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高忠勋:叮嘱儿子实在做事 对下属有人情味

温州网 2017-07-14 07:45:00
在担任温州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期间,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的一段时期,全国各界展开对温州模式姓社姓资的争论,这一段艰难的历史时期,高忠勋与温州一起走过。
查看评论

  高忠勋资料图

  温州网讯 温州市政协原主席高忠勋于7月12日下午3时56分逝世。

  在担任温州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期间,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的一段时期,全国各界展开对温州模式姓社姓资的争论,这一段艰难的历史时期,高忠勋与温州一起走过。

  儿子眼中的老父亲:

  空闲时爱看书

  高忠勋膝下有四个儿女,高小兵是唯一的儿子。在市国土部门工作的高小兵,自小就受到父亲严格的教育。特别是在参加工作之后,“相信党,听党的话”是高忠勋经常交代儿子的一句话。

  “可能是我所在的岗位比较特殊吧,父亲最牵挂的也是我,他一直把清正廉洁反复讲给我听。”每逢周末,高小兵总要去父亲家中陪老人吃顿饭,听听老人的教诲。“我们当干部的,不要想着发财,必须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高小兵说,父亲的这番话,他至今铭记在心。

  在高小兵看来,父亲是一个简单的人。深居简出,粗茶淡饭,空闲时看看书,成了老人家退休后的生活基调。

  对于高老的身后事,高小兵说,同样会按照父亲在世时的那样,一切从简。

  秘书眼中的老领导:

  清廉有人情味

  现任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调研员的孙爱萍,曾在1987年12月至1990年12月期间担任高忠勋的秘书。当时,高忠勋任温州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一职。那个时期,温州模式正处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孙爱萍记得,当时高老分管农业、政法、财经等多个领域的工作,涉及部门达35个。高老工作很忙,每天要去各个部门对接工作。“尽管对接的部门很多,但高老工作很仔细,很多事情亲力亲为。”

  孙爱萍说,高老的廉洁,同样令人钦佩。1990年初,有人替一名华侨送来数千元外汇券,以表达对高老平日里为华侨做实事的感激之情。高老特地把这人叫到会议室,让孙爱萍当见证人,亲手把外汇券还给了对方。

  高忠勋的平易近人同样难得。只要有空,高老就会去市政府业务科室坐一坐;接待群众上访,帮助解决问题。

  “高老对下属也非常有人情味,他出差回来,会经常给我们下属带个小礼品。”说到这里,孙爱萍哽咽了,高忠勋去世前两天,他还曾去探望过高老。孙爱萍说,从高老的身上,他学到了怎么做人、做官,怎样对待名利。

  记者眼中的老报人:

  做事认真坦荡

  沈绍真,温州日报资深记者。2008年、今年3月,沈绍真曾对高忠勋作过两次面对面的专访。

  2008年的那次专访,沈绍真为稿件起名《在温州最艰难的岁月里》。那一次,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高忠勋回忆起他担任温州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的往事:1988年杭州火烧温州鞋事件,1990年国务院出面严查的柳市低压电器事件等。

  在沈绍真看来,在那样一个多事之秋,在温州模式“姓资姓社”争论不休的时期,包括高忠勋在内的市委班子,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关注民生,坚持温州模式,实属不易。

  另一次专访,是今年的3月份。当时,为纪念温州日报创刊70周年,温州日报拟采访一批老报人、老领导,回顾“那些年,我们一路同行”的往事。

  巧的是,高忠勋曾于1960年2月至1962年3月担任温州日报(当时为浙南大众报)副总编辑,是名副其实的老报人。

  面对这一次采访,高忠勋准备很充分。他不仅写了谈话要点,还拿出一沓50多年前浙南大众报的剪报,上面都是他当年采写的报道。

  沈绍真后来才知道,这些剪报,其实是当年“文革”时期准备用来批斗高忠勋的“罪证”,不过最后没能得逞。后来,坦荡的高忠勋把这几本剪报收存纪念。

  沈绍真说,稿子写好后,高忠勋很认真地看了几遍,并提出了个别修改意见,老报人的风采依旧。

  沈绍真说,高忠勋逝世后,不少与高老有过交集的温州人,都通过微信朋友圈寄托哀思。一位身在深圳的温商,还特意委托他为高老献上花篮,以表哀悼。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朱斌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李思思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