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温州扶贫!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温州扶贫

这里曾因水库建设成为“孤岛” 如今留守村民终于走出库区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0日 来源:温州网
走出“孤岛”,上金村村民在家门口办起鞋帮加工厂,实现就业。刘进希 摄

上金村旧貌。

上金村在144米水位线上的村民,曾经失掉了出山的机会,数百村民默默留守。 本报资料照片 雷忠义 摄

位于巨屿镇垟地边小区的上金村新貌。

  温州网讯 “哒哒哒,哒哒哒”的缝纫机声,打破了文成县巨屿镇垟地边小区清晨的寂静,举村搬迁而来的上金人,用这样的声音,唱响了新一天的生活。

  上金村隶属于文成县黄坦镇,位于温州人的大水缸——珊溪水库中心地带。这里的131户342位村民,历经18年努力,终于在去年举村搬迁到文成县巨屿镇垟地边小区,走出“孤岛”的生活。

  十八年上金人终圆家园梦

  站在错落有致的小高层小区里,上金村村民吴安相握着村党支部书记吴安斐的手激动地说:“18年了,终于搬出来了!”

  18年前,珊溪水库拦江蓄水,超过144米水位线的上金村部分村民,没有被列入移民对象,因此也失去了出山机会,此后家园因水库建设,成了一座三面环水的“孤岛”。这个原本还算热闹的小山村,逐渐变得冷清,留守的上金人的生活日益困苦。

  据吴安相回忆,出门到最近的黄坦镇,要走20多分钟山路,再坐一个小时的渡轮,赶上一天一个班次的公交,乘车近一个小时才能在镇上买到柴米油盐。一次出门,往往是凌晨四点就要起床,晚上天黑才能到家,还需要花上不菲的船费、公交车费。许多村民赖以为生的打渔,也因库区保护政策而被禁止,就算在田里种点粮食,多数也会被山里的野猪糟蹋掉,一年到头没多少收成。

  2013年4月3日,本报以《上金,被水位线改变的家园》为题,率先报道了上金村因水库建设而成为“孤岛”的新闻。随后,各地媒体接踵而来,关注这个村落中留守者的命运。

  “出行难还带来上学难、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一定得让他们搬出去。”去年2月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吴安斐,首先想到的是要带领大家走出“孤岛”。

  黄坦镇政府、移民办、抗震安居办……对补助政策烂熟于心的吴安斐,不停穿梭在这些单位之间:“震后异地迁建每人补助1.74万元,原房屋拆除补助3万元,整存迁移奖励3万元,特别困难重建户每户补助1.2万元,避险解困帮扶政策补助每人补助1.5万元。各种资金补助叠加起来,一户四口之家,最多能拿到补助20.14万元。”

  “安置点的房价是2400元/平方米,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买下来24万元左右,减去补助资金,自己不需要掏多少钱。”吴安斐说,对于这样优厚的政策,大家欣然接受。去年3月12日,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上金村的老屋被拆除,全村131户悉数搬离,绝大数把家都安在了位于巨屿镇垟地边的抗震小区,还有些村民在县城等地置了新家。至此,困扰上金村长达18年之久的“孤岛”问题,终于化解。

  五个月家门口办起加工厂

  “小区旁边就是大马路,每隔半小时就有公交车。”吴安相说,敞亮的房间,花园式的环境,便捷的交通……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这里虽然比上金村方便,但我们没有带一寸土过来,柴米油盐每天都要开销,没有活干,日子真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对于未来,村民吴素依充满憧憬,但摆在眼前的,还是如何就业谋生?

  对此,吴安斐有自己的考虑:“许多人都曾在外做过服装加工,来料加工有经验,而且新小区交通方便,开车40分钟就能到瑞安仙降的厂子。”在去年5月10日召开的村“两委”班子会上,大家一致决定,利用小区一楼的架空层,创办来料加工厂,带领大家发展来料加工。

  去年10月12日,上金村鞋邦加工厂(编者注:“鞋邦”应为“鞋帮”)开业了!村集体和三位上金村民联合出资18万元,加工厂就设在小区12幢一层,村里留守妇女多数在这里上班。“10月发出去1万多元工资,11月发了2万多,12月估计要发4万元。”加工厂股东吴士忠说,早上起床去瑞安运料,40分钟就到了,加工好之后再运回瑞安,很方便。而此时距离上金村民“出岛”,恰好7个月。

  过去大家只会扛锄头种地,如今更多的人想着产业致富。走在小区里,随处可见上金村民的变化:因骨质增生无法下地干活的李方敏,在新家开起小卖部,一天营业额能达四五百元;吴帮来去附近采石场打工,预计年收入有十来万元;吴安田、毛祥瑶外出打工,把安置房出租一年有1.2万元收入……

  “听说光伏发电一度能卖0.85元!”吴安斐说,下一步,村“两委”打算带领村民一起,把老家的300多农田和滞留山地盘活起来,合伙搞光伏产业。他说,如今上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14000元,这个数字在山上,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来源:温州日报

  报道组:刘进希

copyright 2017温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支持: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