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现场会:温州经验值得推广

温州网 2017-09-13 08:04:00
省交通运输厅法规处负责人表示,温州交通运输“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非常突出,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温州的经验值得全省推广。

  温州交警铁骑队。本版照片均由交警供图

  温州网讯 为期两天的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现场会暨综合改革推进会昨在温召开,与会代表前往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等地进行现场观摩。省交通运输厅法规处负责人表示,温州交通运输“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非常突出,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温州的经验值得全省推广。

  昨天下午,与会代表前往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交运集团出租车服务区、温州交运汽车检测站、温州交通技校等地观摩温州交运“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

  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我市市级交通系统每年办理的3.7万件事项,从改革前的平均跑2.8次降为0.13次,平均时限减少3天。做法归纳为不再批、简化批、网上批、马上批、帮助批、就近批等“六个批”。

  “不再批”意味着压缩市县交通权力事项50%以上;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按照“谁为主谁审批”的原则,争取取消前置要件审批等措施。

  “简易批”即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改革后,所有事项平均办理时限比改革前减少3天,申报材料减少20%。

  “网上批”的具体举措便是推行“网上审批、快递送达”;建立数据池,推进交通内部以及与公安、综合执法等单位的数据共享。

  “马上批”,即整合交通各大窗口,“五窗合一窗”,窗口人员由“专科医生”转变为“全科医生”。

  宁波市交通运输委主任张世方昨天在现场观摩时,赞赏温州交通运输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入点好、布局广、效率高,方便老百姓。嘉兴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志东说:“温州交通运输系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对于我们改进工作非常有帮助。”

   文明交通 全民共创

  交警开展滥用远光灯“体验式”执法。

  交通文明,折射出整个城市的文明。每一位市民不仅是交通参与者,更应该成为交通管理者和文明宣传者。近年来,我市城市交通发展迅猛,机动车、驾驶员数量双双突破200万,市区每百户家庭汽车保有量居全省第一。紧随发展而来的,是管理难题。拥堵、事故、停车难、出行难……面对这些“城市病”该怎样对症下药?温州交警自有妙招。

  管理的战场在路上,管理的中心是市民。温州交警在“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的战役中,积极发动每一位市民参与,推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向“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发展。深化一创一治现场推进会在温召开,正是“温州经验”的登台亮相。

  志愿者上路开展文明交通劝导。

  “六看”巡查在路上志愿路长帮大忙

  今年8月份,温州第一批志愿者路长队伍正式成立。从9月份起,这些“路长”们就正式上任,在自己认领的20条重点道路上协助民警进行交通管理,宣传文明出行。

  这些路长来自各行各业,其中有企业老板,有机关公务员,有慈善团体成员,也有豪车协会会长。但当他们穿上统一服装走上马路,义务参与到交通管理中来时,“志愿者路长”是他们最引以为豪的身份。

  迄今为止,上任不过十余天,志愿者路长周长恩就已经在他负责的藤桥南街上进行了3次巡查。这样的工作密度,远远超过了交警支队对路长的要求,但周长恩依然乐此不疲。作为一名驾校教练,周长恩对交通秩序和行车安全尤为关注。正如他所言:“拿到驾照只是学会开车的第一步。”他认为,只有成为文明的交通参与者,才能根治“马路杀手”。

  见到违章和违停,他会拿出手机拍照取证并举报;发现随意占道现象,他会上前制止劝导。这份工作很累,更没有收入,他却时常不惜牺牲正常的作息时间,尽量做到“随叫随到”。“当上路长后,觉得责任感更强了。”周长恩说,正是这份责任感,让他能以笑容面对不解。

  志愿者路长,帮了交警大忙。看安全管理、看秩序畅通、看管理执法、看文明守法、看信号配时、看共建成效,在“六管六看”的模式中,路长们参与的是“六看”的工作内容。他们的加入,让路面的宣传、监督变得更加高效。

  交警一大队五中队只有9名民警,但负责辖区却有162平方公里,涵盖56个自然村。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因此电动车带来的安全隐患成为一大管理难点。在路长及众多交通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月该中队已经发放了电动车夜间反光膜和安全宣传手册各数千份。中队长蔡风华说,“没有志愿者和路长的帮助,我们不可能做到。”

  路长来自民间,他们的参与让交通管理不再“冷冰冰”,使执法者与市民之间的信息交流更通畅,大家更容易接受。如今,蔡风华正在努力扩大志愿者团队的规模。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个村都有10名志愿者,辖区里就将有500名以上志愿者,今后宣传和管理就方便多了。”目前,该片区已有十几个村成立了志愿者队伍,路长的队伍正在继续壮大中。

  一键举报威力大微信随拍齐参与

  全民上阵,相当于让温州交警的路面警力大幅增加,使得“人人都是交警,处处都有监督”。

  去年下半年以来,交警部门受到志愿者建议的启发,开发了一款“神器”——“一键抓拍行车记录仪”。这种行车记录仪非同寻常,除了有一般行车功能外,还能对路上看不惯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举报,堪称原有“微信随手拍举报平台”的升级版。“神器”的使用也十分方便,只需手指轻点举报按钮,记录仪将自动截取按钮按下时刻的前7秒和后7秒画面,并实时上传到温州交警的举报平台后,同时记录下举报的时间和GPS坐标,既不影响车辆行驶也可以快速举报违法。举报成功后,举报人将收到一条提示短信,如果举报内容经审核通过,还将获得微信红包奖励。

  牟思洪是我市一家制鞋企业的采购员,由于工种特性,他每天要在路上跑上百公里。今年3月份,他成为我市第一批在私家车上安装了这种“抓拍神器”的车主。闯红灯、随意变道、加塞、逆行、不礼让斑马线、实线变道、占用专用车道……面对这些路上常见的不文明行为,“终于可以不用忍气吞声了。”牟思洪说,每天在路上他能抓拍到三起以上违法,相比以往的交通劝导活动,这样的形式让他更有参与感。

  有了这个“抓拍神器”,就相当于路上多了许多不定点“电子警察”。出租司机赵师傅也是一键举报队伍中的一员,他经常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这款“神器”的厉害之处,“朋友听了我的话,都说以后在没监控的地方也不能乱开车。”

  人人有责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就是对每位参与交通管理的市民最好的回报。牟思洪说,“我知道举报有奖,但经常忘了领,没把奖金当回事。”他说,能够看到城市一天天变得更文明,已经让他很开心。

  温州交警开发的微信有奖举报平台和“一键抓拍行车记录仪”,充分发动群众举报各类交通违法。目前平台已累计接受群众举报102万起,发放奖金225万元,平均每天4000余起。

  给企业戴上“紧箍”协同共治管源头

  文明交通,安全出行,不仅是交通管理者和市民的事,更是相关运输企业应尽的职责。针对“两客一危”等重点车辆监管难题。我市交警构建“法人创安”机制,以“行业自治”理念,搭建出一套重点车辆、驾驶人、企业管理系统,将全市51716辆重点车辆、40533名驾驶人、645家重点企业纳入平台监管。同时创新企业安全系数、驾驶人危险系数“两大安全指标”,实行“人、车、企”捆绑管理。

  这一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我市针对渣土车进行的管理。去年8月24日,12家渣土车运输企业在交警二大队的主持下,成立了渣土车行业自律促进会。次月13日,又有10家企业自愿申请加入自律会,这使得自律会拥有运输企业22家,车辆404辆,车辆数占温州市区实际运行渣土车辆数的近75%。

  在一份《渣土车行业自律处罚标准》中,列出了闯禁、遮挡号牌、压线、超载等12项违规行为,企业罚金在200元至2000元不等。此外,闯红灯、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除了接受内部处罚外,还会移交交警部门处理。

  企业主动戴上“紧箍”,为的是安全二字。成立自律会后,交警二大队的辖区内再无渣土车事故发生,严重超载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行车也更加规范。

  企业尚且如此,各机关单位更应起到文明交通表率作用。今年,温州交警将亡人交通事故防范、隐患整治和交通治堵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年终考绩、平安综治和文明城市创建等“三大考绩”,并在全省首创文明交通指数测评体系,形成协同共管的良好局面。

  市机关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起,文明交通将成为评选和审核市文明机关的重要指标。机关工作人员中,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并被交警部门记录在案,将在对该单位的考评中予以扣分、通报。该负责人说,“有了这个制度,就会更加约束机关公务人员的交通行为,真正做到‘文明交通我示范’。” 

  综合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

  记者:夏忠信 郭云豪

  通讯员:王田维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白倩倩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