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禹平文集》代序:追怀洪禹平

温州网 2017-08-15 16:36:18
在乐清乃至温州的文坛上,许宗斌先生不仅是实力派,而且是具有影响力的领袖式人物。

  京华五六月,是我们这些教书匠的忙月,各种考评、答辩的活动都在此际进行,因此业界人士中曾有“黑五月”的戏称。此时接到许宗斌先生哲嗣晓锋先生的电话,说他父亲的纪念集业已编成,想要我写一点文字放在前面。自知并非合适人选,怕写不好,并且时间真的有些紧张;但想起宗斌的种种,以及晓锋对其父亲的深情,实在不忍心推却,就勉力应承下来,却也又一次陷入了对老朋友的追怀之中。

  在乐清乃至温州的文坛上,许宗斌先生不仅是实力派,而且是具有影响力的领袖式人物。他的突然撒手西去,惊动了浙南文坛。他的亲人、生前好友,文史界的同辈与后辈,纷纷撰写纪念文章,表达哀悼之情与缅怀之思,讲述他们心目中的许宗斌。作为他的早年同学和朋友,也作为他的读者,我从这些文章中又一次认识了宗斌,并且引起新的思索。

  宗斌的一生是文学的一生。从少年到中青年、老年,生活的外部环境虽然有很大的变化,但对于文学的热情以及追求文学的理想,却始终没有变化。文学家的造成,是时代外部的文化与文学的背景与文学家自身的主观努力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就宗斌而言,造成他文学成就的外部环境,虽然也有不少有利的因素,但总体来看,逆境为多。他在文学方面是属于早熟型的,小学、初中时期就已经萌发对文学的爱好,其中有乡土的某种文学氛围及良师如他所缅怀的语文老师赵忠仁先生的影响。考入并就读温一中后,他的文学创作意识完全自觉了,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并尝试写作旧体诗词与新诗,数量之多,体裁之全面,都是普通的中学生所难以企及的。可以说,此时的许宗斌,已经是一个小小的文学家了。但是宗斌兄的文学之梦,在中学毕业后的艰难时世中备受打击,他先后做过油漆学徒、农民、民办教师,其追求文学的生涯,可以说变得颠颠簸簸,让人觉得辛酸!但也正是在这样的时期,他的文学热情,得到进一步的发酵,而文字也开始趋向成熟。1970年,他创作了《春兴八首》,诗艺已经颇为娴熟,后来得到名宿吴鹭山欣赏,认为能入老杜之室。纪念文集中,余力先生的文章引了组诗的全文,韵律流动,格调清新,在那个时期同年龄作者中,肯定是翘楚之作。宗斌后来主要转入小说、散文与文史随笔的写作,但对诗词的钟情,仍然不能忘怀,也时有所作。1978年,宗斌考上杭大中文系,接受语言文学方面的系统教育,圆了早年的大学之梦。这两年虽然短暂,并且宗斌自己也没有说其间受到哪位名师或哪门课程的重要影响,但对开阔其文学方面的视野、指示其创作的境界方面,无疑是关键的一步。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中文系主要是进行文学与语言等方面的系统教育的地方,教师的主体也是由研究者构成的;并且着重研究文学理论、从事古今中外文学的鉴赏与批评的,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但是,我们在说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的这一句的同时,还得补上一句,中文系也不是不培养作家的地方。经过有中文系学习背景的作家,在文学创作方面自有特点与优势。这方面的例子很多,用不着我来举例。许宗斌也是其中的一个。可惜他已经去世的,不然的话,让他自己分析一下杭大两年与其后来创作的关系,可能会更中肯一些。

  宗斌文学事业的勃发,其在小说、散文、文史随笔等体裁的创作上的全面展开,当然是八十年代之后。这是生气蓬勃,百废俱兴的时代,也是文学事业的黄金时代。对于宗斌个人来说,前几个阶段栽培在他心中的文学种子,在这个时期开始茁壮地成长。追求文学理想的热情,不可抑止地发生在一个身处经济大潮之中的政府人员的身上,使他舍弃世俗看好的位置,选择了体制内的专职文学人员的身份。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将现实的生活与文学理想安顿在一个就其那时的条件来说是最合适的区位中。这一步当然是决定性的。走出这一步,最需要肯定的是他个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不是所有爱好文学创作的人都能像他这样摆脱现实生活的种种羁绊,义无反顾地投身文学事业。对于宗斌当时所处具体的社会环境来说,文学其实是奢侈的字眼,高谈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的作品,鼓动追求文学艺术的热情,乃至用破旧的自行车一大摞、一大摞地将那些文学经典从书店搬到逼窄的住房,这都是不合时宜的,都需要特立独行的勇气!这是一种超越平庸的精神追求。宗斌和他周围的一帮人,都这样做了!他们将文学当成事业,很神圣、很理想的事业,尽管有时有些天真,甚至不无狂放!这的确是一种文学环境。宗斌处于这种环境中,他自己就是这种环境、这种氛围的制造者。在乐清,前有洪禹平,后有许宗斌。我真希望大都市中的大作家们,尤其是大学里的文学教授们,能够看看这种环境。让我们每一个曾经钟情于文学的人,重新拾起文学的理想,立志让文学提升我们的人生,伴随我们的一生,不计成败利钝!

  宗斌擅长多种文体,从旧体诗词到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电影剧本,他都写。他的小说写得很精致,不仅重故事情节,更重文字上纯熟与韵味,并且吸收中国古代的诗赋元素,有意境之美。《箫台》为他做的那个纪念专辑里选了几篇。虽然都很短,像是散文,但却如镜子般照出社会与人生,黯淡的色彩中闪着种智光,耐人咀嚼。这还不算,里面还蕴藏着好些古典,如《夜泊》一篇,有庄生化蝶之趣,一种恍惚的人生境界,却比写实还要逼真。《鬼唱》一篇如聊斋,却又是“秋坟鬼唱鲍家诗”的出色演化,却又有很强的现实性。我小时候也爱听鼓词,却因年纪少,未领略到如此深的境界!《狗眼》《蛇变》有魔幻小说的味道,但又是极富现实感的,将人心挖了好几层!他的散文,我读得更多些,尤其是文史随笔一类,最喜欢的是那种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苍凉与闲暇,但是这里面对文化、对乡土人文的审美之爱,又让人感觉暖意!宗斌的作品,极具文字功夫。文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这在中国古代叫辞章艺术。语言艺术之外,才是其他的一些审美、娱乐及现实的方面的功能的实现。并且这种功能实现,应该与辞章艺术融然一体。宗斌古典文学修养深厚,他在这一点上,与有些作家相比,是具有优势的。如今,文学进入了电子时代,将是文风之大变,但亦有可能是文风之大坏!其中最大问题就是辞章艺术的衰落。许宗斌先生留下的等身著作,他用六十多年时光磨镌出来的文字,是他留在世上的宝贵遗产!他人虽然走了,走得很仓促,但他的著述正从容不迫地在人间继续走着,会走得很远,走得很长!这是对一个终生怀抱炽热的文学理想的人应有的回报!

  作者:钱志熙

  水云绵远——许宗斌纪念文集

  《水云绵远——许宗斌纪念文集》是一本纪念许宗斌老师的纪念散文集。许宗斌(1947—2015),浙江乐清人,生前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乐清市文联主席、乐清市社科联顾问、乐清文献丛书主编、《雁荡山志》主编,著作等身,学识丰厚,一些著作成果、研究方法、写作模式,尤其是《雁荡山笔记》具有全国性影响,被北京大学等高校师生多次称引,被认为是温州地区解放后成长起来的、比较突出的作家和学者。许宗斌去世后,本地领导、生前友好、同事、亲属和学生辈撰文予以纪念,并于逝世周年之际召开座谈会回顾其生平与成就。以上纪念文章及座谈会发言,既概括许宗斌一生履历和成绩,又具有特定年代、典型人物的史料价值。为此,乐清市社科联、乐清市文联决定联合编辑、出版这部纪念文集,一以资怀念,又可为后学提供模范。

  《洪禹平文集》辑录洪禹平先生生前已发表、出版的绝大部分作品与部分已整理手稿。上卷为中篇小说和散文,中卷为学术论著(主要是中国历代书法精品集成赏析),下卷为学术论著(主要是对书法、诗文经典的评论)和诗词、联、书信。本书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