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引力》:变幻的时代 需要保持记录

2017-07-12 09:47:08
改革激烈震荡期的时代需要被记录,而且是持续的记录。
查看评论

  温籍导演施秋荣、胡弦的纪录长片《内心引力》上月在全国公映,其间有一场将近五百人的观影会在温州龙幕影城举行。我之所以接受邀请担任这场电影主创和观众对话会的主持,一是因为这是从温州走出去的导演,二是因为对纪录电影的偏好。在这个时代能够不以虚构的故事来吸引票房,而是对激烈变幻的时代保持记录,这值得我们致敬。

  这部电影拍摄了将近两年时间,后期制作两年时间,是导演施秋荣、胡弦夫妇回报给家乡的一份沉甸甸的厚礼。施秋荣说这部电影是他的大孩子,在电影摄制期间,他的第二个孩子小胡桃出生了,这次他带着两份杰作回到自己的家乡,收到家乡观众热烈的回应。

  《内心引力》记录了七个中国独立品牌创始人的故事,这些人像梭罗所说的,是不紧跟队行进,听到“另一种鼓点”的人。在我们这个时代,在目前这样的体制下,很多人听到“另一种鼓点”,但他们没有勇气跟既得利益以及现存体制说拜拜,从而去开拓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天地。

  这部电影,我认为有两个遗憾或者不足,当然所有的艺术都应该是有遗憾的,根本不存在一种艺术的完美。首先,如果这部电影能够在每个故事中加强它的戏剧性,去挖掘生活中的悬念,并且能够从一开始就切入到内心的层面,这部电影会更具可看性。这部电影的起点是拍摄关于创新和创业的电影,所以在影片中内心的轨迹更多是通过主人公的讲述来展开。所以一些故事呈现的是某种状态,而不是我们理解的故事。当然,影片中令人捧腹的桥段也是很多的,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的故事在七个人中是相对饱满的,镜头跟随钱小华在安徽的乡村行走,记录了村民淳朴而可爱的一些瞬间。天台之上,理发师为钱小华理发,我认为这都是神来之笔。其次,这七个人的故事,如果能够找到并赋予一种巧妙、有趣而富有深意的联结方式,故事会更有力量。影片也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关于当下中国、这个时代的空镜头,甚至可以是“闲笔”,这样会在平衡观看的节奏感的同时,使得这一些信赖内心的力量,被内心所指引的创始人们,会有一个更值得背叛的背景。

  我之所以谈论这部影片的瑕疵,正为了说明拍摄纪录片的难度。对一部纪录片来讲,两年的时间可能并不是太足够,然而仅此两位导演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这个投入和产出,经济效应被过分看重的年代,导演们更希望去拍摄那些更抓人眼球的好看的故事,那些虚构的甚至神神怪怪玄幻的故事。

  这几年在中国,有大量的微电影被生产出来,但是好的电影并不多,一些官员和企业被微电影这种崭新的方式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所吸引,他们愿意投资拍摄和某个政府组织或者某个企业集体的形象有关的宣传片。然而这些影片拍摄完成之日,也是这部电影生命的结束之日。这些少量的钱,养活了一大批微电影导演,但也大大束缚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一些粗制滥造的故事电影,也因为缺少优秀的电影人才,缺少优秀的编剧和导演,他们的吸引力甚至超不过网上一些讨巧的视频片段。

  当下的中国是一个急剧变化的中国,这个时代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互联网的渗透大大改变了艺术生产和平常百姓的生态,城市每天有大量的街区被改造,旧的房子和村庄被拆除,大拆大建赋予这个城市新的容貌、新的气质。而温州尤其是一个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的城市,中国所存在的共性问题都在温州率先得到个性化的表达,大量企业的命运在改变,大量百姓的日常生活被改变。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这种巨变。而让人遗憾的是,很多电影人,很多影像记录者,却并没有忠实客观去记录这个城市、这个时代的变化,任由它们转瞬即逝。

  改革激烈震荡期的时代需要被记录,而且是持续的记录。谈到纪录片在客观纪录和艺术化纪录之间的辩证联系时,我认为需要在日常生活和故事生活、客观世界和艺术世界的夹缝中,走出一条兼容的道路。仅举一例,我觉得国内导演贾樟柯的一些方式值得借鉴。他的《二十四城》拍摄的是一个房产项目的前世今生,使用的是虚实手法的交替;而《天注定》改编于发生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几个可以说互不关联的激烈的故事,但贾樟柯很巧妙把这几个故事用一种极为巧妙和不动声色的方式,通过人海,通过交通和物流,并且穿插广播电视新闻,来把这几个毫不相连的故事联系起来,和中国的现实有效地联结在一起,充分展现了贾樟柯高超的对中国现实的认识和驾驭能力。

  作者:陈有为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叶双莲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