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头王”的廊桥情缘

温州网 2017-07-19 09:23:50
凭借一把普通的斧头,他在央视演播厅里剥鸡蛋壳、取铅笔芯,一举夺得“斧头王”的称号。
查看评论

曾家快采取桥苗穿插的方式,建起了有三层屋檐的埠下廊桥。

造型古朴的乌岩岭廊桥

  温州网讯 凭借一把普通的斧头,他在央视演播厅里剥鸡蛋壳、取铅笔芯,一举夺得“斧头王”的称号。

  凭借祖辈三代传承下来的木匠手艺,他既没拜师学艺,也无高人指点,却建造了11座廊桥。今年45岁的他成为泰顺县域最年轻的拥有营造廊桥技艺的“老师傅”。他就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曾家快。

  近日,笔者在泰顺县筱村镇文兴桥修复现场找到曾家快时,他正埋头于一堆木料中忙着整理廊桥构件。去年9月中旬,台风“莫拉蒂”带来的洪水冲毁了泰顺县境内三座国宝级廊桥,文兴桥就是其中的一座。在各级领导和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今年3月25日,三座被冲毁的廊桥正式启动修复,曾家快担任了其中文兴桥的修复任务,这是他自2010年修缮文兴桥后,再次担当修复文兴桥的主墨。

  文兴桥位于筱村镇枫林村,全长46.2米,宽5米,单孔净跨29.6米,距水面的高度为11.5米,属编梁木拱廊桥。文兴桥始建于公元1857年,1930年重修,至今150多年。由于年久失修,文兴桥桥拱已经发生局部塌陷,廊桥的侧向倾斜也日趋严重,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2010年上半年,泰顺县文保部门对文兴桥进行加固维修。当时已拥有多座廊桥建造技术和经验的曾家快被邀请前往担任技术总监,并于当年8月,对文兴桥采取解体修缮与体系外加固方法,成功进行了全面维修和保护。

  令曾家快没想到的是,时隔7年,他再次结缘文兴桥。此次修复难度更大,因为所有的构件被洪水冲散后,都是一根一根找回来的,为了按照文物部门“按原样修复,修旧如旧”的标准要求,从3月25日动工至今,曾家快一直都忙于廊桥构件的核对,已经整理核对完了1000多个文兴桥构件。文兴桥的修复工作计划于今年11月底完工。

  两次参与文兴桥修复,并非偶然,完全得益于多年来曾家快在廊桥营造技艺方面的刻苦钻研、磨砺和对造桥技艺发自内心的爱。

   9000元造出一座廊桥

  早在2002年,从未建造过廊桥的曾家快,就曾耗时一年,先后跑遍了泰顺县境内的所有木拱廊桥,做了一次实地测量。曾家快至今难忘当时的情景,他说,许多廊桥地处偏僻,地形陡峭,需要跑到桥下的山涧峡谷里观察测量,时值酷暑,炎热难当,爬坡下沟,汗流浃背,手脚经常被荆棘划得鲜血直流。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所有木拱廊桥的测量,掌握了桥身桥体长度跨度等方面的第一手数据,近距离熟悉了廊桥的整体结构。

  泰顺古廊桥名扬天下,人们慕名前来观赏,同时还对古廊桥的独特构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之前,无论本县还是外地游客都在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在泰顺,还有会建造廊桥的人吗?

  为此,自小生活在古廊桥边,19岁就开始学习木匠手艺的曾家快坐不住了。他对廊桥的结构早就耳熟能详,心中早就构筑了无数个廊桥的雏形,然而资金匮乏,成为他实现梦想的“拦路虎”。他不甘心,于是找来材料,凭借对廊桥的熟识,利用数月时间,制作了一座一米多长的廊桥模型,小到一根椽子,大到廊桥桥基,细致入微,十分逼真,引来一片叫好。

  2003年,县里一家单位为了测试曾家快的造桥技艺,出资9000元,让他建一座真的廊桥。

  造桥之前,曾家快又一次去察看了全县6座木拱廊桥的构造,最后以北涧桥为模型,进行实地建桥。受资金限制,这座桥的尺寸和跨度并不大,胸有成竹的曾家快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如今这座长11米,高7米,净跨7米的廊桥,就横卧在泗溪镇南溪村的一片田野里,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也成为曾家快营造廊桥历程的见证。

  凭借自身的木匠手艺和聪明才干,曾家快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造桥技术,填补了泰顺廊桥建造无后人的空白,同时也为他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为营造规模更大的廊桥迈出了宝贵的一步。

   1500件构件衢州装廊桥

  2005年4月的一天,曾家快在泗溪镇一个叫中山岗的地方维修庙宇,接到了一个来自省内衢州的电话,热情邀请他去衢州市建造廊桥。当时他没答应。2006年年初,对方再次来电,曾家快想了想,承接了这项业务。

  这座廊桥的修建对于曾家快来说是一次挑战,原因有三:首先没到实地考察过;其次图纸简单,对方只提供了一个样本和尺寸;最后施工时间短,两地路途遥远,现实条件不允许工人来往奔波。

  为节约廊桥建造成本,曾家快提出,所有建造廊桥的木材都在泰顺购买,做成构件,再拉到衢州组装。

  周边的人听说此事后,对组装廊桥持怀疑态度。而后又听说他不去考察实地就接了活,很多人坐不住了,上门善意规劝:“仅凭一张图纸就建桥,恐怕不成吧?建不起来会成为笑话的。”曾家快明白别人的好意,却什么都没说,买来木料,叫来帮手,在自家门口摆开了阵势,叮叮当当声中,开始制作廊桥构件。

  两个月后,1500件廊桥构件顺利完成。大到桥苗,小到椽子,分门别类,有条不紊。对方派车过来运,曾家快随车同行。廊桥构件运往衢州黄土岭村,途经丽水市松阳县,被木材检查站的人员拦住了。原来,木材报运材料单上写的是原木,可车厢里装的却是1500多件木质构件。

  检查人员心生怀疑,扣下车子,要曾家快说清楚。得知曾家快才30出头,就会建造廊桥,检查员的口气顿时变得温和,敬佩之余,立马给予放行。

  40多天之后,在衢州市七里乡黄土岭村,一座崭新的廊桥呈现在众人面前,曾家快带去的廊桥构件一块不少,一块不多。

  乌岩岭造座没桥墩的廊桥

  2009年1月,曾家快应邀在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的一处山涧上建造廊桥。乌岩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非常严格,对方提出建造过程中不能破坏建桥区域内的原始森林地质结构,说得直白点就是不能乱挖掘。

  廊桥本来就靠桥墩托着,若无桥墩,桥又如何能站立?经过多番实地考察,曾家快最终还是接受了建桥任务,并保质保量完成了建桥任务。

  原来,经过几次实地考察,曾家快发现,不用挖掘山体,不用打建桥基础,两边山体岩石就是最好的天然桥墩,数根桥苗只要牢牢插在山体的岩石里,就能保证廊桥着力点的平衡。

  后来,曾家快就采用廊桥桥苗插在河两岸岩石体里的造桥技术,既避免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又攻克了建造难题,使得廊桥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2010年11月,乌岩岭廊桥顺利竣工。原始森林之中又留下了曾家快的一处杰作。如今,到过乌岩岭的人,都会看到这座没有桥墩的廊桥。

  埠下廊桥桥屋有15间

  一把普通的斧头,在一次次营造廊桥的过程中变得日益娴熟。而曾家快在一次次的考验和历练后,越发地痴迷于廊桥营造技艺,不断进行自我挑战。泰顺县雅阳镇埠下村的廊桥就是一次实践。

  那是2009年2月,曾家快还在筹建乌岩岭廊桥。雅阳镇埠下村干部找到了曾家快。他们计划在村水尾建造一座廊桥,请曾家快“出山”掌斧。曾加快欣然应约。

  曾家快说,埠下廊桥最大的挑战是三层屋檐,上下几层加起来,一共有桥屋15间。这在泰顺的廊桥中,并不多见。如此多的层数和桥屋自然增加了桥体所承受的重量,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支撑桥上所有构件的桥主体,让其固若金汤地矗立在河面上。

  曾家快反复研究思考,最后找到了解决办法——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桥身重要部位桥苗的穿插精确度。于是,曾家快创新思路,采取桥苗穿插的方式,空间有多大,就穿插多少桥苗,最终为解决桥面建筑的支撑重量,构造了一道坚实牢靠的基础。

  登台央视赢得“斧头王”称号

  曾家快秉持一份工匠精神,用心用爱,营造了一座座廊桥,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他还靠个人精湛的木匠手艺,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斧头王”的称号,这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原来,当年,曾家快只用9000元就造出一座廊桥后,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特意将他邀请到了《走进科学》栏目组参加节目。曾家快事先并不知比赛内容,到了现场,工作人员告诉他,在这场名叫《状元360之超级“斧头王”》比赛中,他要和别人一起比用斧头剥鸡蛋壳和削铅笔芯。

  曾家快回忆当时的情形说:“在现场还有两个选手和我一起比,工作人员把30个煮熟的鸡蛋分三层固定在转盘上,选手在固定的位置上不能走动,要在20分钟内,用斧头将转盘里的鸡蛋的外壳剥净,不能削掉一点鸡蛋白。我当时也愣住了,不过既然已经上场,就不能后退,我静下心来,沉着应战,凭借从事木匠多年的手力,花了十几分钟,按规定剥好了鸡蛋皮,其他两位选手,在比赛中要么削掉了蛋黄,要么超过了时间,最终落败。”

  曾家快告诉笔者,那次比赛,其实难度更大的还是削铅笔芯,比赛规定,削出来的铅笔芯必须要完好,没有折断。他之所以战胜对手,除了手握斧头的用力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平时的积累和练习。

  那场比赛,曾家快战胜所有对手,成为名副其实的“斧头王”。

  来源:温州日报

  苏康宝文/摄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