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遗体捐献登记者仅一人 现如今这个数字达到150多人

温州网 2018-03-25 09:26:42

  温州网讯 昨天上午,温州医科大学的1000多名师生和遗体捐献者的家属,为27名普通人举行了感恩追思会。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从不相识的平凡人走到了一起,做了同一件不平凡的事——将遗体捐献给温州医科大学,作为医学教学研究之用。这27人的名字,跟其他一百多名器官捐赠者一起,被镌刻在基安山陵园的“博爱碑”上。

  2年前,在这座纪念碑落成时,碑身上只镌刻着14位遗体捐献者的名字。至2017年底,碑身上面的遗体捐献者已经有24位。今年前两个月,再增3名遗体捐献者。

  据了解,温州医科大学作为温州市红十字会的授权单位,是我市唯一具有接收遗体捐献资格的单位。目前,温州递交遗体捐献登记表的志愿者共有150多名。3年前,登记的仅有一人。

  捐献遗体,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

  刻下一个名字,只需要几分钟,但做出一个捐献的决定,并不那么容易。在昨天上午举行的纪念活动中,捐献者家属谈起捐献的过程,勾起了无数回忆。

  “父亲生前总说,与其火化把骨灰撒入大海,不如把遗体捐给学校做一份贡献。”陈茜女士神情凝重,提起父亲陈纪光,声音开始哽咽。她说,父亲退休后,身体一直不好,“他跟我说,人生在世,大道理不懂,但要做些有利于社会的事情。他曾经叮嘱我,在他走之后,采用海葬,不要占太多的地。”

  陈茜女士说,她曾看过遗体捐献的宣传,就跟父亲开了个玩笑:撒在海里多可惜,不如捐了,还可以让学生们学习。没想到这句玩笑话父亲记住了,他跟红十字会、医院联系,要求进行遗体捐献登记。但当时由于遗体捐献政策不完善,父亲的心愿始终没有达成。直到2011年,媒体报道了我市首位遗体捐献者徐启荣的故事,各地遗体捐献条例相继出台,捐献通道也通畅了,他终于实现了签署遗体捐赠书的心愿。2015年,陈纪光老人去世,陈女士遵循父亲的遗愿,将他的遗体捐献给温州医科大学。

  7岁的李敏铭不慎从4楼坠落不治。父亲李建更决定,把孩子的器官都捐献了,这样她就能继续以另外一种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也是他们为自己留的最后一丝慰藉,一个念想。令李建更欣慰的是,孩子捐献的肝脏、肾脏和眼角膜,让三名患者重获新生,两名患者重见光明,生命在他们身上延续。

  捐献逐年递增,但缺口仍然很大

  医学界将志愿捐献遗体者尊称为“无语良师”“大体老师”。这些“大体老师”,主要供医学院学生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及医学科研使用,尤其是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同学们在开始人体解剖课前,会向“大体老师”默哀1分钟,然后鞠躬,感恩“大体老师”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大体老师”在完成医学教学、医学科研任务后,遗体由学校负责送到殡仪馆火化,并依照亲属的意愿,安置捐献志愿者的骨灰。

  目前,在温医大递交遗体捐献登记表的志愿者共有150多名。“志愿捐献的人数在逐年增长,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温医大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梁韶晖说。

  梁韶晖表示,2015年以前,捐献者很少,“登记1人,捐献1人。”随着人们观念的进步,现在学校每年都能接收到捐献的遗体:2015年登记29人,捐献3人;2016年登记35人,捐献10人;2017年登记56人,捐献10人;截至2018年3月,共登记150余人,实现捐献27人。

  虽然每年登记和捐献的人数都在增加,但是对学校来说,教学遗体的缺口还是很大。梁韶晖说,按照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每年需要70余具遗体,温州目前捐献遗体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只好从其他院校进行调剂。而遗体来源不足,会严重制约医学教学。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何群芳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李思思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