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便利店,与孤独“擦肩”

人民日报 彭 飞 2017-07-04 17:26:19
便利店在城市的喧嚣与霓虹之外,开辟出另一种生活体验的可能
查看评论

  作为一名报纸编辑,夜班算是家常便饭。每当凌晨下班,我喜欢在家门口的便利店买一袋熟食,满足胃,也犒劳自己。这份口福,缘于24小时便利店的快速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便利店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大卖场和普通超市,似乎正在开启一个新的风口。

  而在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地,便利店早已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并日渐成为一种文化景观。日本的“711”便利店,定期推出限量款商品,受到年轻人追捧;在影视作品中,便利店成为观察现代城市生活复杂性的窗口;中国的年轻人,在租房子时也会更多看看周围有没有可心的便利店……表面看是物理空间,实则更是心理空间、文化空间,这让人思考:是什么让便利店在今天“占领了街头”,又“占据着心头”?

  店面不大,却彻夜不眠;货架不多,却一应俱全。相比网购的便宜、仓储式超市的丰富,便利店自有优势。首先,便利店讲究选址,总开在街角、写字楼这些人流密集的地区,这也意味着距离消费者更近。同时,24小时便利店往往连锁经营,从商品到物流,从仓储到收银员,都依托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因此也就能够为追求品质的消费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更重要的是,便利店流行的背后,是城市社会结构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城市空前拉长了人们的“生活时间”,无论是加班工作,还是休闲娱乐,深夜不再是一天的结束,而是热闹的延续。24小时便利店全天候服务,恰恰满足了人们夜间消费的需求。同时,“小”“全”“近”的便利店,为现代城市普遍存在的小家庭、单身者提供了最理想的购物空间,符合他们频率高、数量少、时间紧的购物习惯。从这个角度讲,便利店的成功,正源于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满足。

  除了满足,还有一层慰藉。多少人深夜点一杯关东煮,中意的不是味道,而是流入心田的温度;多少人徘徊于货架间,挑的不是商品,而是琳琅满目的充实感。便利店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很“现代”,却又在城市的喧嚣与霓虹之外,开辟出另一种生活体验的可能。在一些电影、小说中,干净整洁的便利店往往是男女主人公相遇的地方;对许多人来讲,到便利店买瓶啤酒,与收银小哥两三句闲谈,也未尝不是一种放松,消除工作的疲惫、赶走生活的孤单。

  有人说,便利店的关键词就在于“陪伴”,而这可能恰恰反衬着现代城市生活中的另一个关键词——“孤独”。当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趋于原子化、虚拟化,越来越多的人过着“网上生活”,却反过来挤压了“线下空间”。低头族、宅文化、社交恐惧……正成为现代性征候的突出表现。反过来,无论是令人温暖的24小时便利店,还是让人心动的深夜食堂,人们在这里可能不是要寻找物质与生理的满足,而是期待某种精神的慰藉,并尝试借助这些物理空间,触摸到人与人之间新的,或者说反而是更为本真的生命连接。

  24小时便利店的点点灯光,有时像是某种关于“家”的隐喻。此刻我只想推开那扇在深夜唯一开着的门,迎接又一个黎明。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陆向东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