人们称呼该墩为上马墩,龟山《黄氏宗谱》曾有文记录他的敬宗之举:“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夫桑梓为父母之邦,犹且望而敬之,况祖考之宗祠巍然,杯桊如昨,俎豆长在,明明有临之在上,质之在旁者,岂可厌斁而不敬也乎?善哉!古人有言过墟则生哀,入庙则思敬,夫敬存于心,发于言面,所谓施四体不言而喻者也。龟山之宗祠,黄氏祖考之灵爽在焉,过是而不敬,得无等宗祠于草莽乎?此故进士黄公德庄于宗祠之左右设为两墩所由来也。”

  黄庆远,字行可,号伯斋,除閤门舍人,知高州,在任恩威并用,执法无私。黄与仁,字达可,号竹山,知福安县,在官克勤政事,他“清节高操,廉公有威,谨守法度,无少差谬,经世之至颇就”。告老归乡后,建“三友堂”,以坚岁寒之节,熏陶子孙。

  黄应祥,字致可,号草亭,知安庆府望江县,晚年隐居家乡,营造“草亭别业”,为自己终老之处。他还在亲人坟墓旁建一座祠宇,名为“望云”,以表孝思。祠所在地有奇峰列岫、茂林修竹,他经常与士大夫在祠内赏玩,他曾引用《论语》阐明自己的志向:“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而今而后,吾其庶几免乎?”士大夫都钦服其论断。黄洵,字圣允,号紫薇,授盱眙令,晚年迁居苍南舥艚东魁定居。

  而据龟山《黄氏宗谱》记载,黄德庄三子:长子黄庆远、次子黄与仁、三子黄应祥,黄洵是黄应祥长子。县志仅注明黄德庄和黄应祥是龟山人,因此血亲关系的真实性待考。如果黄氏祖孙三代五人的关系属实,则他们都是同榜进士,蔚为科场奇观。

  而嘉定十三年(1220)文科进士中,也有一名是龟山黄氏,他是黄德庄的堂兄弟黄汉章(1195—?),字则象,据谱载他“状貌魁伟,性颖悟,气和平,读书过目成诵,三坟五典,淹贯无遗,有出类拔萃之才,负致君泽民之志”,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黄汉章于嘉熙间为沿江制置使,主管机宜文字,升参议,历提刑秘阁运副。晚年举家迁居平阳坡南,在平阳学宫之左拓地三十余亩,命名“仕巷”。他还慕绿野之趣,开坡种茶,自号“茶坡居士”。

  黄汉章诗文俱佳,有《茶坡集》数十卷。清代曾唯辑《东瓯诗存》中收录其诗两首,其一为《咏坡南塘》:“吁嗟!从古行路难,长亭短日天风寒,舟胶马颓忧欲死,朱门歌舞谁辨此。一朝邂逅荥阳君,首倡开土囊俱倾,五丁未具饭能几,群毛不集裘安成?”其二是游南雁荡所作的一首诗《倒插花岩》:“怪石胆瓶窟,从天倒插花。九阳一样泽,生意为何差?”

  还有三名文科进士

  黄汉章之弟黄镇周(1212-1274),字则有,南宋绍定二年(1229)文科进士,淳祐间任松阳县令,在任期间爱惜民力,发展生产,堪称良吏,民国《松阳县志》中有黄镇周两首古诗,为平阳史料失收,可补县志之阙:

  其一《种秫亭》:“有田不种粳,往往遭妇责。女子竟何知,吾心固不择。折腰来作吏,一饱定易获。所忧乏斋酿,供祭与饷客。公田二亩余,种粳乃前策。初当插秧青,便拟浮瓯白。相将小槽头,溜溜闻夜滴。古来有竒士,爱酒轻百谪。嗟余唯不嗜,一酌宁复索。名亭恐无实,远愧陶彭泽。”

  其二《信美堂》:“于名本代耕,作邑反惆怅。笞棰非蒲鞭,制锦才多让。抚字愧心劳,小圃聊放旷。适当初夏时,景物和且畅。竹色晚更深,莺声老更亮。新荷点芳池,夕照衔青嶂。兹堂信云美,吾独增浩叹。安仁何当归,风旆正飘扬。”

  此外,据县志记载,龟山黄观的后人中,还有黄千秋,字则平,嘉定十六年(1223)文科进士,授官剑州、南昌尉,居官廉谨,士民颂之。黄居仁,谱名体仁,字安宅,绍定五年(1232)文科进士。据龟山《黄氏宗谱》记载,黄千秋是黄德庄的堂兄,黄居仁是黄汉章的侄子。

  龟山书院怀前贤

  从1220年至1232年,仅十二年间,龟山黄氏家族就出了九名文武进士,科场罕见。黄氏科举之盛实得益于其祖黄观创办棣华书院,据黄观的同学蔡君懋所作《棣华书院序》中写道:“予忝与君交,知君最悉,君抱道自爱,不同乎俗,今见其子弟出入,进退各循礼法,夫岂第其性然哉?实君之教使然也……”可见棣华书院教育对黄氏家族教育的重要。

  遗憾的是,这座千年历史的棣华书院淹没于历史长河,甚至当地县志也失载,由于本地方言里“龟”和“珠”谐音,故龟山被改名珠山。1949年之后的公社化时期,以珠山山麓的方位将珠山村析分,分别名为珠后村、珠东村、珠西村三个村,龟山不复原来面目。

  2014年,由宜山镇机关部门珠山联谊会全体会员共同捐资40万元,在宜山镇龟山公园的一个小山坡上兴建了龟山书院。一年后,龟山书院落成并投入使用。书院共有二层,一层供社会大众免费使用,二层给联谊会会员使用。书院建筑古色古香、美观典雅,只是不复那段少长咸集,诗赋见志,以畅厥怀的情景,笔者只能凭借《黄氏宗谱》中数页记载,有限地还原南宋时期龟山黄氏那段辉煌而温暖的时光。陈文苞文/摄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叶双莲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