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美国大兵,一段来自丽水大山深处的人间大爱!

丽水网 2017-11-07 09:38:27

  小人物,大友谊!这是一段来自江南秘境的人间真爱!这是一段由小人物铸就的中美大友谊!

  今年,美国“杜立特空袭”迎来75周年,一段当年丽水大山深处的生死营救的记忆,再次被唤醒,一份延续75年的中美友谊再次被续写,丽水大山里深藏的大善大爱,再次被点燃……

  △美国空军B-25轰炸机3号机机组人员

  2017年11月,深秋,丽水市遂昌县西畈乡湖岱口村。

  刘光宁坐在自家的小卖部里,一次次地翻看着“传家宝”——爷爷刘芳桥访美带回的明尼苏达州荣誉市民、罗彻斯特市荣誉市民和人类服务杰出奖等一叠荣誉证书,并逢人就说:“你看,这些都是美国朋友送给我爷爷的珍贵礼物!”

  △刘光宁

  美国人为何会给中国遂昌农民送礼物呢?随着今年美国“杜立特空袭” 75周年的来临,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再次被提起,并再次闪耀在中美两国的友谊史上!这段历史,深刻讲述了小人物,大友谊,一段来自丽水市遂昌县的人间大爱!

  这段被尘封的历史要追溯到75年前,1942年4月18日,珍珠港事件后的第一百三十三天,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美国空军B-25轰炸机,突袭日本东京等地,短短几十秒,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馅……

  按原定计划,机队完成任务后,在衢州机场降落。不幸,返回途中,天气恶劣、联络中断、燃油告罄……机组人员被迫弃机跳伞!其中,3号机坠落在丽水市遂昌县柘岱口乡北洋村大坞山。机上5名机组人员,机械师利兰?法克特来不及跳伞,殉职于机舱内;其余4人中,机长罗伯特?格雷降落在遂昌县西畈乡岩坑村,投弹手阿登?琼斯降落在遂昌县柘岱口乡坑西村,另2名降落在衢州江山。

  就这样!美国飞行员与遂昌人民的故事拉开了序幕……拯救美国大兵,遂昌老百姓开始了一场艰难的接力救援,讲述了一段由小人物铸就的中美大友谊!

  危难之际,我们是并肩作战的盟军

  1942年4月18日,雨夜,丽水市遂昌县柘岱口乡北洋村,一片静谧。

  忽然,传来一声巨大声响,美国空军B-25轰炸机编队3号机坠毁在海拔1100米的大坞山上。

  今年86岁的黄大清,那时只有11岁,他对记者说:“当时我正躺在床上,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划破寂静的小村庄,村民们都被吓了一跳,纷纷跑出家门口去看。”但什么也没看到……

  第二天清晨,与北洋村相邻的坑西村。跳伞存活的美国空军投弹手阿登?琼斯中尉,被村民黄雄忠发现时,他正蹲在路边抽烟。

  据黄雄忠回忆录记载,那日清晨7时,黄雄忠雇请堂弟黄贵高和两位村民一起摘树叶,用于田间施肥。在金钩下(地名),他们闻到一股悠悠的烟草香味。循着烟味寻去,身形高大的琼斯中尉赫然出现在路旁,他正抽着烟。

  △黄雄忠回忆录

  琼斯中尉一看,眼前突然出现数人,顿时警惕起来,叽里呱啦说了一通,黄雄忠等人碍于语言不通,也不知他在说什么,没过一会儿,琼斯中尉就不见了。

  “不熟悉地形,万一迷路,会非常危险。”黄雄忠不免有些担心,赶紧叫堂弟跟着琼斯,自己则停下手上的活,奔回村里向保长汇报情况。

  黄雄忠堂弟一路跟随,琼斯中尉途经河边时,想划竹筏过河,可惜没有成功,又绕回到了村子里。

  终于,在柘岱口乡的关帝庙(当时的柘岱口小学设在这里),大家又再次相见。

  琼斯中尉走进关帝庙,黄雄忠等人连忙跟了进去。

  大家互相之间仍保持着警惕。直到看到墙上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琼斯才安心下来。他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画了一架飞机、一顶降落伞,指指画像,又指指自己,拍了拍自己的肩章。这时大家才明白过来,原来他是我们并肩作战的盟军。

  △1942年时任遂昌柘岱口乡乡长张志伦报告文件

  这时恰逢乡长张志伦赶到,热情地把琼斯接到了乡公所。

  “他看起来有些疲惫,却什么也不愿意吃。”村民黄贵华回想起来,坠毁的飞机上有些罐头,他便派人上北洋山上取回。

  琼斯一见罐头,立马精神了起来,对周围的人表示感谢之后,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随后,村民们给他送来了换洗衣服,热情地接待这位美国朋友。

  当天,乡长张志伦派了两个人,用轿子抬着,把琼斯中尉送走了。

  日夜守候,那个毫不相识的美国大兵

  降落在北洋村的,还有另一名机组人员——机械师利兰?法克特。

  遗憾的是,幸运之神并没有眷顾他。他和3号机一起坠在了海拔1100米的大坞山上。

  △B-25轰炸机上零部件

  4月19日早上,北洋村村民们赶到飞机坠毁现场时,发现了被卡在机舱里的法克特下士,众人合力移走破损的机架,小心翼翼地把法克特抬出机舱外,可惜,他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

  村民们从山上剥来树皮,将法克特尸体包裹起来,又把地铲平,搭了一个草棚,将尸体放在里面。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大坞山,林木茂密,常有野兽出没,为了保护遗体,几位村民轮流看守。

  “我陪了他两天两夜,双眼一刻都没离开过法克特。”那48小时的场景,深深地刻在当地村民们的脑海里。

  为防止机上物品遗失,村民们还在路口设下关卡。

  △B-25轰炸机上零部件

  枪、子弹,甚至罐头,都是他们日夜保护的对象。

  此外,他们还用了上好棺木,把法克特入殓……

  后来,坠毁的飞机被拆解,零部件连同棺木一起被送走了。

  拯救大兵,中美这两人成了好朋友

  1942年4月18日,深夜。丽水市遂昌县洋溪乡(今西畈乡)岩坑村大栋尾山。

  美国“杜立特空袭”3号机机长罗伯特?格雷中尉就降落在这里。

  到达地面后,面对漆黑的山林,格雷非常谨慎,小心翼翼沿着山坑摸索而下。

  △今西畈乡湖岱口村

  第二日清晨,饥寒交迫的他到了湖岱口村。

  在村口的老木桥头,他驻足良久,不敢冒然过桥,因为他无法确定,桥的那头,到底是敌?是友?

  △昔日桥头场景(绘画)

  后来,格雷中尉被一个村民发现,他被带到离桥最近的廖天星家。

  旧时的黄泥屋,简陋且低矮,“大个子”格雷不得不弯下腰。

  还是孩子的廖天星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不速之客”。“他的腰间别着一把手枪,他的手一直按着。”今年84岁的廖天星回忆说,“戴着很大的帽子,把脸也遮住了,看不清表情。”

  此时,门口已被围得水泄不通,村民们听闻来了一个“棕头发、蓝眼睛”的大个子,纷纷跑来围观。

  当时5岁的刘名池似乎一点儿也不怕眼前的“怪人”,反而从人群中钻进屋子里,近距离地站在格雷身后。

  格雷中尉一回头,发现了他,摸了摸刘名池的头,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个小盒子,递给他。

  △今年80岁的刘名池

  刘名池喜出望外,一把“夺”过,扭头就往自家跑。

  “你怎么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被母亲斥责后的刘名池倍感委屈,再次来到廖天星家,把小盒子还给格雷。

  格雷中尉接过后,从小盒子里撕下一些絮状物放进嘴里,嚼了嚼,张嘴给刘名池看,示意“我吃完了”,而后又撕下一些给刘名池吃。

  “好吃极了!”那味道,刘名池至今难忘。其实,盒子里装的是肉松。

  虽然两人语言不通,但一点肉松,沟通了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患难真情,一只鸡的背后是友谊

  大约一个小时后,时任洋溪乡乡长的刘佐唐就接到了报告,把格雷中尉从湖岱口村接到了刘家村(两村紧邻),安顿在刘家祠堂(当时的乡公所)。

  山路崎岖,又下过一夜雨,格雷中尉身上的衣服早已淋湿。

  刘佐唐见状,拿出自己的黑色长衫,示意他换上。

  格雷体形高大,刘佐唐原本长至脚踝的长衫,在他身上又小又短,像裙子一样,只到膝盖上方……

  “你是哪里人,何故来此?”刘佐唐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道。格雷不识中文,留下一脸困惑。

  午饭时,刘佐唐给格雷中尉送来米饭和小菜,可格雷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只是怔怔地看着眼前白白绿绿的饭菜……

  语言、文字皆不通,到底如何是好?

  刘佐唐思前想后,开始用手比划着往嘴里喂食的动作。

  果然奏效!

  只见飞行员掏出笔,在纸上画了一只鸡,又画了几个圆圈——鸡蛋。

  这下,两人总算找到了互相交流的方式。

  很快,几个还冒着热气的鸡蛋出现在格雷的眼前……

  他的晚餐,是一只刚出锅的鸡。格雷将鸡掰开,掏出随身携带的小瓶,将里面的香料洒在鸡上,顿时一阵阵肉香四处飘逸,他吃得津津有味!

  殊不知,祠堂门口的几个小孩正探着脑袋,咽着口水。

  护送之路,长途跋涉两人依依惜别

  1942年4月的刘家村,寒意还未退去。

  格雷中尉裹着棉被,在刘家村安心地睡了一晚。

  4月20日一大早,在乡长刘佐唐的安排下,由村民刘芳桥等人护送他去上定乡。

  大山里,处处都是蜿蜒、陡峭、狭窄的山路,从刘家村途径周公岭到上定乡,整整15里山路。

  △周公岭

  对格雷中尉来说,这15里山路简直就是莫大的折磨,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连连摆手。

  刘芳桥心里着急,上坡时,就在后面推着格雷走。到下坡,就让格雷搭在自己肩上一步一步往下挪。

  “爷爷说,那是他这辈子走过最累的路。”刘芳桥的孙子刘光宁说。

  这一路上,格雷与刘芳桥熟络了起来,完全消除了心中的疑惑,途中休息时,格雷掏出钱包里的照片给刘芳桥看,告诉他这是他的夫人。

  走走停停,直到傍晚,两人才抵达上定乡。

  次日,刘芳桥返回刘家村,两人依依惜别,格雷送了他一段路,还送给刘芳桥两枚美国硬币表示感谢。

  4月21日,机长罗伯特?格雷中尉与降落在柘岱口乡的阿登?琼斯在王村口区重逢。

  当时的遂昌县王村口区区长柴路,转而将飞行员迅速送到设在衢州的空军第十三总站,路上一丝也不敢耽搁。

  几天后,装着机械师法克特遗体的棺木通过水运送至衢州,并葬在汪村,那个离空军总站仅仅八百米的山坡上。

  不忘恩情,美国考察团踏上感恩之路

  时光流逝,中美友好往来,这段生死之间的救援情,这段由小人物铸就的中美大友谊被传为佳话,1990年9月,遂昌大山里迎来了美国客人。

  由布莱恩?蒙纳带队,包括当年1号机领航员波特在内的“杜立特飞虎队”90-中国考察团,千里迢迢来到遂昌救援旧地,寻找当年的飞机残骸和营救过飞行员的老百姓。

  9月15日上午10时许,美国“杜立特飞虎队”90-中国考察团一行六人来到柘岱口乡北洋村。

  当时北洋村的村委主任黄忠法回忆说:“我们带着考察团与村里当时参加营救的黄富根等人交谈、合影留念,还带他们到大坞山,看了飞机坠毁的地方。”

  在柘岱口乡北洋村小学的休息室里,考察团成员重温了当年的救援过程,还见到了当时帮忙看守飞机以及飞行员遗体的黄富根、黄富海等人。“这段珍贵的历史值得被永远铭记!”波特先生把有44位幸存者签名、写有中文“多谢”二字的纪念牌送给北洋村村民,感谢他们的援助之情。

  午饭安排在项华云家里吃,准备了丰盛的农家大餐——各色蔬菜、腊肉、竹笋,还有为美国朋友特意烧的土豆炖牛肉等……考察团的人吃了,连连竖起大拇指。

  △项华云家

  第二日上午,“杜立特飞虎队”90-中国考察团又来到了西畈乡湖岱口村。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考察团的人见了刘佐唐儿子儿媳、刘芳桥一家等当时参与救援的村民,还走访了廖天星家、刘家祠堂等救援旧地。在刘芳桥家里,“杜立特飞虎队”90-中国考察团一行坐下来,与老人聊起了家常。“奶奶给他们泡了茶叶,还拿出南瓜子给他们吃。”刘芳桥的孙子刘光宁回忆道,“美国人还给小孩子们拍照,一起玩打水漂。”

  临走前,考察团的人还为刘芳桥夫妇拍了一张大照片。那时刘芳桥已经83岁,妻子81岁,两个老人胸前都戴着一朵大白花,白花在美国是最纯洁、最美丽的象征。

  飞向美国,这段历史是中美友谊的见证

  1992年3月,昔日参与救援美国飞行员的人收到了杜立特轰炸机队协会的邀请,去美国纽约与杜立特及其幸存者会面,遂昌老人刘芳桥就是受邀之一。

  一踏上美国,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他们把老人视为英雄。代表团每到一地,不用介绍就有人主动上来和老人握手,感谢中国人救了美国飞行员。

  △刘芳桥(戴帽拄拐、前右一)

  刘芳桥等人还参加了“杜立特空袭”50周年纪念活动,也受到崇高的礼遇和热情款待。

  刘芳桥,这位老实、善良、友善的遂昌农民,他的“中国式的淳朴”在活动现场,给美国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飞行员家属们面对现场众多记者,久久说不出话,只是抱住被人搀扶走来的刘芳桥,不停地说:“谢谢,谢谢!”已经84岁的刘芳桥老人激动万分地说:“我第一次来美国,没带什么东西送给美国朋友,而你们对我这么好,我把你们当作兄弟姐妹,欢迎你们到我家乡来。虽然拿不出很好的东西招待你们,但大米是有的,新鲜肉、腊肉也都是有的……中美世代友好,我们救助美国大兵是应该的!”

  在纪念活动上,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致信祝贺,感谢中国人民的救助行动:“幸亏这样的人道主义努力,空袭飞行员才安全回来!”

  刘芳桥等老人们访美归来,带回一叠证书:明尼苏达州荣誉市民、罗彻斯特市荣誉市民和人类服务杰出奖等。

  在老人们的眼里,这不仅仅是一张张代表着荣誉的证明,更是代表了飞行员们对当初援救的感恩言谢之情,也是一段中美友谊的最好见证!

  大德大美,中国老百姓拯救美国大兵,从中展现出来的大善大爱,体现了丽水人民的淳朴善良、真诚勇敢、义薄云天,也真实再现了“二战”期间,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日,用鲜血和生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筑就了一段友谊长城。

  文/柳永伟图/兰雷伟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李思思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